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人類的四大人種,大約是在六到三萬年前形成的。

一、人種的進化

二百五十萬年前,最早的人類能人,即早期猿人,誕生於非洲東部,一百六十萬年前,能人滅絕。

一萬八十萬年前,在非洲誕生了直立人,即晚期猿人,由於氣候的變化,直立人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前往亞洲和歐洲,元謀猿人,北京猿人等等即是直立人。二十萬年前,亞洲和歐洲的直立人也滅絕了。

十幾萬前,在非洲又誕生了早期智人,他們由留在非洲的直立人進化而來,也是由於氣候變化,他們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但是,三萬年前,來到亞洲和非洲的早期智人也滅絕了。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人種進化圖

因此,雲南元謀猿人屬於170萬年前的晚期能人到早期直立人的代表,70萬年前到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屬於中期到晚期直立人。這兩支早已滅絕,只有3.4萬年前到2.7萬年前開始的晚期智人北京山頂洞人(面貌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智人),勉強可以稱為中國人的祖先。

所謂的三大人種,是19世紀的提法,並不準確,因為除三大人種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之外還有棕種人,是20世紀末提出來四大人種的劃分。

二、四大人種

第一種四大人種的劃分:

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混血人種。

在學界將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單獨分類棕種人之前,第四大人種一直指的是南美洲歐洲大航海時代造成的混血人種。

第二種四大人種的劃分: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四大人種

大約六萬到五萬年前,留在非洲的早期智人又進化為晚期智人,同樣由於氣候變化,晚期智人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走向歐洲和亞洲。關於人類的進化,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是重要原因,這些變化導致人類一次次走出非洲。

另外,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使人類在非洲不斷進化,但是在其他大洲,這些變化則使得那裡的人類被一批批滅絕,不斷由非洲而來的一批批新品種所取代,這是因為只有非洲大陸的熱帶森林和草原,才能使得氣候變化不至於滅絕那裡的人類,相反能起到促進那裡人類進化的作用,而其他大洲則不具備非洲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

至於留在非洲的晚期智人,其Y染色體有些微變化,即現在的黑人模樣,實際上,黑人的基因變化並不大。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人類遷徙圖

三、分子人類學

分子人類學中的Y染色體可以研究父系遺傳,以mt線粒體研究母系遺傳,非常有效可靠。我們以Y染色體為線索,來講述晚期智人擴展到各大洲的具體進程及四大人種的形成。

那麼,黑人,棕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哪個出現的最早呢?

印度次大陸是人種活化石,我們以印度人為例子來說明,常規印象上印度只有膚色白的雅利安人和膚色黑的達羅毗荼人,但印度除了印度東北的黃種人,還有四種人:尼格利陀人(矮黑人)、維達人(棕種人)、達羅毗荼人(棕種人)、雅利安人(白種人),以此來分辨膚色出現的先後。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矮黑人尼格利陀人

1、矮黑人尼格利陀人

六萬年前,阿拉伯區域的尼格利陀人遷徙到了印度的橫河流域,這種是印度最原始的居民,矮黑人種,如今不均勻地分佈在印度最南端,佔印度人數最少。

尼格利陀人一般俗稱矮黑人,與非洲黑人同膚色而不同血緣,都是由於早期紫外線的照射而形成的,矮黑人是早期猿人不斷的遷徙,為了適應紫外線,脫去毛髮的產物,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類,介於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之間,除印度外,印度尼西亞部分島嶼,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島嶼,俄羅斯庫頁島、 日本的北海道仍零零散散分佈著少量矮黑人。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棕種人維達人

2、棕種人維達人

五萬年前,棕種人的一支維達人又來到了這片平原,他們和尼格利陀人搶奪著這裡的生存環境,他們的土著稱呼自稱為前達羅毗荼人,證明他們也是早期的一支,他們如今分佈在斯里蘭卡,大航海時代之前沒有文字,一直是漁獵方式生活。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棕種人達羅毗荼人

3、棕種人達羅毗荼人

三萬五千年前,人們常規賽上理解的印度早期居民,棕種人的一支達羅毗荼人才來到這裡,他們的人數最多,在古印度文明中佔據極為舉足輕重的地位。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雅利安人

4、白種人雅利安人

至於純色白種人雅利安人,是3500年前才來到的印度的,他們把棕種人達羅毗荼人趕到了南部,統治著達羅毗荼人,形成了印度的四大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高種姓不與低種姓通婚,以此來保證自己的血統純正。

雖然人種不同,但在上世紀,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都被按骨骼劃分為地中海—高加索人種,也就是歐羅巴白種人

由此可見,是先有黑種人,再有棕種人的,後來棕種人再衍化出白種人和黃種人的。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東南亞棕種人

四、東亞東南亞的黑種人/棕種人

六萬年前,晚期智人誕生時,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的數量大約幾十萬,其中一部分走出了非洲。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批次不同,面對的情況和環境也不同,因此基因是變化的,最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包括棕種人和矮黑人,其Y染色體分別以C和D為主,他們一路向東,經過西亞,中亞,來到東亞,一直東南到澳洲。

東亞此前的早期智人都滅絕了,因此,棕種人成為東亞及東南亞的主人。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澳洲棕種人

