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又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大侃历史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三大领导人之一。他年少有为,十九岁从长兄手里接下东吴,凭借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能屈能伸的恢弘气量与广纳贤才的用人方针将东吴疆土逐步扩大,最终于黄龙元年(229)称帝建都。称帝后,他不仅致力于发展民生经济,还大力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使得东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虽然他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定。

但孙皓得以登基还真与他没太大关系,实际上他还间接取消了孙皓继承大统的资格。<strong>

众所周知孙权乃孙皓祖父,而孙皓的父亲是废太子孙和。当年原太子孙登突然离世,孙权立孙和(孙皓父亲)为继太子,鲁王孙霸对此十分不服,于是想方设法构陷孙和。自赤乌五年(242)起,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但最终他们两人皆不得善终,一个被废,一个被赐死,而太子之位为孙亮所得。所以说孙皓作为废太子的后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可老天眷顾他,非给他创造机会。

孙权驾崩后,孙亮顺理成章当上皇帝,但没过几年孙綝大将军发动政变将孙亮罢黜,并拥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惠利百姓,大大促进了东吴的经济发展。原本孙皓与皇位根本无缘,但孙休的突然离世、蜀汉的灭亡、交阯(郡治今越南北宁市)的叛乱给了他上位的契机。<strong>

永安七年(264),吴景帝孙休去世,群臣尊孙休的朱皇后为太后。尽管孙休有儿子,但其年岁尚小根本无法应对东吴当时的处境,故而需要立一个年长且较有才能的君主。这时左典军万彧因与孙皓交好,便向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而孙皓平日确实表现得十分好学,且遵守法度。于是,濮阳兴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还挺有作为,他下令抚恤人民,既开仓振贫又减省宫女,还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之间他被众人誉为“令主”。 但没过多久,“治国有成”的孙皓便露出粗暴骄盈、沉迷酒色的本性。至此百姓深受其暴政毒害,那他到底有多残暴呢?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濮阳兴和张布对孙皓具有再造之恩,但孙皓却没有丝毫感激之心。当年濮阳兴和张布看清孙皓真面目后十分后悔,暗自里唏嘘短叹,孙皓得知后竟毫无情面地将他二人诛杀。另外宝鼎二年(267)夏天,孙皓执意建昭明宫,不仅花费巨额,还强制壮丁前去修建,甚至命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皆到山林里监督伐木。整个工程下来,死伤无数,但孙皓却以此为乐。除此孙皓的残暴还体现在其对妃嫔的溺宠。原本孙皓十分宠爱司市中郎将陈声,但当陈声将孙皓爱妃派到市场上劫夺百姓财物之人抓了以后,孙皓龙颜大怒,不但命人用锯子割下陈声的头,还将他的身体扔到四望山下。

孙吴政权在孙皓的暴政下早已江河日下,更致命的是孙皓竟舍弃祖业,迁都洛阳。这一愚蠢的做法使君臣彻底离心、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士兵们都不愿听从他的调遣,纷纷举家投降西晋。面对这一情形,孙皓似乎有所悔悟便回迁建业。但这一切都来不及了,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兵分六路进攻建业,最终建业沦陷、孙吴灭亡。


邓海春


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侠!

孙权,啧啧啧!牛人也,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书本的牛人之一。

有多牛?从他的姓氏看,至今名流千古的[孙子兵法]作者:孙膑与他同姓。

就连我们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都奉他为前辈!孙中山先生才会那么成功。

从三国演义里的孙权身上日日夜夜,不吃不喝,刻苦钻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孙权的才干发挥到了极致!成了民族英雄。

据民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传闻。

孙权是孙悟空的凡间肉身,有猴光附体。所以才做起事来猴精猴精的相当醒目成为不可一世的人物。

创下宏图大业后的问题是创业容易,守业难。

在孙皓这个败家玩意,典型的不知材米油盐的超级富二代,大钱挣不了,小钱还看不上,见着美女就眼神发亮,见着财富就眼睛发光的“货”把无赖,二痞子的形象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

很快就引起东吴民间的反弹,农民越反弹孙皓他就越兴奋,越刺激。最终把自己活活累死在欺压农民的过程中。

好吧,我承认孙皓是废物,饭团。别问我他为什么那么残暴,-我不想告诉你他是富二代!






