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1856年初,此时太平军的北伐军已失利,西线被湘军僵持。天京周边江南、江北大营又围个结结实实。

太平天国事业似乎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太平天国仅有的一支机动力量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也在安徽与当地清军对峙。

但在2月,天京突然传出了一道急命,秦日纲等部迅速东进镇江。

秦日纲部与向荣部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大战40余日。陈玉成乘孤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城晤镇江守将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

李秀成部又迂回至侧后,夹攻吉尔杭阿部,镇江清军全军覆没,吉尔杭阿战死,僵局由此打破。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曾国藩战略图

三路太平军会师,乘势猛攻江北大营,一举突破清军为瓜洲防线,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顿时溃散,大破江北大营。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

6月2日,天京城又出一道命令,将与湘军对峙的江西石达开部回调,千里回师天京城南。首先攻击江南大营。

正当秦日纲、陈玉城、李秀成部累得眼冒金星,正准备回到天京城休整之时。

天京又发严令,秦日纲部不得休息,马不停蹄,夹攻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向荣、张国梁部坚死抵抗,战况激烈,各种刀枪、枪炮都全力用上,双方反复争夺半月之久,战况胶着之际。

此时天京城内又突然派出五千精兵,直攻江南大营。

江南清军彻底崩溃!

江南大营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太平军继续追击。

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此时,湘军的武昌攻击也严重遇挫,第一名将罗泽南又战死在武昌城下,震惊整个湘军系统。

这一段时间,太平军一系列的奔袭、会战、攻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转瞬之间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而太平军总指挥东王杨秀清,也确如神明烛照一般的指点江山。

太平天国局势转眼之间又从危机四伏达到鼎盛之际。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太平军腰牌

然而,历史往往就是如此的诡异!

9月4日深夜,负责天京城守卫的天官丞相陈承镕打开城门,放进了北王韦昌辉的三千人,潘多拉的盒子打开。

天京城被杀得血流成河。东王、北王从此人间蒸发,石达开率众出走。

盛极而衰如此之快,天国的末日从此开始倒计时。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1847年,在洪秀全的天王地位基础上,杨秀清与萧朝贵以“天父”“天兄”的名义下凡。建立了天王、天父、天兄的三角体系,辅以南王冯云山组织力,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的财力与人力的加入。

在这个神权体系下,洪秀全与冯云山的作用就是扩张队伍,凝聚人心,杨秀清等的作用更多是军政作用。

尤其是永安封王之后,“拜上帝”教体系的有效建立,极大的加强了太平军的凝聚力。同时杨秀清的卓越才能得以全面发挥,使得太平天国达到事业的高潮期。

在这个阶段,太平军兄弟可谓是患难与共,高度一致,表现了极高的战斗力,没有发生一起成建制的投降清廷事件。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曾国藩起草的《讨粤匪檄》

仅一年时间就从广西、湖南转战湖北、到定都天京。

以此的趋势发展,太平天国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却发生瞠目结舌的“天京事件”

按理说,即使是普通人,也知道,在共同的大利益面前,在清廷大敌当前的危局之下,脚趾头就能想明白,这是个两败俱伤的事情。

象这样在创业途中,就杀得血流成河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为仅见。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天京城王府1853

天京变乱的后续恶效就出来了。

石达开率军出走,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打出过漂亮的战役了。

武昌前线名将的韦俊部也被迫投降清军。

李秀成与陈玉成之间无法协调。

后期太平军部出现大量的投降清廷的事件,这与天京事变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直到天京陷落前夕,绝望的洪秀全死在了他的天王府,身死国灭。可谓都是天京事变的后果。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天王府图画

可以说,太平天国前期的席卷江南,应该归之为创业领导层建设的巨大能量;但后期的被动挨打,却分明也是团队体系的极大漏洞。成也萧何,败也是萧何!

很多人认为是杨秀清为了争权夺利,要天王封其为“万岁”所导致的矛盾激化问题。

实际上,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其一,杨秀清的“天父”身份比实际上一个“万岁”虚名更加有份量,这是朝野皆知的事。

其二,杨秀清的天父下凡之事并非突然之间的事,之前的天兄萧朝贵下凡教训天王累计128次之多,洪秀全也是司空见惯了的事,何以此时却无法忍受?

其三,杨秀清在整个体系中是实在的利益群体,失去洪秀全这个天王反而将对笼络人心极为不利。

所以,所谓权力之争难以解释这个问题。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胡林翼

如果看一看其对手湘军,相对太平天国群起起事,其实湘军的组建更加不成体系、没有协调。湘军并没有在初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们很多人理解的湘军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其实不然。

湘军前期主要分为曾国藩、胡林翼体系,还有早期的江忠源湘军刘长佑部。后期的左宗棠部、李鸿章的淮军,并非一块整体。

不仅成立的时间不一样,出湘的时间也大不相同。

最早是江忠源部出湘,随后是胡林翼部赴湖北,一年多后曾国藩湘军才完成训练,开始出征。

前期湘军的核心人物曾胡二人。

曾国藩与胡林翼的第一次在京城见面是1841年的事了,其实两人的关系非常疏淡。

胡林翼才气逼人、家世显赫,胡林翼之父胡达源是探花出身,岳父则是两江总督陶澍出身门第之显赫,比起穷酸气十足的曾国藩来那简直是天地之别。

胡林翼当时也是到处寻花问柳、烟花巷陌的,而且还被官家逮住过一次,人送外号“附驴”,一是比拟“驸马”,二是笑他有“潘驴邓小闲”之典故。

而当时的曾国藩却是要发誓做“道学家”。

所以在胡林翼看来,曾不过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土包子,而在曾国藩看来胡不过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

