日本房價崩盤前後的日本股市是如何走勢?

被稱為神


日本股市先崩盤,三年後才迎來了日本房價的崩潰,並且造成了日本倒閉的地產公司和被接管的銀行不計其數,國民經濟也陷入了十多年來的負增長,當時大多數日本家庭的資產大幅縮水,股市和樓市投機成風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最後股市崩塌,房價也在槓桿作用下迎來了泡沫破裂。

那日本房價為何崩盤,日本股市如何走?

1、投機成風引發的問題。當時股市和樓市是一片繁榮,日本居民在股市賺錢了就用在炒樓,然後在樓市賺錢繼續用來炒股,很多人放棄工作去銀行貸款投入股市和樓市中,並且當時日經指數最高漲到39000點,資金鍊無限拉長,槓桿作用擴大,最後泡沫被刺破,時至今日崩盤後日經指數雖然迎來過六年上漲,但是還在20704點波動。

2、濫用槓桿推動的結果。銀行盲目擴大信貸,沒有意識到危機,沒有在關鍵時期進行緊縮,還給予投機資金推波助瀾,當時各大銀行還爭搶房產貸款項目,大肆的給予投機客方便,導致了貨幣數量擴張,資金全部往樓市和股市擠,實體經濟開始衰退,一旦大眾瘋狂時就和2015年的股神一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最終迎來了可預見的暴跌局面。

3、股市經歷12年才企穩。日本股市在1990年股市崩盤後,樓市在1991年一瀉千里,股市最後從39000點跌到了7600點才見底,2003年日本股市展開上漲,維持了三年的探底回升行情,走出了八年的底部震盪,最後才迎來了近六年上漲行情,但仍然是處在低位區域。

總之,日本股市和房地產的泡沫當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都是投機資金瘋狂炒作的惡果,銀行盲目擴大信貸引起的危機,讓日本的經濟十幾年來一直還未恢復,股市也在危機後至今仍是亞洲市場表現較差的金融市場。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房價又是經濟的重要支撐力度,而日本房價出現崩盤,很顯然會直接導致日本經濟增長率下滑,還可能會讓日本出現負增長的概率;所以從這裡可以推測日本經濟出現微增長和負增長的情況之下,日本股市走勢也會跟隨經濟增長情況直接拖來股市的走勢,下面進行分析日本股市是如何走勢呢?

首先來看一下日本經濟情況,近期幾年日本經濟出現衰退嚴重,比如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71%,隨著2018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加速下滑,全年經濟增長率為0.7%,增幅較2017年1.71%下降了約1個百分點,這是日本經濟加速下滑的跡象;而根據市場預期日本經濟2019年增長率維持在0.8%~1.1%之間,其中日本最重要信息就是借錢來籌備奧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經濟增長;所以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日本經濟確實出現下滑了,而且下滑力度在加速,從而直接影響股市的行情。

然後再來分析一下日本股市,其次日本股市近十年已經表現非常強了,同比A股已經非常牛逼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日本股市在8000多點止跌企穩,隨後在8000點~10000點之間進行了橫盤5年時間,在2013年8500點開始止跌,迎來了長達5年時間的牛市,漲到了至2018年10月份24130點附近,隨後在開始高位進行橫盤,近期日本股市跟隨全球股市一樣出現了大幅殺跌,目前同樣還是處於下跌趨勢,調整還未結束。

其次再來分析預測一下日本股市是如何走勢呢?上面已經對於日本經濟增長情況也分析了,對於日本股市也進行了分析,兩者之間是相互相成的,既然日本經濟出現明顯的衰退,而日本股市也是已經高位形成下跌,股市已經跟隨經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所以我個人認為,日本股市在2年時間之內,總體都是震盪下滑,也就是屬於一個股市擠泡沫的行情,其實真正原因就是跟隨日本經濟衰退而下跌;假如日本經濟真的出現負增長,日本股市將會出現加速下跌走勢,這是對於日本股市最壞的打算。

最後綜合以上的分析,對於日本股市在未來2年時間內,日本股市想要再度大幅上漲,延續牛市走強概率非常低。不排除日本股市會往2000點尋找支撐,當然前提就是日本經濟出現微增長或者負增長的前提之下。股市都是瞬息萬變的,真正具體日本股市是怎麼樣的走勢誰都不知道,以上觀點只是我個人預測,僅供大家參考參考即可。


老金財經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幸運的,仔細看了對你自己肯定會有幫助!我不是關心日本的樓市,股市,看歷史主要是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規律,幫自己的應對變遷!


當時日本股票跌去了80%,日本房地產土地價格跌去了90%。日本房地產崩潰是股票崩潰三年後才崩潰,而亞洲金融危機當中的泰國和香港,都是股票崩潰3個月後,房地產就崩潰了。

1990年,日本股市出現斷崖式下跌,近乎腰斬。1991年,樓市決堤,房價一瀉千里,造成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日本由此陷入“失去的20年”。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對於今天的我們有何借鑑?

