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為何過不了大渡河?

黑夜-酒-哃荇


當年中央紅軍長征,走到大渡河時,蔣介石叫囂著讓中國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但是中國紅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最終飛奪瀘定橋,渡過 了大渡河 。而為什麼80年前的石達開就過不了大渡河呢?

一切要從天京事變說起。1856年,因為東王楊秀清與天王洪秀全之間的權利之爭,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國內部爆發了及其殘酷的天京事變。最終東王楊秀清被殺,上萬東王部屬慘遭株連。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內訌的消息,急忙趕回阻止,並痛斥韋昌輝亂殺無辜,但為時已晚。北王韋昌輝還將石達開看做是東王餘黨,意圖加害石達開,石達開逃出天京,但是京中家人與部屬全部遇難。

面對國仇家恨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天王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意圖加害,為了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在石達開出走後短短的時期,很多太平軍將士們紛紛離開洪秀全,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快聚集起了幾十萬人,成為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此後6年中,石達開轉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11個省,除了寶慶、桂林兩府外,一路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準備建立四川根據地。之後連續在四川征戰多時,但是清軍的主力一直在石達開附近徘徊,石達開先後四進四川,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但是好運不糊一直眷顧,石達開走到了盡頭。當年石達開想北上陝西,那麼就必須度過天險大渡河,所以在當年5月石達開到達了大渡河邊,當時的河對岸沒有清軍駐守,河流也可以渡船,但是就在渡河當天石達開的一位妾侍為他生下了一子。石達開認為這是天降福子啊,但是這個小妾生完孩子很是虛弱,此時繼續渡河很可能就要死了。因此,其認為這是大吉之兆,下令暫停渡河,為兒子慶生3天。原先度過去的1萬多人,石達開怕他們受到清軍的埋伏,於是讓他們又渡了回來。

石達開不知道這名孩子從出生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相反就是因為他耽誤的三天,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因為此時正值暴雨時節,當石達開準渡河的時前一天晚上,大雨傾盆,第二天早上,河水暴漲,難以行船,這時河對面已經有清政府的土司佯裝前來阻止石達開渡河,讓石達開不敢貿然前進。

兩天之後清軍駱秉章的部隊已經來到河對岸開始佈防,將太平軍層層包圍,石達開無奈,只得選擇冒死突圍,最終石達開的大軍全軍覆沒,石達開本人被俘,最後被清朝殺害。

石達開的滅亡是否是由這個孩子引起無法考證,但是石達開的滅亡並非從這一刻開始,大渡河只是石達開的最後歸宿,而以石達開的現狀,他也很難長久。

因為自石達開出走後,先是想建立江浙根據地,接著又準備建立兩湖根據地,再接著又準備打到四川去,建立巴蜀根據地。但是他都是打一處,丟一處,打一城,丟一城。而且,受到挫折就轉移地點,這樣就變成了流寇作戰,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面對清軍的圍追堵截,他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最終會被清軍拖累和蠶食而死。

然後石達開自最開始的20萬軍隊,到最後軍隊規模越打越小,因為其所帶的軍隊的素質越來越低,越來越不能打仗,不是一支鋼鐵般的軍隊;並且石達開沒有後方基地,物資供應等都是問題,這些最後也會導致石達開滅亡。

石達開戰略不定,根據地不穩定,實行的政策有封建加上軍隊是一直素質不高的軍隊,所以滅亡是已經註定了。

70年後的中央紅軍就不同,他們是一直鐵軍,一支人民軍隊,在毛主席等人帶領下,最終度過大渡河,建立了陝北根據地,開創新中國。歷史總是有輪迴,解放戰爭期間,在第二野戰軍挺緊大西南的時候,兵敗如山倒的宋希濂兵團也想渡過大渡河,最終也是以失敗而告終,宋希濂最終被俘。事實說明只有共產黨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才能渡過大渡河。


帝國烽火


大渡河的安順場,本來就是死地,能過了那裡的,都不是一般人。

近代史上,有三支部隊在大渡河畔進入絕地,分別是石達開的太平軍、紅一方面軍和國軍14兵團。為什麼太平軍和國軍都失敗了,而紅軍卻勝利了。即使單單從軍事上分析,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太平軍兵敗大渡河的原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解釋:

