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本期話題

定陶,這座隸屬於宋國的城邑是戰國時代天下屈指可數的商業大都會。每年的稅金吸引著各方勢力的垂涎和覬覦。秦昭王、齊愍王、魏昭王三國之君連同兩位位高權重的丞相——秦相魏冉和趙相李兌在定陶這座城市上展開了一輪複雜而微妙的博弈,究竟定陶花落誰家?究竟誰在這場博弈中又會輸得血本無歸呢?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趙之於秦本是同宗,但自公元前307年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秦、趙對抗就逐漸演變成了戰國後期國際關係的主旋律,直至公元前259年慘敗於長平,趙國的強國之運才終結在了秦昭王的手裡。

可是,當我們回顧這段兩強相爭的歷史,從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96年——也就是趙武靈王傳國之初的那幾年裡,秦、趙之爭明明是向著有利於趙國的方向發展,

為什麼短短40年後,歷史的結局卻會發生戲劇性的反轉?趙國是怎樣輸掉這場生死博弈的呢?

讓我們先把記憶回溯到公元前299年。

那一年,為了謀定日後攻秦的進軍路線,同時也親眼看一看秦昭王究竟是個怎樣的對手,趙武靈王扮作使臣喬裝入秦。陛見的時候,秦昭王詫異於這位使臣長身鶴立、器宇軒昂的儀度,曾經起意要將他扣下。可惜晚了一步,武靈王已經策馬揚鞭,脫關而去了。等秦昭王事後審出了使者的真實身份,那可真真兒地嚇了他一跳。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入秦刺探的第二年,齊相孟嘗君聯合韓、魏發動了攻秦之戰,並於兩年後攻破函谷關。這是山東諸侯合縱伐秦的歷史上首次取得這樣重大的勝利。但奇怪的是,對這一次的聯軍行動,趙武靈王卻反應冷淡,此時的他又在幹什麼呢?《史記》載:

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8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史記·趙世家》

聯想到20年前的那一次五國伐秦之戰,失敗後趙武靈王主動撤出了五國相王的協議,我們似乎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趙武靈王對合縱聯軍的伐秦前景始終抱有疑慮,他更相信自己北和諸戎、南出榆中的攻秦計劃會取得更大的戰果。

就在聯軍叩關函谷的時候,趙國已經先後降服了林胡、樓煩,收編了他們的遊牧騎兵,武靈王的伐秦拼圖正迅速成形。反觀秦國呢,因為抵不住齊、韓、魏三國聯軍的猛烈攻勢,函谷關最終失守。

本來與秦國結盟的趙、宋兩國落井下石,轉而加入了聯軍西征的數組。秦國在巨大的軍事壓力下被迫歸還了魏國的封陵和韓國的武遂以及這兩座城邑的河外之地,這就意味著秦軍自崤函伊洛前出中原的通道被封閉了起來——秦國成了一頭受傷的困獸。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如果局勢照此發展下去,武靈王率領諸戎車騎南下攻秦的盛況或許真會上演。

但就在秦昭王戰敗割地的次年即公元前295年,歷史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在東方,沙丘之亂的爆發終結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生命。而在西方呢,一對威力無匹的將相組合甫一登場便力挽狂瀾,扭轉了秦國的頹勢。

這兩個關鍵人物是誰?《史記·秦本紀》在這一年的大事記裡赫然寫道:

(昭襄王)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

——《史記·秦本紀》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相關史料顯示,秦昭王這一次換相併不是他主動的決定,而是趙國使臣運作的結果:

趙人樓緩來相秦。趙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冉為秦相。

——《史記·穰侯列傳》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這一段記載裡有不少盲點。

樓緩原是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推薦下登上秦國相位的,此時的趙國為什麼會認為他不利於己?仇液被派往秦國運作換相事宜究竟是受了誰的指使?

