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家有癲癇患兒,父母說話有技巧

  家中有癲癇患兒,父母和孩子之間都需要有和諧的溝通,不能因噎廢食、諱莫如深、過度呵護、內心焦慮、避免疾病對於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困擾。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癲癇時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儘可能樹立癲癇就是一個普通疾病,以減少孩子擔心和恐懼。但父母因本身缺乏癲癇相關知識,以往的親身經歷或多或少都影響了他們和孩子公開討論癲癇的溝通能力。

楊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家有癲癇患兒,父母說話有技巧

作為癲癇孩子的父母真心不容易,在家中和孩子的對話時各種注意,要麼對孩子病情閉口不談保持沉默,要麼就是選擇性地傳遞些信息,以減少孩子的擔心;廣大家長朋友們害怕由於自己知識缺乏誤導孩子對於癲癇的認識,對於癲癇複雜病情解釋也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疾病有時本身就是不可預測,這些因素都使他們與孩子討論病情時缺乏信心。基於這些現狀,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廣大家長朋友們參考:

  1、家中溝通不宜採取“鴕鳥策略”。大部分父母在家中採取的辦法,是在家中不談及癲癇。這種家庭溝通“鴕鳥”策略可能對孩子及他們對癲癇產生的看法產生不同的結果。

楊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家有癲癇患兒,父母說話有技巧

2、幫助孩子共同對抗癲癇,父母也應儲備好自己的知識。父母掌握及能傳遞的癲癇相關信息水平會影響到孩子對癲癇的關注和憂慮程度,父母也可通過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塑造孩子對癲癇的看法。但目前存在的問題, 很多父母缺乏癲癇知識,也並不覺得他們需要了解這些信息與理解孩子的病情有關。例如,父母會感覺到在就診時無法完全理解或接受醫生給予的介紹和指導。這就導致父母對孩子解釋癲癇的複雜性沒有信心。如果父母都沒有相關的知識,那就可能導致無法和孩子圍繞癲癇和相關問題進行有效溝通,還可能導致父母對孩子的社會活動施以更大的限制,孩子擁有更少的自主權。

楊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家有癲癇患兒,父母說話有技巧

3、父母無需過度憂慮。大部分患有癲癇的兒童,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學習與正常兒童並沒有什麼區別。家長朋友需告訴孩子,癲癇只是很多疾病中的一種, 不必感到羞愧,鼓勵孩子參加活動,積極社交,那麼疾病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反而會降到最低,使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楊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家有癲癇患兒,父母說話有技巧

如果還有哪些患者或者家屬,對癲癇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在平臺留言我會給大家解答相關問題。最後,祝所有的癲癇患者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