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这次不同

过去很多年时间,我们的投资理财方法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买房、买房、放大杠杆再买房,然后,将剩下的一点“零钞”放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事实上,这十多年间,“房价一路永远涨”,炒房的人都赚钱,使期成为许多投资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信仰”。而“上证指数反反复复3000点“

A股的长牛市,终将姗姗而来

过去十多年来,A股“短牛长熊”,与良好增长的经济面背离,一直是个怪现象。究其成因,除了一直在消化2007年超级大牛市的泡沫外,主要是基于IPO管制与退市失效而导致的“优胜劣汰机制缺位”、行政干预过多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扭曲”、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导致的“无风险收益率处于高位”等特色因素所引致。

近期,我们看到了明显的改变:创业板降低IPO门槛;创业板、科创板提升再融资的便利性;新三板降低投资者门槛,明确转板规则;新股发行节奏稳中加快……

看上去,现在“印股票”的速度与过去十年间“印钞票”的速度有得一拼了。在过去,发行节奏一加快,股指就向下,于是市场怨声载道,决策者迫于压力多次停发新股、限制减持,限制做空等等。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实质上的“注册制”。

我们可以预期,监管者通过建立与健全IPO与退市机制,不断对上市公司进行优胜劣汰:筛选好的公司,把它们用常态化的IPO请进来;把伪劣的上市公司通过退市驱逐出去,这样的优胜劣汰机制也能达到提升长期的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而同时, 严格执法,严惩造假,能把许多虚高的股票价格降下来的。其实,前期的各种“业绩爆雷”“商誉减记”已经是在降低一些虚高的股票价格了,降到一定程度,投资价值就凸显了。

同时,监管者在恢复了股指期货的全面功能之后,又批准了扩大股指期权业务的试点。其实,含“做空机制”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正是“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而且,大家痛恨的“做空机制”,恰恰是长期慢牛的保障。

假如有完善的做空机制,就很可能避免了2013-2015年累积的“中小创”“绩差”“概念”“题材”“壳资源股票”等巨大的价格泡沫。须知,股市低迷不振,正是我们一直为此在付出代价。

科创板的注册制试点已经近半年,发行坚持常态化、价格坚持市场化,久违的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成了常态,这也被证明“注册制”来了确实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估计今后发行价从虚高的水平降下来就是了,最终会实现以发行价格的市场化调整来实现新股发行的“随行就市”以及“供需平衡”。

监管者显然已经意识到其真正责任是要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让市场变得更有效,保障市场参与各方的合理利益,而不是调节指数的点位,更不是确保投资人大部分赚钱。

许多人担心,近期的IPO与再融资常态化、加上严打财务造假与市场操纵的正本清源行动会让股市低迷,本人认为,恰恰相反,这些举措会为一轮长期慢牛夯实基础。

得2005年间,股市低迷不堪之际,监管者以“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的勇气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结果迎来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大牛市。

其实,IPO与再融资的常态化,反过来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资本支持,解决了长期的直接融资困难,有利于整个社会降低杠杆;同时,也可以预期,批量优秀的科技公司必将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而脱颖而出,让科技创新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从投资者角度,是时候转变思维方式并跟上新形势了。得益于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追赶式成长,国人普遍踏上财富的快车道,财富迅速积累,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然而,不少投资人基于对财富的饥渴,依然放纵着人性深处与生俱来的贪婪之念,相信好日子会一如既往,高收益依旧遍地可寻,天真地认为货币会继续宽松,只要宽松的音乐不会停止,房地产与债务的盛宴可以如过往一样一直持续……

然而,这次不一样!

就股票市场来看,注册制的推出与退市常态化的结果一定是“少数优质资产继续受青睐,而多数“绩差”“概念”地雷继续爆破,因此劝导投资者在参与股市投资时必须摒弃“炒新、炒小、炒绩差、炒概念”等光荣传统了。否则除了继续送钱外,将一无所获。

其实,价值投资的方法不仅在过去被证明长期有效,今后,这更会是让投资人能立于不败的投资正道,价值投资的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选”好公司,“等”合理价,坚“守”做长期打算。如果因能力、经验、时间方面的限制而做不到“选”“等”“守”这三部曲,那么,对于能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人而言,定期投资沪深300等核心指数也是跟随市场来通过长期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成就而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过去很多年时间,我们的投资理财方法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买房、买房、放大杠杆再买房,然后,将剩下的一点“零钞”放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事实上,这十多年间,“房价一路永远涨”,炒房的人都赚钱,使期成为许多投资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信仰”。而“上证指数反反复复3000点“

A股的长牛市,终将姗姗而来

过去十多年来,A股“短牛长熊”,与良好增长的经济面背离,一直是个怪现象。究其成因,除了一直在消化2007年超级大牛市的泡沫外,主要是基于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