五、澳洲的黑種人/棕種人

澳洲矮黑人和棕種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陸路,在起碼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島和新幾內亞來到澳大利亞,主要的路線是東線,即從新幾內亞越過託 雷斯海峽而來的,而西線是以帝汶島作為出發地。 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達澳洲大陸北部沿海地區與西北地區,經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加之從東南亞來的移民又不斷湧入,部落間爭奪漁獵和採集領地日益繁頻與激烈,因而許多黑人部落紛紛南下尋找新領 地,這樣在遠古時代的澳洲大陸上開始了歷時近萬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動,整個澳洲大陸逐步被黑人移民所佔領。北部炎熱而無南部涼爽也是黑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歐洲白種人

六、西亞、南亞、歐洲的白種人

五萬年前,又一批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如前所述,他們的基因也是變化的,他們的Y染色體以K為主,他們中的一支留在中東,其Y染色體變為以F為主,即後來的阿拉伯半島人,而大部分則繼續東進,長期生活在伊朗阿富汗高原,後來向西穿越小亞細亞半島和地中海來到歐洲,或從中亞越過。

大約三萬五千年前,生活在伊朗、阿富汗的這一批晚期智人分為兩支,其中一支,向北向西,先進入中亞,然後進入北亞,最終進入歐洲,由於環境變化和基因突變,漸漸形成現代白種人的模樣,他們的Y染色體以R和I為主。他們與歐洲本地的原始居民尼安德特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消滅尼安德特人後代混入了百分之3.4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後來形成了歐洲的四大民族:拉丁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東亞黃種人

七、東亞和東南亞的黃種人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過渡

白種人應稍早於黃種人,以印度北部帕米爾高原的居民為例子,是達羅毗荼人和中國境內羌氐人的混血,很明顯能看出來白種向黃種過渡的過程。另外人類智商研究,黃種人平均智商105,稍高於白種人的100,也可證明這種理論,即智商越進化,身體野生能力越退化。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支

1.由中亞翻越崑崙山和蒙古高原

進入中亞的這一支,分出了向東的另一支,他們於大約四到三萬年前翻越崑崙山和蒙古高原,因為高寒的氣候變化,漸漸形成了黃種人,進入東北亞,一萬年前又來到美洲,形成後來的印第安人,他們的染色體以Q為主。

其餘部分繼續南下,直到甘肅,形成羌氐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3為主

大約八千年前,羌氐民族又一分為二,一支向東,後來形成華夏族,一支向西,後來形成藏族和緬族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支

2、由印度恆河平原跨過孟加拉平原

伊朗、阿富汗晚期智人的另一支,則向南向東、經過印度和孟加拉平原來到東南亞的時候,也是由於環境因素和基因突變,以孟加拉國的恆河和賈木納河為界,後來漸漸形成黃種人。

大約兩萬年以前,東南亞黃種人大舉北上,他們分為兩大支,一支從緬甸出發,進入四川,然後其中的一部分留在長江流域,形成後來的百濮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2為主。

東南亞黃種人的另一支,則從越南沿著海岸北上,他們後來形成百越民族和東夷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1為主。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遷徙圖

3、原始氏族社會

黃種人掌握的使其技術相對比較先進,因此,他們對已經在這裡定居的棕種人佔據優勢,他們大肆殺戮棕種人,最終取代他們成為東亞的主人。

黃種人將棕種人的男性殺了大部分,但是,卻留下了棕種人的女性為妻,形成了現代黃種人的模樣,由於各地混血的母系棕種人的比例不一樣,因此,現代各地漢人的模樣也是不一樣的,如廣東人和山西人的差別明顯是不小的。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嫘祖養蠶

4、母系氏族社會

黃種人進入東亞以後,其組織形式是血緣氏族公社,男女平等,婚姻形式是族內群婚制,即族內同輩的男女進行婚姻,在東亞定居下來之後,男人負責狩獵,但收穫很不穩定,女人負責採集果物,收穫非常穩定,組織形式約於1萬年前漸漸變為母系氏族公社,婚姻形式變為族外群婚制。

大約7、8000年前,人類發展了農業,開始種植莊稼,畜養家畜。

大約5500年前,兩河流域出現了最早的人類文明蘇美爾文明,出現了政權,“蘇美爾”是黑頭髮之意,顯示他們可能是一支黃種人。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伏羲

5、父系氏族社會

大約5500——5000年前,中國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據此可考,華胥氏、伏羲氏族是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中國江淮平原淮水一帶的羌氐民族,即華夏的華字來源。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黃帝戰蚩尤

6、炎黃部落與東夷族

4700年前,黃河中游的神農氏、軒轅氏部落興起,與來自於東部沿海東夷族的一支九黎族領袖蚩尤大戰而戰勝,九黎族戰敗,南遷湖南、巴蜀一帶融入了百濮民族,形成了後來的苗族。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夏朝

7、華夏區域的奠定

直到4000年前夏朝興起,正式形成以黃河中游(今山西、河北南部、 河南、陝西、甘肅東部)為主的華夏文明。

夏朝前期,太康失國,東夷族領袖后羿入侵,直到後來少康中興,據此可見,今山東一帶的東夷族在夏朝仍舊繁盛。因此,武王伐紂後,封功勞最大的太公姜尚在齊,為的是鎮守東夷。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明朝之前世界四大人種分佈圖

8、百濮、百越融入華夏

夏、商、週三代以後,春秋之前東夷族徹底融入華夏族,四川、雲南一代的百濮族則發展為巴國、蜀國、苗人,雲南各少數民族的祖先。 楚國、越國之南的百越族則一直到漢唐時才被華夏族所融化。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21世紀人種分佈圖


感謝觀看關注!

小手札 | 國學,詩詞,藝術,文學,歷史,民藝,雅事

編輯:沽酒居士 | 陝西穆誠林國學文化研究院

博古雜談|世界四大人種是如何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