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扇貝跑了"談起,買股票還是買基金?

獐子島的扇貝又死了,最近刷屏網絡,還上了央視新聞和財經頻道。獐子島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扇貝跑了,就已經刷屏過一次網絡;2017年,他們家扇貝又死了,這次是餓死;到了2019年11月,又死了價值大概3億元左右的扇貝,這次目前死因不明。股民不僅慨嘆:你騙我可以,注意次數。一家以扇貝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扇貝五年死了三次,這實在是讓人起疑。第二天獐子島集團的股票應聲下跌,封死跌停。如果你是股民,持有獐子島集團的股票,怕是笑不出來,而是要關燈吃麵了。與2008年最高價151.23元的價格反差劇烈的是,目前2.5左右的股票價格,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是否造假,是否欺詐,是否需要退市,都等待證監會的進一步調查。

從

這個可能會寫進教科書的例子,告訴我們投資個股所面對的巨大風險。首先是價格的巨大波動。其次是層出不窮的“花招”,即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避免上市公司的欺詐行為。雖然欺詐行為後來會受到市場懲罰,但損失是即時的。再次是退市的風險。以前大家對A股的概念是不會退市,買到坑,躺在高地上裝死,等下一個週期賣掉就行。這種做法逐漸會隨著市場完善被淘汰。

所以股票投資是個門檻低,但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事情如果你只是在本職工作之餘,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參與股市,選擇直接投資個股,不如購買基金。成熟的股票市場,比如美國,機構投資者佔主流,散戶比例很小。這也符合專業的工作交給專業人員完成的分工趨勢。

從

道理如此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還熱衷自己炒股呢?不外以下幾種心態。

1、 覺得自己聰明。

投資市場是這樣的,大家都覺得自己聰明,能戰勝別人才參與進來,然後大部分成了韭菜。人的聰明分很多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人,跑去教書未見得就行,跑來炒股可能虧得厲害。這些現象都很正常。更何況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普通人,只是“自認為聰明”。投資市場很奇妙,有時候賺到大錢的,恰恰不是聰明人,而是一些很簡單的操作,最終歸咎於運氣或者時代。

從

2、 被鉅額利潤吸引

牛市來的時候,真的是風口上的豬,買什麼都賺錢,每個人都當自己是股神。買10支10支漲停,自我感覺特別好。這種時候,哪怕一個安心工作,不參與股市的人,也很難不動心。全民買基金,全民買股票的氛圍,獨善其身太難。看到別人賺錢,就也想賺錢,還暗自覺得自己應該賺得更多,這些都是人性。

當你開始在股市追逐高額回報的時候,其實已經從一個投資者,變成了投機者。什麼是投機者呢?就是風險的承擔者。投機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賭徒,而常識告訴我們,除非你是賭神,不然十賭九輸。

從

不少人其實一開始是買基金,然後賺了一些錢,開始對股市感興趣。然後有朋友告訴他,你買基金不如買股票,你看誰誰誰,這一波行情就翻了兩翻。反正錢都是放在股市裡,差不多。賺錢——貪心——低風險工具——高風險工具,都是這麼個過程。

3、 有“老師”帶

這種其實比前兩種更可憐。很多人對虧損還是心有餘悸,尤其是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血汗錢。想賺錢,又不想虧損,那怎麼辦呢?那就找高人教教我唄。通過朋友介紹或者通過營銷電話,加入了群,開始跟著老師一起買股票。這是不是聽著這麼耳熟?

從

這種“薦股詐騙”的案子,幾乎和股市一樣長久,層出不窮。如果去搜一下,最近還有一起深圳警方破獲的案子。案件裡被害人加入了一個薦股群,一共30個人,等案發後才發現,其餘29個都是騙子假扮的。看看騙子為了騙人多用心,多專業,就知道這個產業鏈利潤有多高。

薦股是通俗的說法,大名應該叫非法證券投資諮詢活動。什麼是合法的呢?從事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必須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業務許可。下次遇到你可以問問他們公司名字,去證監會網站查一查。

那買基金是不是就萬無一失,一勞永逸了呢?肯定不是。

1、首先基金分類非常多,這裡既然是和私人投資股票類比,那就用公募證券類投資基金來講。

從

2、其次投資基金相當於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管理,這裡面有一個信託責任在。也就是說,你的一小筆錢,從一滴水,通過購買基金,融入了專業的金融資產管理行業。這比你自己找個“老師”帶帶你靠譜多了。可以理解為大傢伙湊錢,聘用了專業的投資團隊,當你們的“老師”。這個湊錢,指的就是支付的管理費用。

3、公募基金牌照很難申請,從業人員專業水平較高。公募基金是可以面向大眾銷售,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他們也受到更多監管約束,申請牌照要求也高,僱傭的專業人員水平也有一定要求。這些都直接影響投資水平。

從

或者這麼想,你買了一個公司的股票,作為小股東,想要了解公司情況。如果實際操作過的人都知道,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財務報表看不看得懂,問詢會不會及時收到回覆。但是如果是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想要了解上市公司的情況,所能運用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渠道比個人豐富得多。這就是顯而易見的優勢。

4、投資市場日新月異,想要不被市場淘汰,需要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精力,個人投資者往往不能兼顧。在這一點上機構投資者更有優勢,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發行新產品,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更強。而投資者適應市場的過程,從自己學一遍變成換一個基金買就行了,更簡便。

從

講了這麼多基金的有點,那為什麼我的基金不怎麼賺錢呢?

我也覺得有的基金真的是不知道為什麼總不賺錢。所以買基金也是要選的。只不過買股票像買了一個雞蛋,而買基金是買了一籃子雞蛋,總不能都是壞的吧。如何選基金是另外一個大話題。整體上基金的收益高低,除了基金經理為代表的管理團隊的水平有差別之外,還有個更主要的因素,那就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

一般我們看投資,就看能賺多少錢。但是還有個一重要的因素隱藏在後面,那就是我們賺的這些錢,是承擔了多大風險賺到的。因為風險這個東西,無色無味,所以總被人忽視。個人投資者取得令人羨慕的利潤,好多是由於他們冒了令人生畏的風險。比如一個人買了一個幾乎要退市的股票,很便宜,突然有新的股東進來,這個股票被炒作,翻了10倍。只看到一個人買了股票賺了10倍,卻不看他買的這隻股票存在巨大的退市風險,甚至即便不退市,如果沒有新股東進來,也是一堆廢銅爛鐵。

從

風險VS收益

專業就意味著用合理的風險,博取合理的收益。因為基金公司不被允許冒不合理的風險,所以他們的收益看上去也沒那麼吸引人,畢竟投資市場永遠不缺乏一夜暴富的神話。

結尾

所以,選擇買股票,還是買基金,最終還是要看個人。你是來投資還是來投機?你的風險偏好如何?你的專業能力如何?如果你喜歡自己做主,喜歡刺激,喜歡高回報,那也要做好承擔大幅虧損,關燈吃麵的準備,畢竟炒股帶來的快樂也是快樂,是快樂都是要“付錢”的。

從

站在投資市場的門口,瞭解不同投資工具的優劣,瞭解市場,同時正確評估自己,正確看待風險和收益,就已經能超過市場裡大多數人了。做到這些,買股票,買基金,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