1,主觀上,石達開只追求逃命,不建立根據地。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的大內訌大屠殺背景下離開獨自出徵,其實主要就是一種思想在主導——逃跑主義。石達開一開始打算到江西福建,後來又想去湖廣,後來覺得佔據四川也不錯,這種流寇主義始終無法建立根據地,必然失敗。

2,客觀上,四川軍民團結,石達開沒有空子可鑽。

石達開進入四川時 ,清政府的統治基本上是統一局面 ,對四川的政令可達基層 ,對土司王應 元、王松林、嶺承恩等均有直接的節制力量。 石 達開入川舉事的前一年 ,駱秉章調任四川巡撫 ,他吸取了在湖南用左宗棠等賢才抵禦太平軍的經驗 , 對石達開欲入川西的動向防備有方 ,是以石達開前 有大渡河對岸唐友耕 ,後面馬鞍山上山道又被彝族 土司嶺承恩橫木攔阻 ,松林河北岸番族土司王應元 則拆了索橋堅守 ,而南邊南椏河又有王松林及楊應 剛死攔。 清軍是在一個統一指揮、統一協調之下造 成了石達開的覆亡末路。

3,戰略上,沒有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

咸豐帝調曾國藩到四川剿滅石達開時,曾國藩說石達開不足為慮。理由是石達開已成了沒有根據地 ,沒有後方 ,到處流竄的孤軍: “既鈍於浙 ,鈍於閩 ,入湘後又鈍於永、祁 ,鈍於 寶慶 ,裹脅之人 ,願從者漸少 ,無老巢以為糧臺 ,糧米須擄 ,子藥須搬 ,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曾國藩對石達開命運的預測十分準確。

4,戰術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很不利。

《孫子》兵法道: “圯地無舍”、“圯地則行”。 “圯地”乃是指山林險阻 ,沮澤難行之地 ,這種地方不可宿營 ,必須迅速離開。石達開在大渡河畔的紫打地居然因為慶賀生了孩子慶祝三天,兵書都白讀了。石達開拖家帶眷 ,行李重又多 ,抵紫打地後既未能爭先控制松竹河吊橋 ,也未能守住馬鞍山可後退的道路 ,更未能過南椏河 ,經石棉向大樹堡 (今屬漢源)迂迴 ,缺乏靈活機動 , 以致坐以待斃!

紅一方面軍到達大渡河後,卻能迅速脫險,原因也很多。

1,主觀上,紅軍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理想。

紅軍從建軍開始,就以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武裝自己,並且還能依靠人民群眾力量發展自己。在長期的根據地建設和武裝鬥爭中,紅軍已經形成了為一個以崇高理 想、高層次精神武裝的革命團體 ,並能積極進取、上下一心、不畏艱難、屢經重創而努力不懈。這種精神面貌,在長征中,再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斷擴展,形成了紅軍精神。

2,客觀上,中央軍和滇軍川軍矛盾重重,配合不甚緊密。

大渡河,地處雲貴川的崇山峻嶺之中,同時也是川軍滇軍大小軍閥犬牙交錯的地方,中央軍進入四川,名為剿共,實際上還想乘機收編川軍。在四川之前,廣東陳濟棠、廣西李宗仁都和紅軍迎來送往,出工不出力,明哲保身。只有貴州王家烈踏踏實實給中央軍幹活,結果當了炮灰又丟了地盤。四川各軍閥自然不願意學王家烈。

3,戰略上,紅軍早早制定了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戰略。

遵義會議後決定北上與四方面軍在川西北會師 ,以發展新的根據地。並且早早打出團結抗日的旗號,有利於爭取大多數的愛國軍閥,促使人們認識到抗日的重要性。這讓紅軍北上具有了正義性合法性。

4,戰術上,紅軍攻敵所虛,對最弱的劉文輝下手,順利度過大渡河。

當時劉文輝負責大樹堡、石棉、安順場對岸 , 直到瀘定一線沿江防禦。 這一帶地瘠民貧 ,物產不豐 ,補給困難 ,加之劉軍與少數民族矛盾重重。紅軍敏銳抓住這個問題,劉軍則是望風而逃,大渡河就這樣度過了。再加上紅軍善於游擊戰、運動戰,有了良好的軍需補給系統和情報系統,很容易反敗為勝,反客為主。