陈家大侠


如果孙权一世英名,就不会出现昏君孙浩。

储君风波

孙权还未等基称帝的时候,就立长子孙登为世子,等到等基为帝之后,孙登被被封为太子。孙权早期,吴国国内人才济济,文有张昭和顾雍,武有周瑜和鲁肃,在孙权领导之下,吴国国力蒸蒸日上,令曹操发出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国除了孙权长寿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不长寿,太子孙登也英年早逝。这时候的吴国没有了储君,早期的文臣武将也都已病逝,这让孙权在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最后选择儿子孙和为太子,但是却给了另一个太子落选的儿子孙霸很大权利,这就导致了后来两个儿子之间的权利争夺,孙权这样的错误安排直接导致诸君纷争的风波。

两个儿子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最后朝中的文臣武将纷纷站队。看到朝政被两个儿子弄的乌烟瘴气,孙权一气之下将两个儿子全部流放,对站队的大臣也进行了血腥清洗,这就直接导致了吴国国力的削弱。



孙皓继位

孙权死后,吴国国内一直内乱不断,再加上后来蜀国灭亡和交趾叛乱,吴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孙休在立太子的时候,考虑到国内外的复杂形式,就立自己年龄比较大的侄子孙皓为太子。

孙浩等基之后,凶残的本性开始暴露无遗,大宴群臣时,命人观察大臣的表现,稍有不高兴的,就会被处死。此外他还发明了剥脸皮的刑法,以至于晋朝皇帝司马炎都有耳闻。



到了孙皓执政的后期,据说他每天不杀够一百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吴国就是这样被孙皓一步步的毁掉了。


历史淘沙


孙权与孙皓是爷孙关系,孙权的英明神武和孙皓的残暴并无直接的关系。一位是吴国开国之君,一位是末代皇帝没有谁影响谁的问题。孙皓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孙和的长子,在位16年,在位之初也曾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但不久就表现的粗暴淫逸、好大喜功,使得民心尽丧。后来西晋伐吴,孙皓被俘吴国灭亡。

残暴不仁、忘恩负义。初等皇位,却把扶植自己登基的朱太后贬为皇后。不久,孙皓又逼杀太后朱氏,而且为朱氏治丧不在正殿而放置偏僻小屋。随后,公元266年,孙皓将故主孙休的四个儿子全部流放,并在途中派兵杀掉两个年纪较大的,甚至对拥立自己登基的濮阳兴和张布等人,仅仅是说了些怨言,便立即诛杀了两人。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杀死,然后扔进水里漂走,或者是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成窟窿,并以此为乐。

骄奢淫逸、不辨是非。孙皓在位期间,常派遣部下遍行州郡挑选美,大臣的女儿也必须每年一报,年纪到了十五六岁要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人才允许出嫁。由此,他后宫的美女多达万人,孙皓还嫌不够。十分荒唐的是,孙皓给后宫所有的美女都佩带上了皇后的印绶,这使得皇后滕氏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此外,孙皓还纵容其爱妾派近侍到集市上去抢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的幸臣,他倚恃孙皓的宠遇,将抢夺财物的近侍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诉怨,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陈声,并命令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



好大喜功、酗酒滋事。史书记载,孙皓喜欢宴请群臣狂饮,每次宴会都强逼大臣喝醉,为此特命十个黄门郎侍立,监视那些不喝酒的大臣喝酒。更可怕的是,每每宴会结束后,孙皓会命喝醉的大臣彼此揭发,如什么时候鄙视过孙皓,什么时候说过孙皓的闲话,谁要是不幸被揭发出来,孙皓便一刀将他砍了。 孙皓种种残暴行径,使得吴国的忠谏者皆被诛杀,谗谀者可以加官进爵,朝政日益腐败,人民不堪忍受而不断揭竿而起,连一些大臣也纷纷投降于晋国。公元280年,晋国大将王浚顺江而下,孙皓原以为长江天险可以固若金汤,不想各地守军望风而降。半年后,王浚的舟船就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此时无将可战,不得已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投降。到了晋国,孙皓被封为归命侯,他虽然没有刘禅的乐不思蜀,却一曲《尔汝歌》,也道尽了他的奴性与没心没肝。



飘忽大侠


有句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还有一句:为富不仁。

歪史认为如果将两句连在一起,那么更加的确切:为富不仁、不过三代。这句话来再来稍作改变,概括东吴政权是恰如其分。非常的巧妙的。我们改成:为政不仁,不过三代!

