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環衛變遷見證湘潭美麗“蝶變”

大事記

1955年,湘潭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成立,設有雨湖、湘江、嶽塘、板塘4個環衛所(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合併為雨湖、嶽塘兩個所)。1990年市區街道清掃面積達到189.04萬平方米,比1986年增加19.24萬平方米。1993年,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依照“門前三包”的辦法,在市、區採取專業隊伍分區段清掃。2001年市區街道明確劃分清掃區域,確定垃圾清運職責。至2005年,市區街道路面清掃率100%,主次幹道全面實現路面掃光、溝槽鏟光、垃圾運光。2011年5月環衛體制改革,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和公廁中轉站等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下放至兩區。

看今朝

環衛變遷見證湘潭美麗“蝶變”

記者吳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环卫变迁见证湘潭美丽“蝶变”

機械化清掃車和護欄清洗車在潭州大道作業。 (記者 方陽 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湘潭城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城市規模和功能不斷擴大,城市管理從無到有、從粗到細,環衛工作也從手工勞作到機械化、智能化運用,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70年前,湘潭城區僅有4.6平方公里,20個垃圾圍子、14座木製吊樓式公廁、5名清潔工人。1955年,湘潭市環衛處成立,清潔工人增加到20名,生活垃圾靠人拉板車搖鈴收集。至2005年,全市環衛清掃範圍大大擴展,水衝式公共廁所增至137座,市區街道路面清掃率100%。而現在,城區環衛清掃面積達1956萬平方米,有水衝式公共廁所279座;現代化垃圾中轉站93座,各類機械車輛586臺,機械化清掃率達88%;主要街道保潔時間超過16小時,背街小巷保潔時間超過12小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日均消納處理垃圾950餘噸,全年填埋處理垃圾30餘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餐廚垃圾處理、垃圾分類等環衛項目加速推進,城市環境衛生質量顯著提升,為創文及各類創建成功奠定了紮實的市容環境基礎。

市環衛處辦公室主任樊文淵介紹,十幾年前,全市對環衛工作的投入經費不到300萬元,如今,雨湖、嶽塘兩區的投入達到近1億元。環衛工具車也在不斷更新,現在有掃街車、洗掃車、高壓清洗車、高壓沖洗車、護欄清洗車、霧炮車等近20多種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車輛。垃圾清運車的貨廂從最初的拼裝“湘江”牌大貨車的翻鬥到吊裝式垃圾中轉站,再到如今的垂直式壓縮垃圾中轉站,一車垃圾可重達9噸左右。

近兩年,隨著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的開展,湘潭市環衛設施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湘潭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建設北路、韶山路“三化兩拆兩改”提質改造工作、落實無障礙公廁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對環衛設施進行屋面防漏、牆面清洗和粉刷、瓷片補整、公廁和下水道疏浚、設備維修、標識標示安裝等的“穿衣戴帽”工程均已竣工。環衛部門積極參與園林同步跟蹤城區渠道、生態停車場、湘江風光帶、“三化兩拆兩改”項目等設計方案評審,對涉及的環衛設施建設方面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建設環衛工人休息室,為一線環衛工人建造休息室15處。

當事者說

從“人力”到“機械”

——老環衛工人眼中的環衛工作變遷

記者 吳珊

57歲的楊映芳是雨湖區環衛服務中心的退休返聘人員,從19歲進入環衛行業起就一直奮鬥在一線,負責清掃車站路沿線。

30多年來,楊映芳每天的工作時間雷打不動,凌晨4點前上班,一組7人,負責近2公里道路的清掃。一般情況下,早上普掃要持續兩個小時左右,天氣好時普掃結束還能趕回家吃早飯,7點再開始不間斷保潔,直到中午。特別是大風、雨雪天氣過後,班組基本上一整天都要在路上。剛參加工作時的情形,楊映芳還歷歷在目:“那會兒清掃全靠人力,每人一把竹掃帚,三個人掃一條大馬路,還要拖著笨重的木頭板車。”湘潭煤站就在這條路上,路面總是灰濛濛的,掃一輪下來,全身上下一層黑灰。

站在基建營路口,楊映芳回憶上世紀80年代的情形,那時的臨街門面和宿舍區的垃圾要靠環衛工人拖著木頭板車一家一家地收。早上掃完馬路,大約9點開始,班組成員搖著銅鈴上路了,家家戶戶聽到鈴聲就下來丟垃圾。楊映芳說,那時每家每戶都是燒煤爐,垃圾中一大部分是煤灰,裝滿一板車,有250多公斤,拖起來很吃力,每天要拖10車左右。她們幾名女環衛工去中轉站倒垃圾,常常因壓不住重重的板車,栽進了垃圾池裡,半天還爬不起來。

1987年,湘潭市建設了正式的垃圾中轉站。1998年,鐵製的環衛車上路。自從有了這種翻斗車幫忙,倒垃圾輕鬆省力多了。上世紀90年代初,掃街車也出現在湘潭街頭,主幹道的清掃就靠這個“大傢伙”,環衛工人只要帶掃帚和撮箕打掃零散垃圾和背街小巷,但清掃的範圍也大了許多。

“掃了一輩子地,我對這份工作真正有了感情,雖然我退休了,但又返聘到環衛服務中心繼續從事環衛工作,我想一直幹到幹不動那一天。”楊映芳說。

在湘潭市環衛處,李志高的名氣很大。在環衛崗位多年,他幾乎開遍了各類環衛車輛,也是技藝高超的修車師傅。1971年,李志高招工到湘潭市環衛處,掃了一年馬路後,就調到碼頭開水上機帆船。這種船是用來拖糞便的,那時的廁所都是旱廁,糞便都靠掏糞工用工具掏出來,再統一運送到糞池廠,再上船運往農村做肥料。

後來,李志高進入環衛處的汽車班幹起了修理工,幾乎所有環衛工具車他都修過。那時的環衛投入少,工具車更是緊缺,為了解決清掃問題,環衛處從各單位收集一些報廢的車輛,經過機修師傅的巧手,拼拼湊湊後又整成一輛新車。雖然拼裝車故障挺多,但當時確實為湘潭的環衛工作作了不少貢獻。

1990年,李志高開起了吸糞車,負責老雨湖區所有廁所的糞便清理,“一天要拖5到6車糞,那味道至今都忘不了!”李志高笑著打趣道,之後他又開過垃圾清運車、灑水車、單位公務車。“隨著科技的進步,環衛車輛越來越先進,環衛工人也需要與時俱進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已經退休的李志高經常會來環衛處走走看看,依舊對新機器、新設備充滿了好奇。他說,永遠不忘自己是一名環衛人,隨時願意為環衛工作再出一份力。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