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名吃:像餅卻叫饃切成四瓣上桌當主菜,肉餡雞蛋鵝卵石是關鍵


豫北有一座千年古城,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縣域面積966平方公里,人口75萬,自古有“黎陽收,顧九州”的美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古城內的大運河浚縣段、黎陽倉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伾山正月古廟會素有“華北第一古廟會”之稱。恁猜出這是那裡了嗎?

談起浚縣,除了古城、大伾山、正月古廟會等,不得不說說浚縣子饃;據傳,子饃最早源於南鄰的滑縣,後被浚縣藉助正月古廟會發揚光大;子饃也叫做石子饃,因在鵝卵石上烘焙製成而得名,據網絡搜索,子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我們去時剛入秋,在浮丘山腳下伾浮路上的十字路口,有好幾場賣子饃的老店,儘管不適旅遊旺季,依然生意興隆。只見一男一女兩位師傅在和好的面中放入油、鹽製成餅胚,然後在餅中間加入肉餡,忙的不可開交。

在這張製作的案板上放著面胚、肉餡、雞蛋、油、蔥花等必備的材料。

把餅放到鋪滿石子的平底鍋中,由加熱的石子來烤,待餅烤至六七成熟時取出,將餅切口灌入雞蛋液繼續烤制,兩三分鐘後,一個金燦燦、熱騰騰的子饃就出鍋了。

浚縣子饃的出現年代眾說紛紜,最廣泛的傳說是公元617年,滑縣瓦崗軍在當地征戰,老百姓前去勞軍,無奈缺少炊具,靈機一動的火頭軍就從黃河灘裡找到一堆鵝卵石,架火燒紅了開始把雞蛋、麵粉、豬肉混合加工,戰士們吃了都說味道好極了,浚縣石子饃由此誕生。

食用時,因為個頭不大,圓圓的像個燒餅,一般都是由自己人手一個拿著吃,也可以橫豎兩刀變成了四瓣,放到盤子裡就是一個主菜。【親,(潼視界)發佈的圖文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點擊手機屏幕右上角添加關注並進行評論、轉發或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