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

有些造車公司的“故事”終於要講完了。

此前因“水氫發動機”引發輿論關注的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其一手打造的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在上個月正式完成破產程序,近日宣告破產,此外龐青年個人也前後20多次被列入失信名單並且被限制消費。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無獨有偶,曾經知名的微型電動汽車品牌知豆汽車也將於11月24日被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拍賣,還有不少造車公司被曝欠薪、停工。時至今日,一些企業的“造車夢”正在破滅。

“造車夢”的破滅

對於知豆和一些造車公司而言,故事的轉折點是從補貼政策的收緊開始的。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佈了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新版補貼方案提升了技術門檻要求,鼓勵高能量密度、高續航、低能耗車型應用。作為微型電動汽車,知豆獲得補貼難度加大的同時拿到的補貼數額在不斷減。

這對以低價銷售策略為核心的知豆造成了致命影響。據浙江省寧海縣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可知:2015年年底,知豆的一筆總額達8341萬元的車輛訂單中,政府補貼達到了4124萬元,不僅如此,知豆公司還能獲得4.5元/輛的國家補貼。當時知豆旗下D1、D2、D2S的實際售價在4萬—6萬之間,由此可見,知豆賣出一輛車,來自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補貼就超過了車輛售價的50%。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2017年知豆旗下車型D2年銷量達4.2萬輛,在所有微型車中銷量排第一。2018年年初,知豆公司的估值一度飆升至80億元。補貼政策收緊之後,知豆很快喪失了價格優勢,汽車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2018年全年,知豆所有車型累計銷量僅有1.5萬輛,同比下滑了63.9%。

與其同時,知豆被多次曝光存在欠薪、欠供應商錢等行為,被其欠債1.47億元的德洋電子甚至因此資金鍊斷裂,沒有錢支付上游供貨商,而被銀行查封。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要知道知豆在整條汽車生產供應鏈上都與眾多企業存在資金糾紛。

本次被拍賣的知豆所屬物品中,包括建築廠房、設備、土地使用權等固定資產以及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等,連“家當”都開始變賣的知豆顯然已經走投無路。但眾多造車公司之中,“涼涼”的又何止知豆一家。

李嘉誠“加持”的五龍電動車投資的長江汽車就被曝存在欠薪、停工等行為。據貴安新區產投和成都簡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源局回覆,

長江汽車在當地的確存在拖欠工資的行為,並且該公司僅在原則上同意補發工作,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問題。同時據媒體報道,長江汽車位於佛山的氫動力研發項目也處於停工狀態。

據悉該公司在2016年發佈小型SUV逸酷後,直到2018年北京車展才展出了3款概念車和6款純電動商用車,遠遠落後於去年年底已經實現量產的蔚來、小鵬、威馬等公司。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公司無法實現自我造血,投資方五龍電動車的業績也正在惡化。據悉在2010年至2017年期間,五龍電動車都在持續虧損,其在2017年虧損了22.3億港元,2018年虧損了20億港元。這對於長江汽車而言,顯然也無法在資本上獲得支持,未來能否活下去,著實令人堪憂。

敏安汽車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去年年底敏安汽車以末尾淘汰的方式裁員5%,今年上半年敏安汽車再次裁員,公司全部人員已經不足300人,與此同時公司被曝陷入資金泥潭、新品研發基本停止等消息。

截至目前,敏安汽車還未有任何一款量產車型上市。根據公開的信息,該公司僅開發過一款代號為“A2001”的車型,該車型於2018年7月試裝車下線,今年1月完成黑河高寒試驗,隨後便再無下文。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據媒體報道,敏安汽車就連A2001模型的模具開發還沒有完成,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各生產線的連線調試以及驗收工作業無法進行。雖然其量產車計劃於今年年底或者2020年初上市,但如今結合產線、產品研發、大規模裁員等種種信息可知,這一計劃很難實現。

拍賣、欠薪、停工.......造車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那麼被迫率先出局的公司究竟做錯了什麼?

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所遭遇的困境

其實從知豆、長江汽車、敏安汽車等公司一路的發展來看,這些已經站在懸崖邊緣的企業都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過度依賴補貼政策

從知豆就能看出,造車企業對補貼政策過於依賴,那麼當政策開始收緊,這些企業的汽車銷量在失去價格優勢後會很快下滑。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初期,國家為鼓勵造車企業的發展,大力扶持造車企業,給予企業的補貼政策十分優惠,所以類似知豆這樣的企業

,可以依靠國家補貼,創造低價銷售的策略,以此快速佔領市場。

但當整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國家鼓勵技術、能量密度、續航能力等綜合實力更強的企業發展之時,硬實力不達標的企業自然無法獲得補貼。而且按照我國制定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制度政策安排,到2020年以後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將會完全退出,所以造車企業過度依賴補貼政策,而不具備真正的實力,很快就會被淘汰。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 不具備技術實力

無論是知豆、長江汽車、還是敏安汽車,這些公司無論是在宣傳層面,還是被曝光的行動事件中,很少有關技術團隊、技術層面的內容。從其推出的產品看來,在同類競品當中並不具備突出的技術優勢,續航、能量密度、功耗、智能程度等都不突出。

以長安汽車在2016年推出的小型SUV逸酷車型為例,該車搭載25.3Wh電池,最高車速分為113km/h和136km/h兩個版本,等速工況續航里程為200km,慢充時間為7.7小時,快速1小時可以充滿80%的電。同等價位之下,北汽EU260搭載了41.4kWh電池,最高車速打140km/h,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260km。

· 產品研發節奏落後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儘快實現汽車量產,賣給更多的消費者,創造營收、降低成本,再反哺到汽車的研發設計環節,這一整個閉環的實現至關重要。在市場競爭中,一旦推出產品的節奏遠遠落後於同行,那麼顯然在營收、口碑、資本等多個方面都將進一步落後。

長安汽車和敏安汽車正是如此。前者在2016年發佈逸酷之後,直到去年才展出了3款概念車和6款純電動商用車;後者則至今都未能實現首款車型的量產,未能及時向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亦或者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導致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 未能很好的打造品牌效應

對於汽車而言,品牌至關重要,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知名的電動汽車企業,除了傳統車企之外,知名的品牌主要包括蔚來、小鵬、威馬、理想汽車等。作為老品牌,長安汽車並未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先打響品牌,幫助企業自身實現轉型。

其實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因素外,造車企業從最初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灰頭土臉”散場還有很多的因素,包括企業的管理、運營、資金因素等,每家企業面臨的情況並不相同,也無法一概而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造車企業無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最終可能都將被淘汰。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破產、拍賣、停工……這些造車公司或將熬不過這個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