宋希濂大渡河被俘,實在是蔣家王朝窮途末路。

宋希濂是國民黨軍隊的第14兵團組建之前,是國民黨西北行轅的代理主任。可是當1948年被任命為第14兵團司令時,卻是光桿司令。後來三個軍劃歸宋希濂指揮,分別是原駐應城之顧心恆第28軍,下轄3個師;原駐襄陽之楊幹才第20軍,下轄兩個師;原駐荊門之方靖第79軍,下轄3個師。後來,這三個軍在半年內就被打得損失慘重,一蹶不振。

第15軍、第122軍後來又劃入了宋希濂兵團,可是這兩個軍不僅是新組建的,而且還在武漢吃過大虧,根本沒什麼戰鬥力。所以,宋希濂兵敗實際上是大勢所趨。

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戰軍開始對四川重慶進行猛攻,宋希濂在白馬山吃了一悶棍,損失三萬多兵力。從此連膽氣也丟了,一路往川南逃竄,打算從橫斷山脈到滇緬邊境去,消失在了茫茫大山之中。國共雙方都找不到他。

為了逃跑方便,宋希濂丟棄了汽車等一切重裝備,換上草鞋,其逃遁路線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萬定場—石洞鎮—懷德鎮—趙化鎮—宜賓……結果在宜賓的72軍郭汝瑰起義,宋希濂一下子暴露了。

於是18軍軍長張國華派出52師,追上宋希濂,最終在大渡河抓住了宋希濂。宋希濂原本打算自殺,卻被部下搶了槍,成了俘虜。

從宋希濂兵敗帶著近萬殘兵脫離國軍,隱藏在山裡時,就註定了最後一定會當俘虜。只是沒想到會這樣快。


歷史知事


歷史控專心為您答疑解惑:


1、石達開雖然是軍事奇才,卻也犯了致命的錯誤。當日渡河的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石達開卻因為王妃給他生了個兒子而下令全軍慶一日。而就是這一天夜裡,大渡河水暴漲,已經無法平安渡過。加上太平軍蒐集到的船隻不足,一次能渡過去的人很少。前幾次度過去的精銳寡不敵眾,都戰死在對岸沙灘上。致命的一天是目前公認的石達開最大敗因。

2、雙方面對的對手不同。石達開面對的對手是安順當地彪悍的土司兵,熟知當地一切便利條件。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石達開的精兵也難逃此理。而紅軍面對的不過是川軍中的二三流部隊和民團。一戰擊潰並不奇怪。



3、翼王在渡河前還中了對方的詐降緩兵之計。被敵人進一步拖延了時間。對方土司好像是姓楊,狡猾多智。他向翼王獻上降書,詐稱歸順。並願意整頓兵馬迎接太平軍過江。但需要幾天時間準備。很不幸石達開中計了。

4.還有更重要的是兩支軍隊的性質和戰略目標是不同的。 瀘定橋1706年就建成了,也就是說如果石達開當時真是決心要過河的話,也可以像紅軍那樣搶奪瀘定橋過河,至少有一搏之力,不至於被困等死。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石達開當時已經心灰意冷,沒有了繼續前進的目標和動力。石達開出走,原本的目標是打算回廣西重整旗鼓,但廣西早就失去了當年拜上帝教興起的條件,面對清政府的圍剿和地方地主勢力的攻擊,再加上石達開自己一直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導致內部不穩定,所以他的軍隊一直處於不斷崩潰的過程中。歸根到底,石達開是個執行者,在領導能力和領袖魅力上比不過洪秀全,也沒有洪的那種理想和野心。在廣西失敗後,石達開已經徹底失去了進取的意志,此後的行動完全是沒有目標的逃跑本能,最終到了大渡河天險難度,他徹底沒有了克服艱險的決心,完全就是等死。具體來說,在石達開看來,就算搶奪了瀘定橋過了大渡河又能如何呢?大渡河水暴漲未嘗不是上天給他的一個暗示。 相比之下,紅軍雖然也是戰略轉移,但和逃跑完全不同。紅軍始終是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的,最初是湘西,遵義會議後是北上抗日。正是因為有明確的目標,紅軍才能不斷攻堅克難,拼搏進取,沒有重蹈石達開的覆轍。


歷史控


大渡河是四川省內一個極為險峻的地方,並且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石達開在此兵敗,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並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大渡河也因這兩件大事而在我國非常有名。那麼同樣的地方,為什麼石達開率領的太平天國軍隊失敗了,而紅軍成功渡過呢?

