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兴衰——从六卿乱晋到三家分晋(三)

史记中提到,晋景公十二年,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括等人为卿,共六卿,这是史书中关于晋国六卿最早的记载。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有的卿、大夫崛起了,有的卿、大夫却衰落,甚至灭亡了。这其中,有些是因为在这个卿大夫之后百年里没有在此出现担任重要之位,或者有显赫功绩的人物,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得罪晋侯或者是其他某些原因被晋侯除掉了,因此整个氏族受牵连,自然在晋国也不可能在产生有影响力的卿、大夫了。

晋国兴衰——从六卿乱晋到三家分晋(三)

还有一部分是被强大的卿、大夫打败或者排挤,自然也是籍籍无名,慢慢衰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剩下来的卿大夫自然都是强者,都是在晋国担任着重要职务的。当然,这些卿大夫的强大伴随着国君地位的下降和国家霸主地位的丧失。因此我们本文就来谈一谈六卿乱晋和三家分晋。

卿大夫之间的战争(一)——六卿之乱

晋卿为世袭制,由狐氏,先氏,郤(xi)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十一个家族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他们中的六家分别为六卿中的一卿,轮流执政,而其中执政卿权利最大,地位最高。执政卿可谓是一人之下,百官之上,史载执政卿‘一国之政,千万人之命’。

我们来谈谈那些年晋国这十一个家族首先被淘汰的一批家族。

狐氏。狐氏出于晋国公族,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晋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因此,狐氏家族盛极一时。最终由于和执政卿赵盾在选择君主时产生分歧,最终逃离晋国,逃到了戎狄。

先氏。先氏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先轸,也叫原轸。先氏的兴起和晋国对外用兵有这很大的关系。在战争中,先氏逐步成长起来,然而先氏内部矛盾比较严重,最终,因为勾结犬戎,被晋侯赶出晋国。

晋国兴衰——从六卿乱晋到三家分晋(三)

郤氏。郤氏出于公族,被封到了郤,因此以郤为姓。郤氏家族还是非常厉害的,其中尤数三郤(郤锜,郤至,郤犨)时家族最为兴旺,但三郤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郤权势过高,内外骄横,最终被晋历公和联手杀害。

胥氏是晋国宗室分支,在晋文公流亡的时候,胥臣立下功劳,在后来,胥氏家族开始崛起,后来,被中行和栾氏联手灭掉。而栾氏又被其余六卿联手灭掉。

经过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六卿各为一卿,在晋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国策》记载‘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灭之’。经此一战,六卿变为四卿,范式,中行氏的封地,权力被四卿瓜分。

卿大夫之间的战争(二)——韩魏叛智

晋国兴衰——从六卿乱晋到三家分晋(三)


晋卿中只剩下了智,韩,赵,魏四家,而其中,尤数智氏权利最大。《史记》记载:当时是,晋国政皆决智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智伯,也就是智瑶。

智瑶娇纵跋扈,比较贪心。倚仗着自己的权势,不仅将范式,中行的封地收归自己,还要向韩,魏,赵索要土地。韩式,魏氏都因为比较畏惧智氏的势力,因此都给了智氏一部分土地,但赵氏却没有给。因此,智瑶大怒,率领着韩,魏开始讨伐赵氏。眼看着胜利在望,韩和魏却在赵氏的劝说下,临阵倒戈,而韩和魏本身就对智氏颇为不满,因此三家联合起来,引晋水灌智伯军,最后,杀掉了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土地。

晋国的灭亡——三家分晋

晋国兴衰——从六卿乱晋到三家分晋(三)

公元前376年的时候,韩赵魏灭晋,分掉了晋国国君的封地,公元前349年,将晋君贬为庶人,自此之后,晋国彻底不复存在了。

自晋献公废公族,任用异姓卿大夫,到晋文公设三军六卿,再到后来的六军六卿,最后又改回三军六卿,不论是晋文公时称霸,晋悼公时中兴,晋定公时衰落,直至最后灭亡,卿、大夫在其中都扮演着其为重要的角色,以卿、大夫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顺着这一条线,或许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晋国的兴衰荣辱吧。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向前滚动,三家分晋,田氏伐齐,自此之后,同样激烈,同样灿烂的战国时代便拉开了序幕。

这篇文章是晋国兴衰系列最后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一下我的前两篇晋国兴衰系列的文章,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