而孙皓之所以一步步毁掉孙吴是因为用力打压士族过猛。最后养成了滥杀无辜,刚愎自用的性格。他还真不算是昏君,刚刚即位一系列措施使得吴人归心,号为令主。历史上有一些亡国之君灭亡不是因为昏庸而是太聪明太能折腾。孙皓就是一个例子

三国时代,曹魏崛起北伐;孙吴立足江左;蜀汉霸占西蜀。形成了各自互不统属的割据局面。他们立国时候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威胁:士族。这个脱胎于汉朝查举制度的集团在三国时代都已经形成了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势力。三方中尤以孙吴比较有趣。

为了和这个集团作斗争,曹魏先是提拔庶人,后来做了政治妥协,立法保证士族的优先权。蜀汉则是秉承一致原则能拉弄的拉弄,不能拉弄的打压。孙吴时而打压时而拉弄。

在孙策创业时期,对士族大多联姻拉弄。孙权时代,前期拉弄,后期改为打压。孙亮时期政变不断。士族也随波逐流。孙休时期为了缓和政局一度拉拢。等等孙皓即位,前期拉弄,后期打压。

虽然孙氏一直打压不停,但是江东士族基本实力没有受到损失。仍然占据核心权力位置。等到孙皓即位,为了稳定大局,一开始时候恩威并用,迅速巩固了局势。然后果断的除掉了拥立自己的大臣,完全掌握孙吴朝政。

与孙皓即位一个时间,司马炎刚刚取得曹奂禅让,立国未稳,无暇南顾。反而孙皓乘着晋国乱局多次北伐,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上的成绩,依然导致晋国人心惶惶。

正是在吴人赞美、晋人恐慌的情况下,歪史认为初尝大权的孙皓这个时候开始放飞自我,由于幼年时期的经历,使得它生性多疑。于是对那些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开始动辄处死,最后朝堂成了一言堂。当时的士族抱着本家利益大于天的初衷,一直对于孙吴皇权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如果皇帝足够圆滑,那么士族就能收敛,反之如果皇帝是孙皓这样的,那么最后就引来激烈对抗。这又引起孙皓的激烈打压,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正是这样,孙吴上下一片怨气。反过来,晋国逐步上下一心,开始筹划灭吴。最后多路大军一齐近攻,被孙皓折腾的吴国这个时候乌烟瘴气,已经不堪一击。最后孙皓投降。

算起来,自孙权称帝,到孙皓之前,正好三代。

本文为歪史原创,谢谢阅览。首发于问答。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歪史


孙权前半生英明,后半生昏聩愚蠢,自毁长城。孙权始终生活在权力受到危胁的阴影中,多疑、寡恩,却又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他永远比不上他的父丶兄,如其兄不如其父一样,孙氏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越担心权力受到危胁。孙权的焦虑,也传导给了自己的后代,一代比一代无能,也就更焦虑,不安心,越表现残暴。


沉140769451


你好,我是2019幸运到永久,孙权为一代明君,与孙皓的残暴没有直接关系!首先,孙皓当皇帝时,孙权已去世多年;再者,孙皓为后世大臣举荐的,前期还是有所作为的;二者的时间不对,环境不同,不可一并而论!


2019幸运到永久


孙权并非是一世英名。因为在他晚年的时候,他也犯过错。因为他把征讨夷洲(现在的台湾)回来的残余部队全都杀了。原因大家百度一下。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孙权也不是多英明,你看看他老年的时候,昏庸无道就知道了,而且他哥哥的儿子怎么死的大家可以查查看,基因而已,孙皓只是把坏的一面体现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