第一,中國國情不同。

毫無疑問,不管是石達開渡大渡河,還是紅軍的時候,中國都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可是,這卻有所區別。

石達開渡大渡河時是1963年,雖然中國內部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外邊又有歐美列強的覬覦,但是清朝的各級官員以及鄉紳都對朝廷忠心耿耿,而且列強僅僅是為了撈點兒資本,割讓土地,卻不會率領大軍非得佔領中國。這就使得清廷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太平軍。而且,其它地區的起義已經被鎮壓得差不多了,石達開成為了一直孤軍。

紅軍強渡大渡河是在1935年5月,雖然蔣介石在當時除了東三省之外,大致統一了中國,但也只是在形式上的統一,雲貴川等地的軍閥是不願意為其賣命的。日本佔領東三省已經3年,對我中國其它地方的土地還虎視眈眈。這使得華夏兒女有了共同的敵人——日本,這也讓一些軍閥有意無意地放我軍一馬。那些軍閥不全力攻打紅軍,從而讓紅軍保留了一定的實力。紅二、紅四方面軍以及陝北紅軍的存在也幫助中央紅軍吸引了很多敵人。

第二,指戰員的水平不同。

石達開雖然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名將,但是當時卻變得猶猶豫豫。軍師給他提了可行的計策,然而,由於石達開的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推遲了三天渡河。不巧的是就因為他耽擱的這段時間,大渡河下了暴雨,河水暴漲,清軍也做好了一切準備等著他。

紅軍指揮員在指揮戰鬥時,保持沉著冷靜,有勇有謀。紅軍本就擅長游擊戰和運動戰,還有優於對手的情報系統,對敵情瞭如指掌。當時的守軍劉文輝又是一支弱軍,戰鬥力不強。

第三,戰略不同。

石達開在當時只是一個孤軍,沒有一個指導思想指引他們前進。這支太平軍目的只是打下一個地方,得到一些糧食,休養休養,就換一個地方。

紅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北上抗日。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石達開為首的這支太平軍已經看不到未來,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動力。這從他後來為了保全餘下的太平軍將士們的性命,而投降就可以看得出來。

紅軍將士們擁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依然有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這批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做了很多犧牲的英雄們還對革命有希望,要為了趕走日本人,建立新中國努力。


歷史新見解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前期的戰神,他從金田起義開始就一直是太平天國的先鋒,一路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幫助太平天國成功地從廣西一路打到了南京。

當然,他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西征了,當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湘軍,他沉著冷靜,在湖口三次大敗曾國藩,一度逼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可以說前期的石達開是百戰百勝,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將士心中的座標和明燈。

而到了後期,石達開就跟變了個人似的,沒有過什麼出色的戰績,而且作戰中屢次被擊敗,一路從南京一直出走到了四川,最終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為什麼石達開當時過不了大渡河呢?

前後期石達開帶領的士兵素質相差太大

前期的天平天國來說,具體是在天京事變之前,太平軍是非常有信念的軍隊,他們堅信洪秀全能夠帶領太平天國取得最終的勝利。

洪秀全用宗教的方式組織了太平天國軍隊,這在前期來說非常有利於軍隊戰鬥力的凝結,但是問題也在於,一旦這種信念缺失,那麼戰鬥力就會迅速下降,因為人們不再相信。

有著天父附體的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一面旗幟,把楊秀清殺了,對於太平天國將士們來說,就等於是向他們說明,天父天兄的事情是假的,天父作為神,竟然也能被殺。

就這種信念來說,能夠讓人信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李開芳北伐彈盡糧絕,剩下為數不多的士兵困守孤城的時候,就曾經身邊出現了一位裝神弄鬼的士兵(之前是唱戲的)他謊稱神靈附體,不日他們會解圍,李開芳竟然真的相信了,給那位士兵配了很好的待遇還配了兩個女人。後來那個裝神弄鬼的士兵露餡了,他竟然說到天父會派黃漢生、關雲長這樣的神將下來助戰。對於太平天國來說,黃漢生、關雲長都是屬於邪將的性質,天父是不會派他們下來的,因此被李開芳看出,被點了天燈。

或許說,兩萬北伐軍將士能夠從揚州一直差不多打到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信念支撐的,所以有信念的軍隊是非常強悍的。

