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考研,讀研,之於我,之於廣大學子,也許就是想找一個好的工作。而隨著就業環境的惡劣,想找一個好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你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你慌不擇路,貿然選擇了一家和你曾經的幻想截然不同的公司。當你後悔懊惱之時,你想走,不知道去哪兒;你想留,又不知道為什麼而留。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碩士生剛剛入職七天就離職,並感嘆:“多好的學歷,咋把好牌打爛了?”。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這位碩士生,畢業後選擇了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就在七月初,因為薪資的問題毅然選擇離職,然後休養了一個月,八月初開始找工作,找了一個月才終於找到一家無論是職位還是薪資都十分滿意的公司。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然而好景不長,剛入職就發現他和公司由來已久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所以接下來就出現了之前的故事,剛剛入職七天就離職。而後又是一段空窗期,沒有歸宿的他,哭了,然後感慨道,“一步錯,步步錯,把好牌都打爛了”。而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對求職的競爭強度估計不足。以往,研究生的學歷真的支持你“任意妄為”,好工作任你挑選,你需要做的不是希望公司給你機會,而是你選擇給哪家公司機會。現在,研究生的學歷已遍地開花,如果你不能璀璨鮮豔,那你只能暗自凋零,不爭取,就真的沒有機會。

其次是對公司不瞭解。這也是現在的年輕人的通病,就是伸手黨。人家告訴你多少,你就信多少,而沒有真正的自己去了解,去調查。說好了的薪資,卻因為不瞭解薪資結構,在錢到手的那一刻徹底傻了,怎麼才這麼少?到那時你才明白,原來你要交稅,原來你要交五險一金,原來公司所有的福利都算在薪資裡,你後悔了,但是你沒得選了。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最後就是對市場和自己不瞭解。裸辭一時爽,求職一身傷。當你對自己在市場中的定位沒有一個明確認識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做決定,因為所有武斷的背後,都隱藏著代價。所以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不要輕易裸辭。如果裸辭了,那請揚起你的頭顱,這段時光會很難搞,但請你在難搞的日子裡笑出聲來,因為未來永遠都是充滿希望的。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在這個故事的下方,有很多網友也都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的人三進三出,五月底離職,六月入職,七月初離職,七月中入職,七月底離職,八月底再入職。然而反反覆覆雖然說起來有些搞笑,但對於他自身而言,卻是一種折磨。輕鬆地訴說背後,是沉重的負擔,生活的艱辛只有經歷的人才知道。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還有網友,在七月下旬離職,在八月初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錢多的工作,但因為是996,而且企業文化也並不是太認同,就拒絕了,後來去了一家錢少,但是很感興趣的公司。結果去了發現,感興趣也只是表面感興趣,而且也是996,但因為一時找不到下家,只能懊悔著,忍耐著在這裡幹,等待下一個機會的出現。

上面說的,都屬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類型,還有網友是故地重遊型。從老東家離職,然後在新的公司待了沒幾個月,又回到了老東家。也是因為市場行情不好,找不到更好的,所以索性就上演了一出好馬也吃回頭草的好戲。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同事的議論,領導的揣度等問題。扛過來之後再回頭看,也讓這位網友認清了自己,積累了經驗。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都有自己的境遇,但這些境遇背後總能留下些經驗。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古以來,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去好的企業,和優秀的人共事,就要先把自己變成那樣的人。其次,做決策要深思熟慮,快刀斬亂麻是不錯,但是不計後果的快刀斬亂麻就是無意義的,甚至是要付出代價的。

研究生入職1周就離職,感慨:這麼好的學歷,我怎麼就浪費了

最後想說的就是,研究生的競爭力正在一點點下降,別再把目光僅僅侷限於校園之內,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更重要的一點,要學會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人這一輩子有許多大坑,不是每個坑都要自己踩過才能長記性的,那樣的代價是你所無法承受的。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夠成為巨人。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