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見人愛譚國鋒

澳門 | #人見人愛譚國鋒

澳門 | #人見人愛譚國鋒

星標這個公眾號,據說食運會變好,還會瘦

對資深粵菜食客而言,譚國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標籤 #人見人愛譚國鋒,滿滿都是食客朋友對他的愛,事實也的確如此:譚師傅不但手上功夫紮實,亦難得親和討喜,與他打過交道的人,大致都會心生好感。

80年代入行,趕上出國潮,先後任職曼谷文華東方與半島酒店中菜部,十餘年的海外經歷與見識,練就他練達自適的性情、成為圈內罕見英語流利的粵菜大廚,亦令他擁有異於常人的開闊視野與心胸;千禧年後烹飪比賽一戰成名,為日後回國發展畫下關鍵一筆。

知道譚師傅,是在新濠天地的譽瓏軒。譚師傅作為行政總廚,助其摘得兩星,成為食客眼中最熱門的頂級粵菜新星,卻在如日中天時,出走一條馬路之隔的永利宮。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半年之後的港澳米其林頒獎,譽瓏軒如願加冕三星。雖說歐陽師傅守星得利,但譽瓏軒今日地位,譚師傅居功至偉。拿到米其林三星,是無數廚師窮其一生的夢想,譚能有放下的勇氣,此人必不簡單。

今年的亞洲50佳餐廳,譚師傅則率永利宮高調入榜。

傳言他未帶走一兵一卒,離開只為兄弟義氣;孑然一身來到永利,自是從頭開始慢慢熟悉。去年吃過兩趟永利宮,菜的水平還在,但如此大體量餐廳,整體體驗上會差一些也是意料之中。對了,宿醉的時候,千萬別坐窗口景觀位,表演池水光粼粼,我直接戴墨鏡吃飯……今年回去的時候發現正午窗紗降了一半,算是進步啦~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再後來,就是十月底來吃得這一趟。香港友人、美食作家謝嫣薇寫的新書《消失中的味道》,歷時三年走訪蒐集了諸多老菜譜,譚師傅從中挑出六道,聯手知名瓷器品牌麗固專為中餐宴席設計的“如意”系列,打造了這一席“如意宴 - 尋覓消失中的味道”。

現在吃飯,都學會放平常心。結果呢?好吃爆表。整席縱貫中西,譚師傅忠於原著卻灑脫自如的改編,賦老味道以新氣象,又以極具美感、底蘊深厚的現代中式瓷器,復辟古代中餐食制;加之服務到位、配酒靠譜,這一頓,是真享受、真心滿意足、真五體投地佩服: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吃到失智的我本人,與本次宴席功臣之二

這才是我心目中頂級中餐的該有的樣子,從想法到呈現,從味道到審美,水準之高令人咋舌;雖是位上菜,卻非一味學習西餐、借鑑懷石,而是結合菜品、食器、傳統宴席規制,玩出一套中餐自己的獨特規則,甚至可以說,這頓飯為中餐的傳承與創新帶來了新思路。

因為太過美味,第二天中午又去吃了其中一道最喜歡的菜色,過癮過癮真過癮。

雖然這宴席只賣了兩天,1888澳門幣,跟白嫖差不多,但而作為食客最開心的一件事,莫過於是這六道菜式將繼續保留在永利宮的菜單上,這下男朋友也可以吃到了啊哈哈哈哈哈。

去吃之前,先看我劇透。相機沒電,手機渣畫質,混著官方圖一起看吧 ~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脂肪可真是個好東西,有歷史傳承的菜系,大多都鍾情於它。從意大利菜到中餐,豬網油的足跡遍佈天下,遵循老菜譜裹著豬腰豬肝去油炸的網油卷,實在不怎麼健康,便也逐漸失傳。替之以富山白蝦和鮮山藥,健康又高級,口感也更為多元,輔以藍龍蝦球、輕炸蟹鉗,盛在玲瓏高足杯的這一套小菜,開胃適口,更賞心悅目。

此前在佛山吃過傳統的大良炒鮮奶,傳統是傳統,但卻是一道食之無味的雞肋菜;譚師傅的這一精細版本,口感更順滑細膩,火腿粒與蔥粒,淡雅清鮮,配搭上酥脆的小油條片……啊,要是經常能吃上這個做早餐就好了!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名菜雪花雞片,雞片就是那個雞片,雪花則指代響螺片。港島的家全七福可以吃到,貴得來要死;究其原因兩點,螺片太貴,對刀工要求又高,一隻螺只能出兩三片;就算食材能搞定,沒技術也不行,螺片雞片同炒,太難弄了,要炒到螺片鮮爽、雞片滑嫩,現世的大菜師傅裡真的沒能拍胸脯保證自己炒得好,難度係數比肝腰合炒、火爆雙脆更甚,因為螺片貴呀!炒不好豈不浪費?