我們也可以對比太平天國前期,也就是天京事變之前和之後的戰鬥力情況,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前期來說經常能夠以少勝多,但到了後期很多時候人數佔優也經常被擊敗,信念的缺失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前期的石達開百戰百勝,也是因為那會他掌控的軍隊有信念,尤其是在西征的額時候,再加上還有羅大綱、胡以晃、賴漢英、林啟容、偉俊等一大批悍將,即便再前期與湘軍交手中遭遇了挫折,也能夠迅速調整好部署,擊敗曾國藩。

當然,西征的勝利和石達開高超的軍事能力也密不可分。

而到了石達開出走天京之後,一路上由於沒有確定的戰略目標,一下子打福建,一下子打江西,每次都是遇到了一些挫折之後就放棄了原先的計劃。再加上跟隨他的將領和士兵也大不如前,石達開在具體指揮效率上也打了折扣,導致他後期在軍事上乏善可陳。

雖然一路上他的軍隊曾經達到過20萬人,但是這20萬人多為新兵,而且信念不足,很多部隊的戰鬥力非常地弱,再加上他們經常千里轉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部隊也逐漸離去,石達開的部隊也就越來越少了。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軍隊也就只剩下了大約3萬人,其中能打的精銳部隊已經很少了,其他的很多都是戰鬥力不強的部隊。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他的部隊戰鬥力強的精銳部隊少,是他沒能過去的重要原因。

大渡河自古就難走

這是我在谷歌地球上截的圖,石達開最終兵敗紫打地,就在第二章圖中間標記的地方,安順場。而這個地方屬於石棉縣。我們可以看到,一路上兩邊都是大山,只有沿江的道路可以走,很多地方其實都是狹窄的小道。

所以這一路上確實是容易中埋伏的,如果我是清軍,我也可以選定一個石達開必經的路線,在上面設伏,不用多少兵力,石達開是過不去的。

錯過時機,運氣不佳

實際上石達開到了紫打地一帶是有機會過去的。1863年5月,他先派了一萬人渡過了大渡河,但是這個時候他最愛的小妾給他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就逗留了幾日。為了防止清軍設伏,他又把渡河的部隊給撤了回來。

這隻能說是石達開自己的失誤了。

等到他再次要渡河的時候,河水暴漲,他們就過不去了。

此時清軍也趕到了紫打地地區,面對對岸設防的清軍,石達開幾次試探性強渡都歸於失敗。

公元1863年5月21日,他派出了精銳部隊5000人大規模搶渡,卻遇到了突然而來的洪水,導致5000人大部分都沒有生還。

石達開運氣不好。

一直到6月,石達開多次組織搶渡,都被對岸的清軍給打回。最後沒辦法,他聯繫了當地的土司,請求放一條路,土司要了他的金銀卻並未放路。

最終,他的兵力基本在紫打地消耗殆盡,為了保全全軍而自身去了清營。

就此,石達開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威觀史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由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組成。

南王馮雲山在攻打全州時最早犧牲,西王蕭朝貴在攻打長沙時不幸身亡,“天京之變”中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被洪秀全殺死,洪秀全身邊只剩下個翼王石達開。

洪秀全也開始懷疑石達開,石達開於是連夜逃出城,前往安慶,但帶走的人很少,在一個小鎮銅井渡江,大約數千人,1天內就渡完了;後駐紮安慶4個月,彙集了數萬人,大多是因不滿洪秀全的所作所為而前來投奔的將士。

此後6年中,石達開轉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11個省,除了寶慶、桂林兩府外,一路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石達開效仿諸葛亮,想從四川進入陝西,引誘清兵北上,而必經之路是大渡河,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1862年5月,石達開抵大渡河,正值暴雨時節。河對面還沒有清兵,如果渡河還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就在準備渡河的當晚,石達開的小妾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他認為這是天降福子大吉之兆,便下令部隊在河邊休整慶祝三天,連先度過去的1萬多人,怕受到清軍的襲擊,又讓他們渡了來。

天不助人,河神發難,石達開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間,當晚大雨傾盆,河水暴漲,無法渡船了。

兩天後,忠於清政府的土司王應元把席子裹成筒狀,染成黑色偽裝成炮筒,沿河邊擺放幾百個,其中幾個真炮轟了幾下響。石達開認為王應元火力強大,不敢冒險渡河,而後退之路又被邛部土司嶺丞恩用巨石、大木堵住。

