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超40万亿,重塑消费金融未来格局关键:自律

沿着川云国道往西走,巍峨的横断山脉下,就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今年4月,在凉山工厂务工的27岁小宇第四次在电商平台上申请了消费分期,凭借自身信用,分3期购置了一款1800元的智能手机。

凉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旅游业与农业占比较重,而当地金融服务能力与人们的金融意识却很薄弱。2016年,小宇第一次在电商尝试分期付款,他说,“只听电视上白领们说过分期消费,没想到在自己的城市也能够申请成功。” 而现在,熟练使用消费金融的小宇,已经能够凭借良好的信用提前享受应有的美好生活,当地很多其他人的消费便利度、高效性、幸福感也都由此提升。

近年科技对金融不断渗透,消费金融覆盖度越来越广。在经济三大马车之中,消费也逐渐取代投资、进出口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1%。三年前,2015年全国消费金融规模年仅为19万亿,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经接近40万亿元,消费金融已经逐渐融入居民的生活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之间,消费金融市场上半段,场景、流量、资金等竞争点趋于白热化。而随着流量在BATJ等巨头中二八效应显现,行业不再野蛮生长。消费金融后半场,行业是否能够保持自律,是市场与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国内消费金融10年:鼓励与防范同时进行

细数消费金融十年,行业经历了“初期开展——快速发展——调整前进”的路线,未来行业将在调整后,进入充分竞争状态。


10年、超40万亿,重塑消费金融未来格局关键:自律


2009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各设立一家公司进行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设立,行业也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试点四年的消费金融公司迎来了第一次扩容,消费金融迎来了起始阶段的广泛发展。


10年、超40万亿,重塑消费金融未来格局关键:自律

2014年,尚未改名京东数科的京东金融推出了国内首款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开辟了消费金融的互联网时代,行业发展大幅提速。随后,2015年,蚂蚁金服推出花呗,苏宁、唯品会、去哪儿等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开始推出各自平台内的消费金融产品。

面对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传统信贷模式授信成本过高、征信缺失,限制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长尾人群。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通过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为我国数亿“信用白户”建立数字信用,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的瓶颈,提升了整体的消费金融获得率。

高速发展之下也有隐患。于是,2017年行业开始至今属于消费金融调整期。此前,快速发展的消费金融行业出现了过度借贷、信贷反复、催收不当、利率过高等部分行业乱象。2017年,各部委针对市场出现的校园贷、伪装成消费金融的套路贷、无场景高利现金贷进行了整顿。行业经受了雨后洗涤,排除了部分杂质。


10年、超40万亿,重塑消费金融未来格局关键:自律


消费金融现今格局:三类玩家交叉服务不同客群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主要分为三类玩家:持牌金融机构、BATJ、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分别在资金、流量与下沉市场各有优势,但在消费目的区分、线下市场获取与风控能力层面又各有展业难度。

持牌金融机构是消费金融市场最老的玩家,包括商业银行与非银持牌机构。这类玩家主要以资金为驱动,服务消费金融头部客户。但在展业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资金流向问题。持牌机构提供包括从大额的房贷、车贷,到相对小额的消费品消费信贷服务。总体来说额度较大,一旦授信给消费者,并不能很好的管理用户实际资金用途,导致了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等市场,资金在金融行业空转。

自2014年白条推出后,BATJ类玩家也大规模进入市场。这类玩家主要以流量与场景为驱动,服务在互联网有行为数据的客户。

相比商业银行以及传统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支付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城具备天然的优势。一方面,电商支付平台有着庞大的客户群。而且拥有较为明确的购物需求,结合其多年的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可以评估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有利于全方位信用风险评级系统的构建。

另一方面,电商、支付平台有效地切入到消费场景中,由其自身提供消费金融产晶相比于转到其他平台再申请消费金融方便快捷,消费金融成为电商、支付平台生志建没的一种有益补充。

电商、支付平台通过各自关联的网络小贷、保理、消费金融牌照,依托平台的客户资源,从自身平台分期,逐步发展到其他消费场景分期。从2014年开始,以京东数科、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先后切入消费金融领域,围绕自身所搭建的购物、支付场景和积累的海量用户,先后推出了“白条”、“金条” 、“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产品,随后取得了快速发展。

第三类玩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则专注于下沉市场。

他们作为第三方平台,一方面集合非头部互联网平台、电商的流量,另一方面对接金融机构,实现消费金融资金与资产的对接。这部分玩家很好的解决了长尾流量聚合以及分发的工作,提高了互联网垂直平台与小众平台对消费金融的参与度,对于消费金融的全面拓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断下沉的市场,也是风险的聚集地,许多滥竽充数的“伪消费金融”也在此混迹。

虽然上述三种玩家各有不同的展业难点,但是深究其中,无论是持牌机构的获客问题、资金实际用途,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客群资质问题,都可以在良好的场景中解决。

“消费金融的决胜之口即在于场景之争。”一位来自BATJ阵队的资深从业人员说,“拥有真实的消费场景不仅可以实现金融产品与消费场景的无缝连接,还能更有针对性地把握用户需求形成差异化服务,培养较高客户的忠诚度。”

毕马威管理咨询大数据部副总监常国珍表示,在消费金融领域,真且良性的场景是稀缺资源,会不断被占领。这就需要逼迫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发现客户的良性需求并且创造出满足该需求的产品。

用场景严把自律关,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准线

消费金融已经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普惠到四川凉山消费者们以及全国各省市。在服务人们的同时,有一些打着旗号的“伪消费金融”扰乱了市场——大小媒体都曾经报道过消费者原本希望“信用消费”,却成为了校园贷、套路贷的受害者案例。

政策的引导是为了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依托场景的、有明确资金去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与目前市面上不合规的需要区分,行业自律必须深入人心。

中国消费金融40人智库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兴科曾公开表示,规范和自律是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消费金融行业自律可以在负责任贷款、消费者保护、建设企业内部制度的行业标准化、企业客户服务的行业规范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这一观点也是行业头部企业的呼应与号召。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许凌曾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消费金融良性发展的关键是行业自律。为了良性发展,消费金融行业的当务之急是严格自律,建立审慎的文化,保持对风险的敬畏之心。

许凌进一步建议道,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充分了解借贷风险是帮助他自我约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明确规则红线,遵守自律原则。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放任企业以消费金融之名行现金贷之实,否则会让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