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海丨哲學就是去攻擊各個有限的界限

在這個創造性活動的舞臺當中,哲學的特殊職能是什麼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確定構成各個特定原理的哲學性質的東西是什麼。哲學原理由什麼所構成?沒有一種真理,我們能徹底理解整個無限的內涵,同其它真理相比,這一真理多少更帶有哲理性,哲學的追求就是否定一切全知的嗜好。

哲學是一種對那些尚沒有弄清楚的原理進行關注的精神態度。用“尚沒有弄清楚的”這句話,我是指就與其有關的無限事項來說,這種學說的豐富含義並沒有被理解。哲學的態度是擴大理解,進入我們現今思想的每一個概念的適用範圍的一種堅定嘗試。

在思想的言語表達方式中,哲學的嘗試選擇每一個詞和每一個短語,而且要問,這個詞的含義是什麼?哲學並不滿足於那種認為每一個明智的人,都會知道這種答案的慣常的假定。一旦你們滿足於原有的思想,並且滿足於原有的主張,你們就不再是一位哲學家了。

當然,你們已經達到作為論述目的的某個起點,但是,由於哲學家在從他的各個前提出發進行爭論時,他已經記下其中的每一個詞和短語了,並且把這些詞和短語作為未來探討的話題。哲學家不滿足於那些明智人們的贊同意見,不管他們是他的同事也好,甚至是他本人的先前自我也好,他總是去攻擊各個有限的界限。



科學家也要不斷擴充知識,他從一組最初的概念和一組規定他的科學範圍的這些概念之間的最初的關係出發。例如,牛頓力學假定歐幾里得空間、大量的物質、運動、壓力和張力,以及更加普遍的力的概念,還有運動定律,和一些其它後加的概念。

科學在於推斷的演繹,以運用這些思想為先決條件。

關於牛頓力學,科學家和哲學家面對著相反的方向。科學家要求這種推斷,而且試圖觀察這種推斷在宇宙中的實現;哲學家根據寄生於這個世界的一團雜亂無章的特性來探求這些思想的意義。

科學家和哲學家能夠互相促進,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科學家有時需要一種新的思想,而哲學家通過科學推斷的研究獲得富有意義的開導,他們相互交流的通常方式是以共同參與現行的文化思想活動為憑藉。

有一種顯著的先決條件不斷使哲學思想免受損害,那就是這樣一種信念,而且是非常自然的信念:人類已經有意識地接受適用於他們經驗的各種基本思想。此外,都認為人類的語言可以通過單詞或短語明確地表達這些思想,我欲把這個先決條件叫作“這本完美詞典的謬誤”。


顯然,哲學家需要學識,正像他需要科學一樣,然而科學和學識兩者都是哲學的輔助工具。

這本完美詞典的謬誤,把哲學劃分為兩個學派,即否定思辨哲學的“批判學派”,和容納思辨哲學的“思辨學派”。

在這本詞典的範圍內,批判學派以言語分析為限,思辨學派求助於直接的洞察力,而且,通過進一步求助於各種促進這種特殊洞察力的情況而竭力指出它的意義,然後,它擴充這本詞典。

這兩個學派之間的分歧,是在保險和冒險之間的爭執。

從任何基本意義上來說,批判學派的力量在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發展的學說從未進入古老的學識中。於是,出現了人類精神的一種固定規格的假定,而且,這個規格的藍圖就是這本詞典。

在哲學史上兩個偉大的階段引起我的注目,蘇格拉底把他一生傾注在分析雅典城邦盛行的各種假定上,他清楚地認識到他的哲學是公開反對無知的一種態度,他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建設性的。

哲學的作用就是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創新的基本思想,以啟迪整個社會體系。它把公認的思想向著消極的、陳腐的方面逐漸下降的趨向扭轉過來,假如你喜歡這樣描述的話:


哲學是神秘的,因為神秘主義是直接洞察迄今還沒有被說明的奧秘。

但是,哲學的目的是要使神秘主義合理化:不是通過將它解釋清楚,而是通過採用各種創新的合理協調的語言刻劃。

哲學和詩歌相類似,而且,它們兩者都是竭力表達那種我們把其稱為文明的至善的意念。

在每種情況下,都存在與超越修辭的各種直接意義的形式的關係,只不過詩歌在本質上與韻律相關聯,哲學在本質上則與數學模式相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