清軍駱秉章的部隊來到河對岸開始佈防,將太平軍層層包圍,石達開迫於無奈,只得選擇冒死突圍。

由於地勢兇險,清軍和土司兵人多勢眾,石達開部隊越戰越少,最終剩下的數千人,被圍困在老鴉漩。

石達開彈盡糧絕,先讓其妻妾及子女數人投江自盡,然後“捨命以全三軍”,寫信給駱秉章,與手下將領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以及5歲幼子石定忠赴涼橋清軍大營“談判”。

清軍背信棄義,夜間以火箭為號,將繳械的3000多太平軍圍殺得一個沒留,鮮血染紅大渡河水。

石達開也被捕入獄,眉宇英氣不減,朗聲道:“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他絕口不言降字,從他攜帶兒子而來可看出,他對清軍還是抱有幻想,以為自己和部下有活命的可能。

石達開綁至成都上蓮花街刑場,大義凜然,毫無畏縮之態,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都默默無聲…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仔細回顧石達開出走後的作為,我們就能很清晰地瞭解到,為何石達開不能像後來人一樣,突破大渡河了。

宗旨不明,致使內部分化嚴重,老部隊逐漸離開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石達開,可算是一個文武兼備的豪傑。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因此,得到了廣大將士的擁戴。因此,當石達開決心出走時,振臂一呼,就帶走了太平軍數十萬大軍。

早年的石達開有多猛?曾國藩是最有體會的!

可是,出走後的石達開的宗旨並不明確。早期,他的活動範圍主要還是在江西等地,離太平軍主力部隊很近。因此,當天京遭遇危險,各地遭遇緊急情況時,也都希望石達開能給予援助,但石達開始終不願再給予援助。

由於老戰士們常年一起作戰,彼此之間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因此,部下對石達開“見死不救”(尤其對九江林啟容部)深感失望,已經開始出現了分裂。



石達開出走後,征戰各處,越打越走向邊遠之地。從之者人心漸離。

蟄伏老家兩年,眾叛親離

在石達開轉戰過程中,由於宗旨不明,很早就出現了部下離開的情況。比如,楊輔清等,很早就返回洪秀全處了。

但是,真正讓石達開部眾大散的,還是石達開在故鄉的兩年。

咸豐十年四月中旬,石達開率眾回到家鄉貴縣駐紮,並設立了翼王府。

石達開的部署,大多是在江南各省擴編時招募的,因此,大多數是三江兩湖人士。見到石達開回到家鄉坐著不走了,紛紛感覺十分失望。部隊各自謀劃出路,軍心離散。

如果是一般的人物,此時,很可能就被人出賣,掛掉了。幸虧石達開宅心仁厚,很得軍心。因此,部眾散去得都很地道,沒有出賣石達開。

石達開在家鄉蟄居兩年,老部下只剩下不足萬人!儘管後面通過與其他反抗力量合作,部隊的數量得到了回升,但是,大多都是烏合之眾了,有戰鬥經驗的部隊此時基本都散了。

任何創業活動,都需要領導人具備堅強的意志。領導人自己心灰意冷,即使再有才具,也是辦不成事的

自由分化部眾打草驚蛇,引起川中清軍警覺

石達開在克服了“歸隱”的消極心態,決心重新拿起“入川”計劃後,決心由湖南湖北的邊界,進入四川。

可是,我們應該還記得,石達開早期部眾中,很多部隊已經離開了石達開,開始自由活動了。這些部隊中的餘富明等部,已經先期向四川進軍。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打草驚蛇,引起了清朝廷的重視。四川清軍開始與湖南、湖北的清軍開始合作,通力防止石達開進入四川。

因此,石達開在碰壁之後,值得折貴州,入雲南,再圖進取。

靈活用兵,創造出渡河良機

雖然屢遭挫折,但石達開的軍事才能還是沒得說的。一番機動,創造出了渡河良機。

他先派遣部將賴裕新、鄭永和部快速機動,渡過了大渡河,開始入川北上,準備與漢中地區的太平軍陳得才部會合。川中的清軍震動,立刻部署對該部的圍追堵截。

石達開終於等到了大軍入川的兩機!