1、廣場協議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一飛沖天,日本製造席捲國際市場,貿易順差之巨,堪比今日的中國,日本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深受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雙重困擾的美國,先是推出以貿易戰為核心的“301條款”,迫使日本做出讓步和妥協,同時開放國內市場,接著推出“廣場協議”,重塑國際市場匯率關係。


1985年,在美國主導之下,美日等五國簽訂“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簽訂之下,五國在國際市場大幅拋售美元,美元匯率應聲日落,日元大幅升值。 3年過後,日元兌美元匯率比當初升值86.1%。 今天,很多人以陰謀論的思維,認定這是城下之盟。然而,當時的日本同樣樂見其成。

雖然日元升值必然影響出口優勢,但貿易順差之下,本幣本來就有強大的升值動力,推動日元升值是合理迴歸。而且,本幣升值之後,不僅能夠增加日本國民的購買力,提振內需,而且還能增加日本國內資產的吸引力。

事實上,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增長非但沒有停滯,反而增速擴大,繁榮更勝於以往。出口雖然有所減少,但受石油價格下降等影響,進口同樣銳減,起初貿易順差反而有增無減。同時,日本藉此還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傳統產業備受出口萎靡影響,而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精密儀器等卻逆市上揚。 所以,日本泡沫危機的誕生,並不在於廣場協議,其問題早已深植於經濟結構之中。

同時,為應對廣場協議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大幅降低利率的舉措,讓這一問題火上澆油,最終為危機埋下深深的隱患。

2、房地產狂歡

很多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對於1980年代都記憶頗深。推理作家東野圭吾,多次將場景搬回那個泡沫年代。 那個時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國民購買力與日俱增,在日本人看來,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只是時間問題了。 在這種情緒之下,日本股民情緒高漲,股市一飛沖天,房價地價大幅膨。土地永遠不會貶值,東京房價不會下跌,這兩大神話刺激著每一個日本人。 如果只是情緒問題,那這場泡沫來得快去得也快。



問題在於,整個1980年代,日本都處於大寬鬆時代,而1985年後,而應對廣場協議,減少對外依賴,同時提升內需,日本出臺的寬鬆銀根、放鬆金融管制的措施,更是製造了巨量的流動性。再加大日元升值之後,國際熱錢湧入,整個市場如同大河開堤,水流汪洋。 這些流動性無一例外地流入到股市和樓市。

短短4年時間,日經平均指數從13000點增長到39000點,翻了兩倍;而同期,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而美國面積是東京的1.5萬倍。 同時,房地產繁榮之下,地價和租金都隨之高漲,這對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產生擠壓。



在資產效應之下,銀行更願意將貸款投放到房地產投資中,製造業進一步受到壓縮。 這是典型的泡沫經濟。以貨幣寬鬆和信貸寬鬆為標誌,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為代表,以經濟體的虛假繁榮為代價,最終的結果是股市樓市大崩盤與經濟衰退。


3、樓市大崩盤

1990年,股票市場率先崩盤。短短一兩年間,日經指數從最高的38915點跌到14309點,跌幅超過60%。 緊接著是樓市崩盤。由於土地市場與資本市場關係密切,資本市場的崩盤很快傳導到了樓市。金融機構為避免損失,要求企業償還貸款,企業不得不變賣股票和不動產,大量地產拋到樓市,地價應聲下跌。

20年來,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達到65%。 隨著房價暴跌,國民財富持續縮水,損失高達15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3年的GDP總和。日本經濟更是萎靡不振,此後二十年間,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在樓市泡沫破裂之前,日本政府其實下了一系列猛藥,來治理泡沫。 1989年,為應對通脹膨脹,日本一改此前十年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連續五次大幅調高利率,不到兩年時間,官方貼現率從2.5%升高到6%。

1990年,日本開始啟動“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對房地產貸款進行總量控制。 然而,猛藥雖好,為時已晚。顯然,放縱了長達十年的房地產泡沫繁榮,其崩盤的劇烈程度,已不是政策所能挽救的。

4、教訓何在

日本的樓市大崩盤,看似始於貿易戰,成於廣場協議,但其實早就蘊藏在經濟結構之中。 長期的寬鬆環境和金融自由化,讓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氾濫。這些流動性,不會主動進入製造業,而是追逐高回報的泡沫性資產,房地產繁榮以及由此而疊加的資產泡沫,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因此,貿易戰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守不住自己。在貿易戰裡,日本產業結構層級有所提升,國民經濟其實並未受到多大影響。相反,錯誤的應對政策,對房地產的過度縱容,反而成了泡沫經濟的強大助力,一去不復返。 應對貿易戰,關鍵在於守好自己的產業優勢,做大實體經濟,不讓經濟陷入高槓杆高風險的境地,這樣才能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