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無情奪走帕瓦羅蒂等名人生命,為何偏偏放過臨安這位大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王蕊 江晨

說到胰腺癌,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一些因它逝世的名人,我們肯定不陌生:諾貝爾得獎者斯坦曼、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香港“肥姐”沈殿霞……他們名利雙收、能享受到最頂級的醫療,但面對這種最致命、最難發現、擴散最快的癌症,一旦中招,便再難倖免,被稱為“癌中之王”。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然而臨安55歲的李大伯(化名),卻在胰腺癌纏身五年多之後還好好地活著,成為“村裡的奇蹟”。

11月17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李大伯的奇蹟,是怎麼發生的?。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我國著名的肝膽胰外科專家梁廷波教授帶領的肝膽胰團隊,每年大概要接診千名胰腺癌患者,基本都是到了中晚期,這其中,只有15%的患者能獲得手術機會,即使手術後,能活過5年者依舊寥寥。

“醫生我不想死,請救救我!” 梁廷波教授說,團隊的每位成員,每遇到這樣的胰腺癌患者,都想拼盡全力,把這些絕望的病人從死神手裡拉回來。

55歲的臨安人李大伯,女兒在杭州絲綢市場做生意,日子本來和和美美,無奈飛來橫禍。當地醫生斷言,老李活不過半年,家人已經暗地裡在為他準備後事。找到梁廷波教授時,他的胰腺癌已侵犯出胰腺,包繞了胰腺周邊血管,屬於局部晚期,無法再進行手術切除。

在梁廷波教授看來,對很多胰腺癌患者來說,簡單的手術切除並不可取,因為手術後還可能會不停地復發、轉移。胰腺癌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更應該全身性的治療。李大伯隨後經過浙大一院獨創的序列優化腹部CT平掃,高清晰的三維重現出腫塊的位置以及腫塊和周邊血管的關係,再通過肝臟磁共振查看是否發生肝轉移、全身CT看是腫瘤是否已經“全身跑”……最後明確胰腺腫瘤還在局部及周邊血管,緊緊包裹住了腹腔幹。

此時,多學科專家齊上陣——超聲專家對李大伯進行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穿刺;腫瘤內科專家給原本無法切除的腫瘤“打化療”,經過2個月時間讓它縮小到可以手術切除的大小;擔心癌細胞侵犯血管切不乾淨,放療科專家接著上場,2周放療後將血管內的癌細胞“清掃”乾淨;然後手術檯上、柳葉刀下,外科專家將胰腺腫瘤、血管、淋巴結“一鍋端”,確保在顯微鏡下也沒有絲毫殘留……手術後10天,李大伯順利出院,手術後1個月,經過低毒高效的補充化療,李大伯健康地活了下來,5年多時間過去,一直沒有復發轉移。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腹腔鏡下胰腺癌切除,猶如珠峰頂上明珠

胰腺癌手術有多難?一個最形象比喻是,難度相當於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支撐高架橋的承重柱拆除更換,還又不能影響到高架上下的車輛通行。長期以來,精密複雜的胰腺手術被譽為肝膽胰外科的“珠穆朗瑪峰”,而腹腔鏡下的胰腺癌切除,則是珠峰頂上的那顆明珠。

胰腺關聯著一大部分消化系統的供血,一旦胰腺淪陷,幾個消化器官都面臨切除。手術中除了要切除胰腺外,還要分離切除胃、肝、小腸等多個器官。胰腺周邊密佈著大血管,必須精而又精進行剝離,稍有不慎,就會讓病人大出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目前浙大一院開展的腹腔鏡下胰腺癌切除手術佔此類手術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於傳統的開腹手術,病人出血少、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大大縮短。

“內外兼修、文武雙全”的肝膽胰團隊紮實訓練解剖功底、苦練“手上功夫”,不斷突破手術禁區,誓要攀上珠峰、摘得明珠。長時間使用消毒液,使他們的雙手變得粗糙;用力打結時縫線隔著手套劃傷皮膚,在指尖留下一道道細小的傷口……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歐洲胰腺中心——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曾提出由腹腔動脈幹、肝動脈和腸繫膜上靜脈共同組成的三角區,是最容易有癌細胞殘留、引起腫瘤局部復發的部位,稱之為“海德堡三角”。