互相欣赏,相扶相依

开始平乱时,两人却相互欣赏起来,在湘军出师九江时,胡林翼就认曾国藩为湘军统帅了。

即使自已后来官至湖北巡抚,官职还大过了曾国藩,仍然表现极为谦恭。

凡曾国藩要粮要饷都有求必应,“馈军源源不绝”。

而曾国藩也是如此,在自已被石达开打得不要不要的时候,也要把最得力的大将罗泽南派往湖北武昌前线,协助胡林翼,以致他自已却多次几陷入绝境,后来回忆说

“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可见当时情况之狼狈。

在曾国藩1857年被皇帝弃用之后,胡林翼又接替统带湘军,不断的想方设法,上书咸丰帝要求请曾国藩出山。

在曾国藩出山之后,组织安庆战役时,胡林翼都听从曾国藩的主张,把自已的李续宜、鲍超、多隆阿所部都交给曾国藩指挥,全力以赴的支持曾国藩的安庆会战。

这种情谊,已经可以说是到了肝胆相照的地步。

而正是这种披肝沥胆的合作,最终使得湘军能够扬名天下,成功剿灭太平军。

天京变乱,大敌当前兄弟阋墙,看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团队建设差距?

”湘军之父“罗泽南

而太平天国自起兵以来,就会发现洪杨二人则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上出现了价值观的矛盾。

由于杨秀全长期做实际统筹工作,他意识到拜上帝教那一套一治理的话是行不能的。所以在对待传统文化、天朝制度、地方治理等关键问题上逐渐转向了向传统治理的方式转变。

而在日常事务中,杨秀清需要大量的儒生文人来做具体的地方治理、起草文书、发布条例。但这与拜上帝教的排斥孔孟思想又发生冲突。

所以,太平天国才会想尽办法去拉笼读书人,在拿下之时就在武昌举行了科举考试,杨秀清本人也亲自祭拜孔庙。

尤其在定都天京时,太平天国开始更需要从流动作战向国家治理转型。

《天朝田亩制度》的不可执行性,使杨秀清、石达开都马上调整了赋税制度,以“照旧完粮纳税”的传统模式在属地开展起来。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完成了从红巾军到传统治国的方式。如果说这种调整可持续的话,这将意味着太平天国的成功转型。

但问题在于,洪秀全是天王,杨秀清不是朱元璋,洪秀全仍然需要以打击儒学来显示存在感。

在1953年开始,洪秀全进驻天王府,一门心思的搞起改造古书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刚开始还在杨秀清的容忍范围之内,但洪秀全的却愈演愈烈。甚至于四书五经中的《中庸》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论语》中有“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都要毁掉。

1854年正月二十七日,杨秀清以“天父附体”传达旨意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明确指示:“千古英雄不得除,流传全仗笥中书”,“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

杨秀清应是相当愤怒,而且当晚才会再次“天父附体”下凡,再次警告洪秀全

这是杨秀清在天父下凡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次连续下凡。

在洪秀全看来,当初的制度就不能实行,建立拜上帝教的理想也不能纯粹,反而越来越滑向了孔孟之道。不仅理想难保,而且自已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微乎其微。

在洪秀全的见识范围内,双方价值观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只有孤注一掷。

所以,一个成功团队的组建的确需要“三观匹配”。

不仅仅是需要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还需要价值观与能力度的匹配。

其次,价值观相同,有共同路径,可砥砺前行。即使是小有摩擦也可以相互体谅。

曾胡二人前期虽然没有统一认识与目标,但在工作中逐渐配合,至相互欣赏,砥砺前行,这种价值观的磨合反而更显得有实践能力。

他们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在平时是没有交集的,但在名教受辱、维护纲常这个问题上高度一致。

在地方治理的价值观上,无论是赋税、刑名、教育、科举也是按照传统儒家的治理方式。

他们又本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又走向了洋务的道路。

但是,价值观问题在洪杨这里就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三、能力匹配度

合作创业如果能够能力匹配,是可以相互赏识、取长补短的,进而在工作中包容谦让,使合作关系具有弹性。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正因为是人之常情,司空见惯,人们往往就会忽略这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洪秀全与杨秀清在能力上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太平天国前期的军政方针基本是由杨秀清把持。

洪秀全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整天在宫里写些“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杀清妖”之类的打油诗。

一个能力出众,一个迂腐神秘。两人之间想不轻视对方都不可能的。

杨秀清对洪秀全不敬,也多有出自于此。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隔劾,导致背道而驰。

有人说,太平天国战争就是一场有文化的人打败没文化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很有道理的。

真正的读书人,有一个从学习、明理、养气一个涅槃过程。

所谓“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就是如此,在有共同的利益面前,会调整相应价值观、更会明智的处理能力、关系匹配问题。

成功的团队一定是一个三观匹配的团队,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团队!

相关阅读



相关资料:

《曾国藩传》张宏杰

《天京事变日期考》张光荣

《太平天国运动转折点——天京事变 》通南京网

《太平天国史》罗尔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