要揭開這裡頭的秘事,我們得先釐清趙武靈王死後趙國政壇的權力格局。樓緩罷相時當趙惠文王四年。此時的惠文王還未親政,不能行使國君權力,那趙國究竟誰說了算呢?《戰國策·趙策二》載:

“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髙賢大王之行義,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賓客遊談之士無敢盡忠於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大王乃今然後得與士民相親。”

——《戰國策·趙策二》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文中這位架空惠文王、獨攬朝政的權臣“奉陽君”正是沙丘之亂後升任司寇的大臣李兌。雖然當初發兵擊殺公子章、困死武靈王名義上是公子成和李兌兩人所為,武靈王死後公子成甚至還當上了趙國的丞相。

但不少的歷史文獻卻顯示,沙丘之亂的主謀其實是李兌

《韓非子·備內》:李兌傅趙王而餓主父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李兌之用趙也,餓殺主父。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李兌管趙,囚主父於沙丘,百日而餓死。

公子成拜相之後不久去世,趙國從此成了李兌的一言堂。派仇液入秦,以魏冉取代樓緩為相很可能就是李兌的主意。因為趙國政壇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親齊與親秦兩派對立的政治勢力。樓緩是趙國最有名的親秦派政治家,李兌則是親齊一派的首腦,顛覆樓緩的相位大概是趙國兩派黨同伐異的結果。

對李兌個人來說,樓緩下臺意味著他的成功,但對趙國來說,魏冉上位絕對是它的噩夢。司馬遷曾在《史記·穰侯列傳》中這樣評價魏冉:

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史記·穰侯列傳》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給予魏冉這麼高的評價,司馬遷絕非虛譽。就在魏冉登上相位的兩年後,秦軍重整旗鼓,在洛陽南面的伊闕同韓、魏聯軍展開激戰。韓都新鄭,魏都大梁,全賴伊闕堵住秦國的東侵之路。

所以這一戰事關生死,韓、魏兩國都盡遣精銳,先後投入了24萬大軍參戰,結果卻被秦軍盡數殲滅,連主帥公孫喜都做了秦國的階下囚。伊闕一戰,讓東方六國從此記住了一個可怕的名字,他就是魏冉一手提拔的秦國名將——白起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伊闕戰後,秦國重振東進之勢;而韓、魏兩國則覆軍殺將,狼狽不已。迫於無奈,魏昭王於公元前288年通過趙相李兌的關係親赴邯鄲朝覲趙惠文王,並分別向惠文王和李兌各獻兩城以結盟好。

在李兌的主持下,趙國接受了這份賄賂,這意味著趙武靈王北上和戎的政策就此廢除,趙國重新南下,充當起了諸侯合縱的聯盟長。正是從李兌的這個決策開始,趙國逐漸失去了對秦鬥爭的主動權。

雖然趙武靈王留下的那支軍隊仍然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但軍隊只是執行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的工具,沒有高瞻遠矚的頭腦作主使,再強大的軍隊也不免淪於平庸。自從趙國重新加入合縱連橫的複雜博弈,它與秦國在決策層面的差距便日益顯現了出來。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伊闕之戰,魏國本來就快被秦國打趴下了,趙國卻“不識時務”地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給魏國撐腰,這讓秦相魏冉出離憤怒。為了打擊趙國,他派使者入齊,向齊愍王致送“東帝”的稱號,與“西帝”秦昭王並尊。希望以此為條件建立齊、秦兩國的軍事聯盟,連手滅趙。

這對趙國來說已是生死一線的關鍵時刻,但趙國方面卻沒能做採取任何針對性的措施來化解這場危機,倒是燕國間諜蘇秦出於滅齊的目的極力破壞齊、秦聯盟,救了趙國一命。

蘇秦勸齊愍王說,眼下秦強而齊弱,一旦聯兵滅趙,齊國唇亡齒寒。為今之計,不如主動放棄“東帝”的尊號,將代周自立的罪名加在“西帝”秦昭王的身上,由齊國牽頭再組織一次山東諸侯的合縱伐秦。

這樣不但可以削弱秦國這個競爭對手,而且聯軍西進,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函谷關上,齊國正好趁間吞滅宋國,壯大自己。這一進一出,秦強而齊弱的態勢才有望徹底扭轉。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這個建議深得齊愍王的賞識,但齊國要組織合縱伐秦,萬一山東諸侯不予響應,又該如何呢?蘇秦說:

欲王之懸陶、平陵於薛公、奉陽君之上以勉之,終事然後予之,則王多資矣。”

——《戰國縱橫家書》第十四章

蘇秦說,合縱伐秦的局面能否實現,成敗關鍵就在魏相孟嘗君和趙相李兌兩個人身上。只要齊國許諾事成之後將平陵、定陶兩座城邑分別贈與孟嘗君、李兌作封邑,他們一定會積極促成這件事情。