在雲南境內一系列機動後,強渡金沙江進入了西昌,準備趁四川清軍攻擊鄭永和部的機會,快速渡河,實現入川的計劃。

三月底,石達開部進入紫打地。石達開通款贈金給當地土司,沒有遭到當地勢力的打擊。此時,大渡河對岸沒有清軍!石達開立即組織渡河。當時,石達開部已渡河萬人!

運去英雄不自由,石達開英雄末路

儘管石達開已經組織了萬餘人過河,但是,由於後續部隊還沒有到達。石達開擔心孤軍北隔,同時,認為清軍還遠,等後續部隊到達後再渡河時間依然很充裕!因此,又命令過河的部隊回到了南岸。

遺憾的是,當大部隊到達後,天氣突變,連日大雨,河水暴漲,根本無法組織渡河!

等到大雨停歇,水勢稍平時,清軍已經抵達北岸,渡河良機已失!

更可怕的是,清軍回來,又買通了土司。原先支持石達開的土司,此時又開始攻擊石達開。石達開原本想原路退出,但是,土司已經部署兵力攔截,並且斷千年古木阻塞道路!

在謀求重新收買土司失敗後,石達開只得開始阻止強行攻擊。他斬殺了兩百名土人祭旗,率眾分渡大渡河,幾十個人一條筏,人以擋拍蔽身,披髮銜刀,開始攻擊。但是清軍發槍炮阻擊,石達開軍損失慘重,渡河失敗。

石達開被困一個越,糧草都沒有了,就殺馬堅守。此時,清軍聯合土司軍開始圍攻石達開,石達開輜重盡失,進退無路!

石達開遙遙望見清軍豎立的“投降免死”的旗幟。於是對眾人說,你們都投降了吧。我一個人去投死,你們都可以活命!

於是,張黃蓋,衣王服,已太平天國翼王的尊貴排場,投降了清朝。

民間的良好願望

野史的介紹中,曾有這麼一個故事:石達開在江西收養了一個義女,常跟隨在他身邊。後來,該女子嫁給了馬某。這個馬某的長相和石達開非常接近!

後來,前去頂替石達開投降受死者,就是這位馬某。石達開去了峨眉山,剃髮為僧。

電視劇中,石達開在湖南收養的女兒,年輕時的周迅,確實驚豔!

在太平天國諸王中,論及才能,石達開或許比不上楊秀清等人。但是,石達開在民間的形象始終非常好。因此,石達開的英雄悲歌,也就屢屢被人提起了!

但是,石達開既然已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就應該堅持下去。他中間一度心灰意冷,想要“歸隱”,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一個領導人,自己都喪失了鬥爭的意志,又如何能率領大家艱苦奮鬥,打開一個新局面呢?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天國的幾個王裡面,石達開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後來腐化沒那麼嚴重,私德上也是比較有人望。不過到底石達開跟廣西幾個燒炭黨出身的王不同,他是一直在天國的西線,頂著湘軍打的邊軍將領,從實踐中成長,點的科技樹是軍事向的。天京事變之後,一方面他依然選擇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行事,一方面他又選擇不與天王洪秀全通路,這是在政治上的鼠首兩端,對於隊伍建設,凝聚人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再一個,太平天國起事以來,一直是破壞性的力量,對於經濟建設的手段,除了搶還是搶,沒有二法,石達開作為一個一直在前線戰鬥的將領,後勤都是由楊秀清安排好的,用不著他自己操心,帶軍出走後,一切都要他自己來操心操辦了,而當時的南方,長江中下游流域,正是雙方多年輪番洗劫破壞過的地區,就是來一個帥才,也搶不夠,養不活十幾萬的軍隊,石達開身邊人越來越少,始終流亡在一條沒有希望的路上,大渡河,安順場,迎來了註定的覆滅。

他過了大渡河會怎麼樣,這問題是因為幾十年後,另一支人困馬乏的隊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從此一飛沖天,所以以為石達開過了大渡河,也會如此的錯覺,石達開作為領袖,本身就不夠優秀,手底下的團隊,更是談不上,後世那支軍隊,過了大渡河,還有劉帥喝血酒,彝海結盟小葉丹,借道出彝區。四渡赤水甩開追兵,爬雪山過草地歷難志更堅,到吳起鎮更發現在陝北還有自己的同志打下了跟據地。而石達開,連大渡河都沒能力過去了,何談其它?


李三萬的三萬裡


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石達開這邊,談何渡河?