浙大一院肝膽胰團隊,不僅能完全實現“海德堡三角”部位徹底清掃,使得顯微鏡下無癌細胞殘留,還改良手術方式,優化的胰腸手術方式被寫入國際指南。“整個過程好比要把一塊豆腐和一件羊毛衫縫起來,裡面的水還要能流動且不會漏出來。一旦漏出來,緊接著就是發熱、膿腫、出血、死亡。”據介紹,手術目的除了根除腫瘤,也要讓患者安全順利的度過圍手術期。

此外,醫院目前擁有肝、腎、心、肺、小腸等多器官移植資質,是全國擁有器官移植資質最多的移植中心,在多器官移植團隊專家的助力下,胰腺癌診治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精準打靶,讓抗擊胰腺癌現奇效

同樣幸運的,還有32歲的李女士。十年前,她的胰腺上長了一顆足有10釐米大小的腫瘤,被診斷為“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後成功實施了手術。但其後,“頑固”的腫瘤多次復發轉移,她前後又多次被推上手術檯,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浙大一院肝膽胰團隊一直追蹤、關心著李女士的病情。今年,經過由生物信息學專家加入的多學科聯合會診,技術員從李女士的腫瘤、腫瘤旁邊的正常組織、血液中提取了DNA,在浙大一院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高通量基因測序平臺(國家首批12家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之一,省內唯一具有基因檢測和診斷報告國家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腫瘤基因檢測,終於挖掘出她的腫瘤組織中存在基因突變,並制定出嚴密的隨訪和輔助治療計劃方案。

相信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與完善,人們能夠精確測出胰腺癌患者的全基因組,發現新的胰腺癌易感基因,為精準打靶、治療胰腺癌提供新的希望與方向。

目前,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團隊還積極開展最前沿的臨床試驗,如免疫治療藥物抗PD-1單抗聯合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過繼治療以及新型靶向藥物治療等新技術和新手段對抗胰腺癌。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當然,預防胰腺癌比診療更為重要,“糖尿病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有胰腺的慢性疾病史的人、長期抽菸酗酒的人、‘三高’人群、肥胖人群等,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堅持定期檢查。”浙大一院肝膽胰團隊專家一致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不管男性女性,最好在體檢中都要加入胰腺B超檢查,進行腫瘤標誌物CA19-9篩查,預防胰腺癌,從現在做起。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我國著名的肝膽胰外科專家梁廷波教授,是浙江省重症胰腺疾病診治技術研究中心、肝膽胰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胰腺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他創建了胰腺癌規範化系統化標準化診治流程,積極推行多學科聯合診治、個體化精準治療,在國內率先實施胰腺手術加速康復策略。

他介紹,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是全國最大的肝膽胰中心之一,目前擁有9個病區315張床位,也是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博士後流動站,有著獨立的ICU、內鏡治療中心、影像學中心、百級層流手術室等設施。在繼承前輩大師和學科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團隊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始終與全世界胰腺癌患者並肩作戰。

新聞+

胰腺是一個14~18cm長的魚形腺體,深埋在胃的後方,旁邊圍繞著脾臟、肝膽、十二指腸,隱匿又神秘。“很多胰腺癌患者一開始沒有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腹痛、消瘦、黃疸後,大部分已經到了中晚期。”梁教授說,幾乎沒有早期症狀,也不會給人體帶來不適,讓早期的胰腺癌診斷十分困難;而胰腺又“地處要害”,癌細胞極易侵犯到周圍的血管、淋巴和神經,通常半年之內就會發展到晚期。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胰腺癌悄悄降臨時,已經顯露蛛絲馬跡,如何早發現?

“四不要”口訣很重要——

一、不要因為中上腹飽脹不適、厭食、消瘦,光想到是胃腸道疾病,胃腸鏡做了一大圈,耽誤了發現胰腺癌的時間;

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

二、不要因為腰痠背痛,總以為是腰肌勞損跑去看骨科,又是推拿又是針灸,最後延誤了治療胰腺癌的時間;

三、不要到了中年以後因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只以為是得了糖尿病,降糖藥吃了一大堆,最後可能是胰腺癌;

四、不要因為眼睛黃了得了黃疸,就只是想到肝炎,卻忽視了胰頭癌引起的梗阻性黃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