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的第四部研究報告——《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11月12日下午在寧波正式發佈。本次報告對全球1006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測評排位。

報告從全球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城市評級等方面來全方位評價城市發展。

經濟競爭力方面,全球前20強為紐約、倫敦、新加坡、深圳、聖何塞、東京、舊金山、慕尼黑、洛杉磯、上海、達拉斯、休斯頓、香港、都柏林、首爾、波士頓、北京、廣州、邁阿密和芝加哥。中國有20座城市入圍經濟競爭力百強。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方面,全球前20強為新加坡、東京、紐約、倫敦、舊金山、巴黎、香港、大阪、洛杉磯、芝加哥、巴塞羅那、莫斯科、斯德哥爾摩、首爾、慕尼黑、斯圖加特、波士頓、馬德里、深圳和法蘭克福。中國有9座中國城市入圍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百強。

城市評級方面,報告還將樣本城市分成3層,共2類、5組、10級。即:A+,A,B+,B,C+,C,D+,D,E+,E。第一類是強國際性城市,第二類是弱國際性的城市。第一等為全球城市(A),第二等是國際樞紐城市(B);第三等是國際門戶城市(C);第四等是區域樞紐城市(D);第五等是區域門戶城市(E)。

A+等級城市有3個,紐約、倫敦和東京;A等級有2個,北京和巴黎,這也意味著中國城市正成為全球重要一極;B+等級城市的數量為3,包括首爾、上海、芝加哥。中國有4個城市進入C+等級城市行列,分別為廣州、深圳、成都和南京;有18個城市進入C等級城市行列,分別為杭州、武漢、天津、重慶、蘇州、寧波等。

No.1

中國城市南強北弱

經濟競爭力方面,深圳、上海、香港、北京和廣州5個城市躋身前20強;前100強中有20箇中國城市進入,前200強中則有39箇中國城市。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從整體來看,2019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升少降多,均值有所下降。具體排名馬太效應顯著,區域格局上呈現北降南升的變化,即中國北部城市下降多,南部城市上升多。上海、南京、寧波、泰州分別是前10名、50名、100名、200名當中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這四個城市均位於長三角地區。具體來說,泰州前進38名、西安前進21名,福州前進20名,東莞前進20名,揚州前進19名,濟南前進16名,珠海前進14名,泉州均前進11名,南通和南昌等4個城市均前進8名,重慶和徐州均前進1名,也就是說排名上升的除了濟南、西安等少數北方城市,大部分為南方城市。

而另一方面,前100名當中天津由2018年的第42名下降40位到第82名,前200名當中煙臺倒退了9名,瀋陽、大連也分別後退了30和60名。

中國城市、中國經濟的南強北弱趨勢,越來越嚴重了。

作為東北兩個重要核心、副省級城市的瀋陽、大連,在經濟競爭力方面倒退幾十名,雖然因為統計指標不同,這次排行未必與兩地的實際GDP增速一致,但也能說明東北城市競爭力的下降。

不僅是東北,北方的華北和南方的華東、華中,差距也在拉大。

十多年前,山東和江蘇的GDP總量相差不多,兩者交替領先,而在2010年之後,山東與江蘇之間的GDP差距越來越大,2018年江蘇GDP超山東1.6萬多億元。十多年前,河北的GDP遠高於湖北,但在2016年,河北被湖北超越,2018年湖北GDP已經超河北3000多億元

當南方很多縣城都以房價過萬引起抱怨的時候,北方的鶴崗這一地級市卻以幾萬元能買一套房聞名。房價高當然未必是好事,但房價的背後,體現的也是資本、年輕人的選擇。

為了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很多北方城市也開始提倡發展夜間經濟,夜間經濟成為各大城市競相追捧的經濟新動能,甚至有「燈光一亮,黃金萬兩」的說法。

根據商務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佔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髮生在夜間,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於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延長了經濟活動的時間、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的使用率,也增加了社會就業、能夠帶動區域消費經濟發展,是城市經濟的新藍海。但哪怕是夜間經濟,也一樣是南強北弱。

根據今年發佈的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口碑的夜間到店消費則呈現南強北弱趨勢,在全國夜間消費最活躍的10個城市中,南方城市佔9席,北方城市僅北京上榜。在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的「夜生活指數」中,夜生活指數排名前20名中,八成為長江以南城市,北京排名第四,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上海和廣州。

滴滴網約車數據也顯示,夜間出行前10城市是:北京、佛山、深圳、東莞、上海、麗江、西安、泉州、廈門、廣州。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佛莞廈為雙高峰不夜城,武漢、福州、長沙等存在大的晚高峰與小而長的夜高峰,而東北城市夜間22:00後基本不出行,很難有晚高峰。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No.2