1863年3月了石達開率軍從滇北進去四川,然後北上,5月13日,石達開準備強渡大渡河,想直取成都。只可惜,落入清軍與地方武裝部隊的重重包圍,他孤身去清軍大營談判,遭到扣押,所領太平軍被屠戮殆盡。

事實上,有這麼個結果是註定了的。

  1. 從天時來看:他運氣不好,剛開大渡河,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水。再加上惡劣的天氣,給渡河造成巨大困難,強行渡河,沒有條件,會給部隊造成巨大傷亡。
  2. 從地利來看:河對岸有著大批的武裝人員,強行渡河會被半渡而擊,不符合兵法,沒有任何地理優勢,就算強行渡過,對面固守高點,可以以上擊下,佔據先機。
  3. 從人和來看:當時被清軍重重包圍,三萬多太平軍已經陷入絕境,無糧草彈藥,無支援力量,哪有士氣而言。反觀清軍則不同,在地方武裝的支援下,人員糧草軍火有源源不斷的支持,此消彼長,清軍佔盡優勢。

從他個人來看,自從1857年逃離天京開始,沒有目的,沒有戰略規劃,沒有明確宗旨,更沒有像洪秀全一樣,建立一塊根據地發展。只靠流動作戰打一處,丟一處,變成明末流寇式作戰,註定成不了大氣候。


甚至重大軍事行動中,石達開因為小妾生子搞慶祝,還推遲了渡河軍事行動。被圍困之後,又凸顯個人英雄主義,自己一個人去清軍談判,還天真的說:

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

想的好,可事實上把七千多太平軍全給賣了。他的死,一點都不虧。

石達開是太平軍少有的軍事奇才,但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帥才,充其量只是一個出色的將才。他不懂真正的軍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政治為依靠,脫離了政治的軍事,是遲早要失敗的。


望風瑟瑟


長期流浪的石達開走向滅亡是歷史的必然,由於沒有固定的根據地,他的處境越發的艱難,而在強渡大渡河時候又遇到河水猛漲,因此失敗也就變得不可避免了。

天京事變後為求生存出走,但是在江西和浙江作戰接連失利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以及燕王秦日綱,陳承瑢等人相繼被殺,而連累被殺的無辜將士多達數萬人。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形勢急轉直下。

天京事變後的石達開部將遍及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成為了太平天國實力最強的王,為了防止石達開專權,洪秀全處處制衡,為防止繼續內訌石達開決定率部離開了天京。

石達開棄林啟榮的九江被湘軍圍困而不救,帶軍深入江西腹地開拓。由於石達開的見死不救導致九江被攻克,林啟榮戰死,太平天國西線戰事陷入被動。

進入江西南部的石達開進展也不順利,轉戰浙江攻打衢州失利,又不得不返回江西。

沒有根據地的石達開猶如無頭蒼翼,諸將領紛紛脫離

石達開在江西作戰非常的不順利,由於洪秀全的招撫導致石達開將領內部出現了分裂,楊輔清部脫離石達開返回太平天國主戰場的舉動也加速了石達開內部的分化。

在轉戰湖南寶慶失利後,石達開退回廣西老家,本來是重整旗鼓的機會卻因為他屢戰屢敗意志消沉,將領們都紛紛離他而去。尤其是汪海洋等幾十名將領脫離石達開返回江西浙江太平天國的事件讓石達開的處境更加的艱難。

石達開最終決定入川建立新的根據地和政權

當石達開出廣西再次進入四川時,此時的四川局勢已經對石達開十分的不利,四川總督路秉章已經將四川的匪患清除,做好準備嚴陣以待。而石達開進入四川后軍隊的實力十分的有限,為了打開局面他把部隊分成三隊。

當他的主力部隊來到大渡河時候,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河水猛漲,石達開部幾次強渡都失敗了,部隊損失慘重。加上後勤給養被切斷,此時他的部隊幾乎陷入絕境。

石達開想在四川打開局面的想法很不明智,四川山路崎嶇本不利於用兵,加上他收攏的部隊訓練不足戰鬥力低下,也就加速了他滅亡的腳步。

最終在駱秉章的誘降下,石達開選擇了從容就義。

石達開雖然失敗了但他確實是太平天國當之無愧的旗幟。但他沒有根據地四處流竄的做法是戰略上的敗筆,加上脫離太平天國主戰場也就加速了運動失敗的腳步,最終導致了全盤皆輸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