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饲料作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其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和河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陕西等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种植面积最大。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前提。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抗倒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好的玉米新品种--农大1602。

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品种简介

农大1602(即ND1602)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中国玉米界唯一院士)最新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7。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倒伏性好,产量高等优点,已经退出,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主要特性

生育期: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出苗至成熟102.61天,为中早熟品种。比郑单958早熟0.45天。

抗倒性:该品种株高279.31厘米,穗位高109.3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尽管植株较高,但抗倒性却很好。

果穗特点:该品种果穗筒型,穗长17.1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43克。

抗逆性:,农大1602雄穗分支多,花粉量大,抗高温热害能力强,上部叶片上冲,果穗向上夹角小,容易授粉,结实性较好。具有抗倒伏、抗青枯、耐高温,产量高等四大特征。

抗病性:该品种抗病性好,中抗茎腐病,高抗青枯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6~2017年黄淮海夏玉米组区试,平均亩产两年平均亩产707.8千克,2019年生产种植,平均亩产800公斤,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质品种。

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最佳播期6月上旬,每亩保苗4500~5000株,最好采用宽窄行(宽行2.5尺、窄行1.5尺)种植,苗期要及早定苗,注意蹲苗,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苗肥宜适当推迟(第6片展开叶时施入1/3施肥量);重施攻穗攻籽肥(第12片展开叶时施入2/3施肥量)。喇叭口期,注意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蚜虫。在玉米子粒乳腺消失、黑色层形成后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等病害。

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适宜区域

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市和沧州市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市和临汾、晋城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襄阳地区等夏播种植。

我国第一个院士培育的高产、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上市

特别特醒

任何品种都有其适宜区域,在大面积推广前,一定要先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