蘇秦說的沒錯。此時的趙相李兌年事已高,相比於趙國的前途命運,他更關心的是怎麼才能為自己撈到一塊油水豐厚的采邑。

要知道,宋國定陶可是當時天下最繁華的商業城市,光每年的賦稅收入就是一筆讓所有政客看了都會眼紅的鉅額財源。不但李兌和齊愍王對定陶垂涎三尺,魏昭王乃至秦相魏冉也都在打定陶的主意。

現在齊愍王竟然主動承諾,只要李兌促成聯軍伐秦,就把定陶奉送與他,李兌又怎能拒絕這份厚賄呢?當時就有謀士對齊愍王說:

“奉陽君(李兌)甚貪之,唯得大封,齊無大異。”

——《戰國策·趙策四》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如果說定陶是一塊香餌,那麼李兌就是被它釣住的一條大魚。得到了齊愍王的承諾之後,李兌的確極力促成了聯軍伐秦。但齊、魏、趙三國在伐秦西征的途中個個心不在焉,他們都生怕自己在伐秦前線賣了傻力氣,而把吞宋自肥的機會漏給了戰友。

也因此,我們在《戰國策》和《戰國縱橫家書》中能看到不少齊、趙、魏三國暗地裡與秦國單獨媾和的記載,聯軍伐秦也由此不了了之。伐秦失利的次年,齊愍王舉兵消滅了宋國,但他並沒有按照之前的約定將定陶送與李兌。吃獨食對齊愍王和李兌來說一件兩敗俱傷之事。

《趙國史稿》分析道:

趙惠文王十三年,齊因得到了李兌與秦的支持,出兵滅宋,並乘勝割取楚之淮北地,西侵三晉,欲並周室,稱天子。齊國的行動使各國感到恐懼,也使趙國內以李兌為首的親齊派勢力遭受沉重的打擊,齊趙關係開始惡化。

同年,趙以韓徐為為將,率軍進攻齊國。由於列國對齊國行動的怨恨,曾經阻止列國伐齊的李兌,其威信與權力也受到嚴重衝擊,此後不久,年事已高的李兌在內外交困中死去,趙國曆史上的李兌專權時代就此結束。

——《趙國史稿》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齊愍王犯了眾怒,李兌為首的親齊派政治家在趙國失勢,這是秦國最願意看到的。

齊國吞宋的次年(公元前285年),秦昭王邀請剛剛親政的趙惠文王到中陽會晤,商議伐齊之事。為了宣示伐齊的堅決態度,秦昭王甚至派遣蒙鶩統軍,越過韓、魏,長驅攻打齊國的河東地區,並一舉奪取了九座城池。

緊接著到了次年,秦國便推趙國為攻齊盟主,並由它出面聯絡燕國加盟。為了表示聯盟誠意,秦國還分別向燕、趙兩國質子作為擔保。

聯軍組成後,燕將樂毅被任命為聯軍的最高指揮官,佩燕、趙兩國相印,舉兵攻齊,短短5年之內,連下齊城70餘座,從此強齊殘破,再也無力與秦爭衡,那座先前被齊愍王吞併的定陶城呢?此時已經變成秦相魏冉的封邑了。

這一場以定陶為注碼的博弈隨著齊國的慘敗終於落下帷幕。雖然齊國最後是輸了個乾乾淨淨,但趙國在國際外交中的拙劣表現也為它日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這個空負強國之名的國家,先是受了齊愍王的欺騙,淪為齊國吞宋的幫兇,繼而又被秦昭王所利用,做了秦國破齊的劊子手。

至始至終,趙國都沒能展現出一個強國應有的政治影響力與領導力,相比於從前趙武靈王吞滅中山之時,在齊、秦兩強間左右逢源、就中取利的靈活手腕,如今的趙國外交確實退步太多了。現在強齊已殘,趙國孤立。秦軍的下一支箭就要射到趙國的眉心上了。

參考文獻:

範祥雍《戰國策箋證》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沈長運《趙國史稿》

楊寬《戰國史》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戰國博弈:齊、秦、趙三國爭奪天下第一大都會定陶,究竟鹿死誰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