產業強則城市強

雖然在夜間經濟等消費指數上,北方城市遜色於南方城市。但一座城市的根本始終在產業上,位居經濟競爭力前列的中國城市,也都是產業強勁、擁有優勢產業的城市。

雖然就全球前20強而言,全球綜合中心和科技中心總體提升,專業性城市和製造中心總體下降。但就中國而言,此次位居經濟競爭力200強的39箇中國城市——深圳、上海、香港、北京、廣州、蘇州、南京、武漢、臺北、成都、杭州、無錫、長沙、青島、重慶、天津、佛山、寧波、鄭州、常州、東莞、澳門、南通、高雄、濟南、合肥、泉州、廈門、西安、福州、揚州、珠海、鎮江、煙臺、泰州、大連、徐州、南昌、瀋陽——很多都是製造業高地。當然,澳門等城市雖然製造業不發達,但是博彩、旅遊等經濟很發達。非產業城市能夠進入排行榜的屈指可數,一座城市還是要依靠產業。

在中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則意味著城市傳統產業發展強勁,而新經濟也是根植於傳統產業發達的基礎之上。沒有發達製造業為基礎的新經濟,在國人眼中往往都會被認為泡沫。

正如杭州以阿里巴巴為核心的繁榮的互聯網經濟,讓杭州的程序員收入不次於北京上海,甚至一時間「製造業過時論」在杭州也頗有市場。與此同時,「杭州除了互聯網還有什麼」的疑問也從未消失。

但杭州市政府深知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間之間不是對立的。最近,杭州就發佈了《關於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計劃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互聯網經濟和傳統制造業一直是相輔相成的,當前的新舊動能轉化,也絕非簡單的騰籠換鳥——拋棄傳統制造業只擁抱互聯網,最終只會使得城市經濟一腳長一腳短。互聯網行業本質上屬於服務業,只有服務於實體經濟、服務於傳統制造業、服務於產業鏈上的無數廠長、經銷商們,只有真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互聯網行業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而非成為脫實向虛的泡沫。

一座城市的崛起與衰落,只有從產業的角度去挖掘,才能找出根本原因。

從表面上看起來,是阿里巴巴巨大的帶動效應,讓杭州電子商務極為發達,程序員、互聯網工程師大量聚集,大量阿里的離職創業者也活躍了杭州的創業氛圍,這些人反過來又吸引了華為、網易等公司把研發基地設在杭州,並吸引大量北京、上海等地因高房價而前往杭州尋找就業機會、買房定居的人才。

實際上,杭州在產業端的與周邊城市形成了極強的互補與鏈接。依託阿里巴巴,杭州周邊的諸多傳統產業逐步上網,比如湖州織裡的童裝,安吉的筍乾、茶葉,海寧的皮革、家紡,平湖的箱包、服裝,柯橋的紡織,諸暨市大塘鎮的襪業等等,杭州的互聯網經濟帶動了周邊城鎮各自優勢產業的發展,而這些外圍的產業也支撐了杭州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

而且,除了大量中小製造業企業圍繞杭州形成供應鏈優勢,吉利汽車、萬向集團、海康威視、娃哈哈、農夫山泉等產業巨頭也位於杭州。杭州的製造業只是在互聯網經濟太過耀眼的光環下被暫時忽視而已。

產業興,城市興;產業強,城市強。

位居經濟競爭力200強的39箇中國城市,深圳自不必說,產業鏈極為強大,在通信、汽車電子、計算機及外圍接口、消費類電子、光電、儀器儀表等領域,均構建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打造了全球獨有的完整而高效的製造產業鏈。

成都作為西部網紅城市,「十二五」期間工業年均增速約14.4%,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首位,工業經濟對成都GDP增長的貢獻將近一半。可以說,正是成都強大的傳統制造業,才為成都建設西部經濟中心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支撐,為成都建設西部科技中心提供了廣闊的產業落地空間。而傳統產業有著對科技創新項目的大量需求,科技創新不能成為空中樓閣,越是看起來傳統制造業包袱重的地區,科技創新項目也越有落地空間。

成都的製造業強勁,也為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提供了基礎,為成都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提供重要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可以說,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軸和動能軸,是丟不得的。

合肥,曾經哪怕在安徽省內也是一座不能服眾的弱省會城市,如今在強省會的發展策略下,已經超越青島、順德成為中國家電之都。除了家電產業,合肥還在顯示器等產業中大刀闊斧地引進,2008年,合肥在與深圳的競爭中勝出,將京東方6代線引進到了合肥。中國一直飽受「缺屏少芯」之苦,除了顯示器產業,合肥還在爭搶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合肥長鑫等存儲器巨頭帶動了一系列配套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寧波,作為此次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的發佈地,同樣也是產業重地。寧波製造業發達,第二產業比重達到51.3%,是中國南方唯一的第二產業佔比超過第三產業的副省級城市,國家級製造業「隱形冠軍」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比如為國際大牌供貨、掌控全球針織運動服飾供應鏈的申洲,插座大王公牛,旋梭佔到全球市場份額40%的德鷹……還有慈溪家電、餘姚塑料、寧海模具、象山針織、奉化氣動元件、海曙紡織服裝等等門類齊全、層次多樣的產業,讓寧波成為製造業高地。

