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商譽風險來襲 採、銷數據財務勾稽存疑

紅刊財經 謝碧鷺

三季報顯示,眾泰汽車收入大幅下滑,利潤出現鉅虧,其鉅額的商譽在去年已經出現減值的情況之下,今年減值風險仍舊巨大;而眼前的鉅額訴訟,讓“造血”能力本就不佳的眾泰汽車壓力山大;再加上採、銷數據也存在勾稽異常,該公司未來經營狀況令人擔憂。

不久之前,眾泰汽車發佈三季報,2019年前三季度,眾泰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54.01億元,同比下降59.59%,扣非歸母淨利潤大幅虧損9.08億元,同比下降337.69%。伴隨業績下降的是,眾泰汽車負債規模在不斷增大,而現金創造能力卻相當有限。

眾泰汽車商譽風險來襲 採、銷數據財務勾稽存疑

與此同時,2016年眾泰汽車借殼上市時,由於高溢價,曾產生65.52億元的商譽,然而從其子公司業績表現來看,業績承諾恐難實現,因此這鉅額的商譽也令眾泰汽車芒刺在背,商譽減值壓力山大。再加上其異常的財務數據,在汽車行業身處寒冬、行業面臨“大洗牌”的背景之下,眾泰汽車這樣的表現,其發展前景就難免令人擔憂了。

商譽風險突增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29.5萬輛和22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和4%;今年1-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4.4萬輛和206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4%和9.7%。顯然,目前整個汽車行業依舊處於寒冬期。

作為車企的眾泰汽車,自從進入2018年下半年以來,便危機不斷。數據顯示,眾泰汽車2017年銷售22.77萬輛,2018年銷售15.48萬輛,2019年1-9月累計銷量為9.96萬輛,從該公司這幾年的銷量數據來看,不難看出其銷售數量在逐漸減少。究其原因,除了與汽車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有關外,似乎與眾泰汽車自身產品質量以及售後服務頻頻被爆出問題也有關係。

《新京報》在2018年8月16日題為《眾泰汽車“高仿”模式陷多重麻煩》就曾報道,2018年8月,十多名眾泰汽車經銷商到位於山東臨沂的S系列生產工廠門口,拉起維權橫幅,其原因是眾泰汽車質量問題頻出和售後服務跟不上導致經銷商多年虧損。2019年8月20日《新京報》在題為《經營鉅額虧損、遭遇經銷商維權,眾泰汽車陷入重重危機》的報道中表示,今年8月,由於工廠生產停滯、零部件斷貨,100多位眾泰君馬汽車經銷商集結浙江永康的眾泰汽車總部維權。

產品質量及售後服務不盡如人意,使得眾泰汽車銷量下滑,業績也受到不小影響,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眾泰汽車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24億元、-12.41億元和-9.08億元。對於眾泰汽車而言,業績的大幅下滑,為其帶來的不僅是利潤方面的損失,其更大的危機事實上在於商譽風險。

據該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2016年眾泰汽車借殼金馬股份上市時,其大股東鐵牛集團曾簽署《盈利預測補償協議》及補充協議,子公司永康眾泰2016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不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和16.1億元,否則鐵牛集團應對其補償。當時交易價為116億元,形成了65.51億元的商譽。

那麼該公司業績完成情況又如何呢?據2018年年報披露,2016年永康眾泰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33億元,已完成業績承諾;2017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42億元,完成業績承諾的95.15%;2018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1億元,完成業績承諾的-30.52%。於是2018年眾泰汽車計提商譽減值3.2億元。

在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等因素影響下,汽車市場總體壓力依然較大。2019年6月,眾泰汽車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剩餘業績承諾期預期利潤實現存在一定的困難”。然而,截至2019年9月30日,眾泰汽車的商譽高達62.59億元,如果其子公司未能完成2019年業績承諾,眾泰汽車恐怕將面臨更加鉅額的商譽減值,而公司想要扭虧為盈將無比困難,到時候就免不了要“披星戴帽”變成“ST”股了。

面臨供應商鉅額訴訟

大股東股權被法院凍結

如果說商譽減值是眾泰汽車的“遠慮”,那麼供應商6.21億元的訴訟金額,便是眾泰汽車眼前的“近憂”。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2017年,眾泰生產了3.5萬臺新能源汽車,而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動力”)就為其近2萬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約佔其產量的57%;2018年比克動力為眾泰新能源汽車供貨1.89萬臺,佔其當年3.15萬臺新能源汽車比例的60%。作為供應商比克動力對眾泰汽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今年8月比克動力將眾泰汽車等公司告上了法庭,訴訟金額高達6.21億元。根據今年9月14日比克動力發佈的澄清公告,此次訴訟立案後,雙方簽署《和解協議書》,比克動力撤訴,然而最終卻和解失敗,於是9月2日比克動力再次對眾泰汽車等公司發起訴訟。2019年11月6日永康市人民法院於對鐵牛集團持有的眾泰股份6410萬股進行了查封。11月8日,眾泰汽車發佈公告稱,其大股東鐵牛集團所持38.78%的股份已經悉數被凍結,其中便包括上述所凍結的股份。但眾泰汽車並沒有在公告中公佈被凍結原因,只表示:鐵牛集團尚未收到與本次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相關的通知或法院裁決資料,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原因尚需進一步確認。