譚師傅這一份,火候精準如教科書出品。鑊氣稍縱即逝,因而宴席也選了離廚房最近的包間,就是為了讓食客能享受這珍稀美味的最佳狀態。

所以照片噶難看也是有道理的!這麼好吃的菜,誰有空等它冷掉啊!!!

原本的菜譜中,雪花雞片是與火腿同炒,這裡譚師傅做了改動,把火腿與雪蓮子熬成薄芡,渾然天成又摩登現代,蘆筍是為了好看沒錯,但銀杏與雪蓮子自然清新的甜味,令整道菜風味更為平衡。真的是哈結棍!!!

盤子選了個大氣的純黑釉,飽滿油潤,與明快鮮亮的雪花雞片,是最佳反差萌。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生菜諧音生財,蜆蚧諧音顯貴,生菜蜆蚧雞,是粵菜中一道傳統年菜。將貴氣金色、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標誌性的天青色融為一體的擺盤,的確是非常顯貴了~

所謂蜆蚧,是用新鮮淡水泥蜆肉、汾酒、姜與陳皮醃製而成,順德菜裡用它蘸食鯪魚球。但因獨特的腥鹹氣味,並非人見人愛,現在吃得人也少了。這道菜中,譚師傅在米湯底中加入少量蜆蚧,湯底加入石斑魚片提鮮、亦可令湯色更鮮亮,鮮味微妙、粥底潤滑,一試傾心;又將雞肉換成蜆蚧的黃金組合:手剁鯪魚球。非常典型地吃手藝大過食材,喜歡。

唯一不解的是黑魚子醬,我個人偏好內斂調味,黑魚子醬未免有點太刺激了。後來跟友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對方覺得,魚子醬的點睛,不但是現代手筆,也是為整道菜式平緩的鮮味中加入亮色。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吃完小河鮮,全餐重頭戲上桌,崑崙再現 - 麒麟龍躉皮。

靈感來自滿漢全席中的“崑崙鮑甫”,龍躉曾是尋常食材,昔日富人將幹龍躉皮與鮑汁同煮,是為“

崑崙鮑甫”,尋常人家則用香菇火腿來燜,是為“麒麟龍躉皮”。今時今日,龍躉搖身變為名貴魚種,過百斤的極為難尋,巨型幹龍躉皮更是一價難求。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由於潮溼、蟲蛀,保存完整的幹龍躉皮都十分罕見;拿到手還需經過繁雜工序處理,一般人無法勝任,因此也成了一道即將失傳的功夫菜……

魚皮富含膠質,譚師傅則為它覓得絕佳伴侶:鹿筋、昆布與柚子皮,焾軟滑糯的三樣食材。以雞汁煨龍躉皮、鮑汁煮柚皮、大地魚蝦米入味昆布,又以牛肉汁燉鹿筋,最後組合在一起,鮮味韌糯各有千秋,豐富程度極大提升,簡直是奢華四人組。

這道菜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實並非龍躉,而是鮑汁柚皮。柚子皮煮得差,味如嚼蠟,很可惜,許多佛山順德名店都燒不好這道菜;譚師傅的柚皮,細膩酥軟,入味醇厚,有著極似芋頭般的沙沙口感,真叫人大開眼界。

搭配了70年代老軒尼詩 XO,醇厚馥郁滋味,與這道名副其實珍饈,相得益彰。

食器也極可愛,金線裂紋來源於哥窯的開片,華麗矜貴;小火煨著上桌,保持食材燙口溫度,第二日大堂單吃,便無這等待遇,略顯可惜。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羊頭蹄羹,又一道手藝大於食材的功夫菜。與蛇羹製法類似,羊臉肉、羊蹄肉加白胡椒、南姜熬煮,然後用手一點點撕成小片,再加入羊脖子肉,增加口感。鮮香微辛,是冬日滋補暖身上品,據說舊日港府的富人都愛叫家廚弄這道菜。