瀋陽,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但瀋陽依然入選全球經濟競爭力200強。沈飛、新松機器人、華晨寶馬等一批製造業企業聞名全國,機床、冶金、礦山機械、造船、航空、汽車等製造企業都比較強大。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No.3

為什麼擁有製造業優勢 仍然需要產業升級



這些城市,都是中國的產業高地,並在產業的基礎上,或為交通樞紐,或為副省級城市,或為大區中心,或為省會,或為省內雙核城市之一,擁有產業之外的多重優勢。

但這些產業城市們,無一不在繼續探索新舊動能轉換,尋求城市發展、產業拓展的新路徑。無論製造業優勢多麼明顯,都無法阻止這些城市謀求產業升級的決心。

因為中國已經高速發展了40年,在成為製造業大國的同時,很多領域仍然不夠強,我們還沒有站在產業鏈的最高端。缺芯少屏、缺核少魂仍然是我們的痛點。

與此同時,目前我國製造業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4000元左右(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製造業平均工資46727元/年,相當於3893.9元/月),廣東省2018年製造業平均工資已經達到4616元(55393元/年),浙江省製造業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已達73055元/年,也就是6087.9元/月,私營單位制造業則為50886元/年(略低於私營單位整體的52564元/年),也就是4240.555元/月(數據見《2018年浙江省全社會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統計公報》),那些較為發達的產業城市制造業平均工資更是已經超過6000元。

在中國,考慮私營和非私營單位平均之後,製造業的平均工資一般略低於居民的平均工資(就以浙江為例,非私營單位工資高於私營單位,而私營中的製造業工資又略低於私營整體,全部居民平均之後肯定超過私營整體),但這個工資水平已經遠高於東南亞等國,對比美國的成本優勢也進一步縮小。我們不可能選擇降低工資來提高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要想匹配得上中國製造業的的高工資(相比東南亞等國),就要謀求產業升級,憑藉技術優勢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

一座城市,僅僅靠傳統制造業仍然是不夠的,在新舊動能切換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儘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尤為重要。而瀋陽、寧波、成都、佛山等產業高地的產業升級之路,智見都深度參與過。

就以瀋陽為例,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瀋陽製造業的附加值、競爭力和贏利能力提升的潛力很大。瀋陽在新經濟領域的發展不足,而智見作為新經濟服務平臺,在幫助地方政府引進科技創新項目、對接一線投資人、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等領域優勢明顯,已經在瀋陽市和平區落地了智見產業加速器,助力瀋陽產業升級。

而智見的這些服務,也已經產生了落地影響。比如,傳統的機床廠只是硬件服務商,但瀋陽某機床企業基於磨削機床品類開發出工業互聯網智能雲服務平臺,促進了企業由傳統的設備製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的戰略轉變。這就是產業升級的力量,讓傳統制造業、傳統工業能夠獲取微笑曲線更高一端的價值。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強發佈 南昌、福州、濟南、瀋陽等中國39城上榜

No.4

10月主要經濟數據 新經濟和房地產的博弈仍在進行



在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10月份主要經濟數據中,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市場預期5.4%,前值5.8%。有分析指出,工業增加值不如市場預期,可能是因為市場預期普遍按照9月數據線性外推,或者參考10月六大發電耗煤量的超高增速來預測10月經濟數據,而這些數據並不與經濟發展一致。

數據還顯示,1到10月,製造業投資增長2.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32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1%;商品房銷售額124417億元,增長7.3%。商品房庫存減少,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4932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6%,比9月末減少23萬平方米。

這個數據非常有趣,在對於未來經濟發展普遍信心不足的當下,房地產投資仍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且銷售額超過12萬億元,這些數據都表明房地產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非常大。

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4778億元。也許前十個月居民花了超過12萬億元買房,聽起來很多,但前十個月社零總額超過33萬億元,也意味著買房的支出只相當於社零總額的三分之一略強。當然,社零總額是全民的,對於買房者來說,購房仍然是掏空六個錢包的最大額消費。

在房地產這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外,高新技術等產業升級方向的投資增速也超過平均值。

1-10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2%,快於全部投資9.0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3%,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6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分別增長14.0%、8.5%和7.0%,比規模以上工業快9.3、3.8和2.3個百分點。光纖、太陽能電池、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59.4%、28.4%和9.4%。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為50.8%和50.1%,均高於臨界點。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2%,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房地產和以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還將會繼續博弈。到底誰能夠真正帶動一座城市的發展,我們也將拭目以待。也許,這將會是一條耗時很長的博弈之路。

中國的產業城市們到底是選擇產業轉型升級之路,還是選擇依託房產開發拉動經濟增長之路,也許不同的選擇就意味著城市的不同命運。智見也將繼續參與、助力中國產業城市的新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