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功守道”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在小米生態鏈企業高喊“去小米化”後,小米也開始“去生態鏈企業化”。

近日,小米向智能手錶、空調等市場吹響了衝鋒號,在這兩個領域推出了自主品牌產品。此前,小米手環、小米空調的生產商主要依賴華米科技、智米科技等生態鏈企業。如今小米推出自主品牌,意味著其將與自己背後的生態鏈企業直面競爭,儘管他們曾是盟友、親如手足。

IT獨立評論員孫永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前小米和華米是一種競合關係,從短期來看還是合作大於競爭。目前在智能手錶品類,小米和華米單幹了,未來也不排除小米藉助其原有的自身渠道優勢對華米形成威脅。孫永傑認為,未來lot領域的核心產品,以及市場份額較大的產品,小米都會拿來自己做。

推出自主品牌

11月5日,小米集團在小米科技園正式發佈全球首款1億像素量產手機——小米CC9Pro、首款智能手錶——小米手錶、年度旗艦電視——小米電視5系列和超一級能效的小米互聯網空調——“巨省電”系列四大新品。

不同於此前小米與華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環系列,這次的智能手錶為小米品牌,製造也並非出自華米科技,這也意味著小米將親自上陣發力智能手錶市場。

而“巨省電”系列也是首款“小米”品牌的空調產品。2017年,小米與小米生態鏈公司智米聯合推出智米空調,2018年,帶著“米家”logo的互聯網空調問世,這意味著小米將親自上陣與格力、美的等家電廠商進行搏擊。如今小米進一步推出“小米”品牌的空調產品。製造商也變為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愈加顯示著小米要做空調的決心。

這似乎預示著小米與其生態鏈企業的部分產品愈加獨立。

對於小米和華米科技、智米科技之間的這種競合關係,小米方面未對記者作出回應,華米科技方面則表示不方便評論。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華米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提交招股書。招股書披露,華米科技與小米的戰略合作協議於2020年10月到期。

小米依賴“雙刃劍”

5年前,雷軍的夙願是“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之後,許多嗷嗷待哺的生態鏈企業也慢慢成長起來。雷軍當年佈局小米生態鏈的做法是旗下產品啟用小米品牌,在小米網上銷售,借用小米的品牌、營銷能力、流量來帶動生態鏈產品的爆發,最後生態鏈公司和小米利潤分成。

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可以培育市場,將小米網自身的流量優勢變現,同時降低小米平臺風險,賺取整個行業的利潤。由此,小米生態鏈確實也推出了一批爆款產品,比如小米手環、小米空氣淨化器、小蟻相機等。更有數家企業年營收迅速從零增加至超過10億元。

華米科技是小米手環的生產商,小米也成為華米科技最主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華米因小米生態而發展壯大,二者攜手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手環市場的紅利期裡創造了很好的成績。生態鏈企業給小米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但同時也讓以華米為代表的生態鏈企業一度被外界質疑營收過於依賴小米。

華米科技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5~2018年,小米手環為華米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7.1%、92.1%、82.4%和59.7%。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手環為華米貢獻的收入佔比在持續下降,而華米的業績增長新動力來自自有品牌,主要依靠Amazfit智能手錶來支撐。

如今,小米依賴症猶如一把“雙刃劍”。

光鋒科技衝擊科創板時,因小米為最大客戶,且由於身兼供應商與客戶兩重身份關聯交易受到上交所關注。石頭科技衝刺科創板時,因主要盈利來自掃拖一體機器人,渠道過度依賴小米,結果折戟而返。

這也使得更多的生態鏈企業想單飛,華米科技為擺脫對小米的依賴,2016年就成立了華米自有品牌AMAZFIT並不斷地對外發布新品,從2019年6月至9月,華米科技已經連續舉辦多場發佈會,甚至打出了機海戰術。8月,綠米聯創宣佈旗下品牌Aqara中14款核心設備支持蘋果HomeKit,用戶可通過“家庭”APP或Siri在蘋果設備上鍊接控制產品,Aqura亦為與小米產品線無關的獨立品牌。

一方面,生態鏈企業在高喊“去小米化”,另一方面,小米也在不斷推出自有品牌的力度,小米與部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獨立性正在加大。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有更多的消費電子品類可能會納入小米的獨立品牌中。

競合的危與機

小米發力自主品牌的智能手錶,與當前該產品增長迅速的市場不無關係。

數據分析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超過了1400萬隻,同比去年第三季度增長了42%。智能手錶的增速和疲軟的手機銷量形成鮮明對比。

事實上,除了小米,其他的科技企業也在智能手錶業務方面有所佈局。今年,OPPO、vivo都有推出智能手錶的消息。2019年11月,谷歌還傳出將以21億美元收購穿戴設備廠商Fitbit,甚至有消息稱摩托羅拉最早的安卓手錶——Moto360手錶也將回歸。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智能手錶這一市場存在空間,小米發力lot與小米手機在市場上遇到的激烈競爭,以及小米自身內部的種種調整有關。

2019年對於小米來說並不太樂觀。在全球手機市場“寒冬”和競品的圍剿下,佔據小米近六成營收份額的小米手機正越走越難。

一方面,國內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愈加飽和,小米手機的增長乏力;另一方面,華為手機強勢崛起,OPPO、vivo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論是高端市場還是以往小米手機性價比親民路線主打的中低端市場都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

實際上,緩解市場壓力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小米自研手錶也可能是為了組建更完整的生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佔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小米要發力lot,提高營業額、營業收入,所以對於小米來說,發力智能手錶、智能音箱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營收,這樣也能讓小米的產品與融合度更高,這也體現出小米在去生態鏈企業化。

孫永傑則認為,未來小米會在某些產品領域獨立佈局。比如基於未來lot領域可能成為核心設備、控制中心的產品,以及相對其他品類利潤率可能更高的產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智能手錶市場,作為華米早年的合作伙伴,小米都對這一市場虎視眈眈。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華米而言,未來或許不僅要面對小米,OV、谷歌等企業也紛紛有在智能手錶市場分羹的想法。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華米科技人士對此並不擔憂,其對記者表示,並不介意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智能手錶市場,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在成人手錶市場,華米科技憑藉17.1%的份額排名國內市場第二,僅次於華為。從全球智能手錶市場上來看,華米科技排名第五,在蘋果、三星、imoo、fitbit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