作為大供應商,比克動力這起6.21億元的鉅額訴訟,也反映出眾泰汽車存在不小的資金壓力。近幾年來眾泰汽車的負債規模增長迅速。從2016年到2019年9月30日,其負債合計從19.49億元增長到140.4億元,後者是前者的7.2倍。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眾泰汽車貨幣資金雖然有20.78億元,但是其僅短期借款就有48.45元,短期償債壓力顯然不小。

和高負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眾泰汽車的“造血”能力卻相當有限。2018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3.14億元,2019年第三季度末,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7.97億元。可見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經營活動並沒有為其創造出現金流,反而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壓力。

實際上,作為眾泰汽車的大供應商,比克動力對眾泰汽車的這起訴訟也意味著雙方合作很可能走向了盡頭,畢竟貨賣出去,錢卻收不回來,誰又願意與這樣的廠商長期合作呢?而一旦雙方合作終止,很可能會對眾泰汽車的生產也造成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據企查查顯示,截至11月12日,眾泰汽車因合同糾紛被起訴的民事裁判案共12起,包括買賣合同糾紛、承攬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保證合同糾紛、定向合同糾紛等等。從這諸多的訴訟來看,目前眾泰汽車著實是麻煩纏身。

營收數據存疑

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營業收入分別為16.94億元、208.04億元、147.64億元和50.4億元,借殼完成之後,上市公司2017年的營收規模明顯大增,不過2018年卻開始大幅下滑。從2019年上半年數據來看,年化後,全年收入有繼續下滑的趨勢。更重要的是,據《紅週刊》記者核算發現,該公司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營收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存在異常情況。

2018年眾泰汽車實現的營業總收入為147.64億元,而增值稅方面,其雖有不需要交納增值稅的國外收入,但國外收入佔比不足1%,可以忽略不計。考慮到從當年5月起,增值稅由17%下降到16%,按照月均收入來算稅率的話,可估算出其當年的含稅營收大致為171.75億元。這個規模的含稅營業收入在財務報表中應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量流入和應收賬款及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眾泰汽車201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88.21億元,加上當年預收款項的減少金額0.1億元,則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為88.31億元。將其與含稅營收相勾稽,則大約有83.44億元的含稅營收沒有現金流入,按理說這部分該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經營性債權的增加。

但據其資產負債表顯示,2018年眾泰汽車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8.22億元,一來一去,這跟理論金額相比,差了91.66億元。另據公司披露,當期末公司已背書或貼現且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到期的應收票據為27.43億元,即便考慮到這一因素,似乎也無法對沖91.66億元的巨大差額,因此真實情況到底如何?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

若進一步分析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2019年上半年眾泰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為50.4億元,其中第一季度的營業總收入為39.69億元。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文“從2019年4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之規定,整體核算後可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大致為58.14億元。

當年合併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5.13億元,剔除預收款項(減少了1.84億元)的影響後,可計算得出與當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26.97億元,這一結果與58.14億元的含稅營收相差31.17億元,該部分金額按理來說因未收到現金需體現為經營性債權的增加。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期末眾泰汽車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合計為61.14億元,比期初減少了11.09億元,這一結果與31.17億元的理論增加額相比,差額達42.26億元。而當期期末公司已背書或貼現且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到期的應收票據為2.43億元,恐怕也難以抵消這一鉅額差距。為何眾泰汽車營業收入數據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差距?從目前眾泰汽車在公告中披露的信息而言,記者並沒有找到合理解釋。

採購數據異常

除了上述營收數據存在較大疑點之外,眾泰汽車的採購數據同樣也存在令人費解的地方。

年報顯示,2018年,眾泰汽車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32.51億元,其佔比為17.4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年的採購總額為185.88億元。前4個月按照17%的增值稅、後8個月按照16%的增值稅來計算的話,可估算出當年的含稅採購金額大致為216.24億元。

理論上企業的採購,需要以現金支付或賒購,應體現為現金流出或形成負債,我們先來看該公司負債情況。同期,眾泰汽車應付票據和應付款項較上年減少了4.99億元,因此,理論上這一年現金支出應該在221.23億元左右。但事實上,眾泰汽車合併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僅有73.85億元,而預付款項期末比期初增加了2.48億元,則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量金額約為71.37億元,這一結果比理論支出金額要少149.86億元。也就是說,這大約149.86億元的採購沒有現金流的支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恐怕還需公司進一步說明。

眾泰汽車商譽風險來襲 採、銷數據財務勾稽存疑

眾泰汽車商譽風險來襲 採、銷數據財務勾稽存疑

(本文發表於11月16日《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