這道菜的失傳,也跟手藝不如食材值錢有關。蛇羹可以賣出大價錢,這樣一份同樣工藝複雜的菜,卻實在賣不出應有的價格。這樣的菜要流傳下去,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會做的師傅,而是懂得品賞珍味、又明白箇中辛勞的會吃食客來為它買單……

為了更好地賣出價格,譚師傅也是會妥協的,一小碟撈翅,愛吃吃。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戈渣,食材打成漿低溫慢煮定型,再油炸製成小點,粵菜中多以鹹點出現,特點是外酥裡嫩,入口即化;譚師傅做的是甜點版本,將粵式名點杏仁茶製成戈渣,配上川貝梨汁,潤肺舒喉,非常適合秋季食用。

吃了一口之後,總覺得熟悉……席間謝小姐提到,戈渣可能是“鍋炸”演變而來,這才恍然大悟!我們在鄧師傅那裡吃過的四川小吃玫瑰鍋炸,是異曲同工之妙。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除了譚師傅的精美演繹,麗固的如意系列食器,在此次宴會中亦擔綱重頭戲。麗固瓷器 CEO 張聰(Desmond Chang),出身瓷器世家,自小熱愛美食,是我見過最具使命感的食家之一;自2012年起,在世界各地攜手多位知名中餐廚師舉辦“如意宴”,透過精心設計、秀外內中的食器,展現瑰麗深邃的中華文化,並重歸餐具在中式高級餐飲中的重要地位。

如意系列器皿的設計靈感,自歷朝歷代工匠藝術,如漆器、傢俱、木器、青銅器與瓷器審美中攫取靈感。從食器的顏色紋路,到上菜次序,服務節奏,食材組合,配茶配酒,甚至室內燈光明暗、背景音樂,宴席不僅止於色香味,而是全面立體的感官享受、文化薰陶;這一套規制,與中式傳統美學一脈相承,又足夠現代、國際化,能讓更多人欣賞與理解中國美食。

如果說,這頓飯代表了永利宮所能達到的巔峰水準,那麼平常食客吃的食物呢?翌日,推掉了安排好的飯局,原本是打算消停一頓,卻經不住誘惑,下來永利宮又吃了一頓常規菜色:一大本菜單,看來譚師傅是基本上該動得都動過了,出品比去年好了許多。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蝦餃、蜂巢芋角、香蔥紫薯粿,或柔韌、脆爽、彈牙,調味雅緻,蜂巢芋角上次來也有吃,有顯著進步。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腸粉,向來是強項;熟客友人點了 off menu 的斑片,單吃、蘸少少醬油都好,食材靠譜、熟度恰好,你覺得這個組合能不好吃嗎?!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因為朋友在宿醉,點了三個湯來分,好的下次我也要這樣!酸辣湯我覺得比這次在譽瓏軒喝到的好(連著兩天中午吃了差不多的菜我也是很拼好不好!),時令的栗子湯鮮甜潤喉,有點小後悔沒有點一整盅。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燒味也是他家重點攻擊對象,燒鵝必點。現在各家都很流行做黑毛豬叉燒,但其實譚師傅是第一個用黑毛豬來做叉燒的粵菜師傅……果木燻黑毛豬叉燒,肥瘦適中,適合重口味哈哈哈~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最後又吃了這個收尾,大滿足!

值得一提的是,永利宮現在選酒真的比以前進步太多了。第一日吃完晚餐上樓寫稿寫不出來下去永利吧,居然點到小眾西班牙膜拜酒 Comando G 的紅,兩週前才在新加坡喝過他家的白,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支我比較想喝的已經估清,但餘下這支也很美味,勃艮第風西班牙 Grenache 瞭解一下。

後來去川江月吃飯,也被配酒的用心程度驚嚇到,我見過最好的中餐 wine pairing 之一了。

澳门 | #人见人爱谭国锋

酒單是整個酒店共用的,也就是說在哪裡都可以點到咯~

港澳米其林還有一個月不到,感覺今年永利宮很有機會衝兩星,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澳 門| 新 加 坡 & 新 加 坡 小 吃 | 墨 爾 本 | 臺 北 | 巴 黎 | 東 京 | 秋 田 | 聖 塞 巴 斯 蒂 安

菜譜

“上 海 第 一” Risotto|米 其 林 廚 師 的 小 龍 蝦 兩 吃 | 續 命 冰 咖 啡 | 提 拉 米 蘇 刨 冰 | 快 手 早 餐 奶 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