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晚秋初冬時節,大小鯽魚為度過漫長的冬季,必須進一步增強體質,所以晚秋初冬正是鯽魚覓食衝刺關鍵時段,故此,也是釣取肥鯽的有利時機。要想達到最佳垂釣效果,釣手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精心選擇釣點

1 選擇水草疏密適宜地方做窩。若水域中有倒樹、障礙物、凹凸處、亂石等,是理想釣點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陰天或大風天氣,鮮魚大多待在深水區休息,很少動彈。

2 依據地形、魚情、水情將釣點選在水深50-120釐米為妥。若近岸水體過於渾濁,最好選擇清渾結合處做窩,鯽魚常會在此遊玩。

3 在一般堰、塘等水域,應選擇深淺交界處做窩點。水體在陽光作用下仍能快速升溫,浮游生物大多在深淺結合處聚集、遊玩。因此,也成為過往鯽魚必經之路和覓食之處。

4 在有蘆葦、茭草、蒲草等高稈水生植物處做窩。這些植物雖已枯黃或倒伏,但水域的底層大多凹凸不平,盤根錯節處,天然食物較豐富且隱蔽性好,往往是鯽魚棲息、遊玩、覓食之寶地。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選擇出釣時間

釣手在出釣前要注意收聽收看當地氣象臺站發佈的天氣預報,若是15-20℃的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不時有微風吹拂皆可出釣;如遇小雨天氣,從實踐來看其效果則更佳。因秋雨綿綿,細小雨點不時飄落於水面上,雖使水錶溫度有所下降,但對底層溫度影響不是太大。相反,隨著降雨時間的延長,致使水體溶氧量會迅速增加,此時鯽魚活動更加頻繁,食慾隨之大增故此時的鯽魚比較好釣。

若遇連續多日陰雨天,最好在放晴2-3天后出釣;因較長時間下雨致使水體溫度大幅下降,此時鯽魚活動頻率較低基本無食慾。待到天氣晴好幾天後,水錶和淺水區在陽光照射下,水溫緩慢回升,浮游生物日漸增多,鯽魚就會本能地向此處遊弋覓食。

晚秋初冬時節,由於我國北方常有小股冷空氣南下,常伴有大風天氣,遇此天氣就不宜出釣。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人有不適感且易著涼致病;二是風浪較大,竿梢搖擺幅度大給觀漂增加難度;三是鯽魚屬變溫性動物,此時鯽魚大多蟄伏不動。

在出釣時間上,因早晚溫差較大,總體上講應該本著“取中間,放兩頭”的原則,即避開早晚釣中午,出釣時間以上午9時至下午4時為佳。因為過早淺水區水溫較低,鯽魚很少活動;過晚因光照不強,淺水區水體降溫快,魚兒也會迅速轉移至深水區。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配製餌料與布窩

鑑於季節原因,此時鯽魚食慾仍較旺,但在餌料配製上不可一味圖省事、簡單化,應做到投魚所好,儘可能使之色彩較豔、香味濃郁、鮮活可口。

誘餌最好用菜籽餅粉,上鍋炒至有香味,玉米粉用沸水燙之,讓其產生甜味,繼而與丁香酒浸泡過的碎大米、大米、小米和玉米份任意一種摻和。也可用碎大米和小米以2:1摻兌,加進適量商品鉺,使之投餌後很快形成霧化區,讓魚兒食之不厭,回味無窮,久久不願離去。這樣你才有可能有條不紊地將它們一條條從窩底“請”到魚護中。

釣餌以小紅蚯蚓、紅蟲、麵包蟲、白蛆、麵糰和米飯粒等為首選。

由於受北方冷空氣影響,鯽魚活動範圍和活動量會日趨減少,因此做窩時用餌量宜少,但窩點可酌情多做幾個,一般有3-5個即可。一來可輪番垂釣;二來可選擇上魚頻率較高的窩點重點垂釣。

需要注意的是做窩時最好用打窩器,忌用手拋投,這樣有三點好處:一是做到節約用餌;二是有的放矢,可達到最佳準確度;三是不易使鯽魚受驚嚇一鬨而散。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釣具合理搭配

魚竿,應選用5.4-6.3米的中性硬調竿為宜。

線,不宜過細,因為此時節會有個體較大的鯽魚中鉤,用1號強力線為妥。

鉤,用伊勢尼5-6號鉤。

墜宜輕,漂用浮力略大於餌鉤總重的彩色塑料散漂,調至鉤餌剛觸底為宜。

這樣的釣組既醒目又靈敏,無論大鯽或小鯽只要觸碰餌鉤,魚訊在漂上即刻就有反映。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具體施釣方法

釣手若用紅蚯蚓穿鉤,應活體為妥,但不宜過於粗大,小紅蚯蚓為妥,太長者應去半,通常5釐米以內即可。穿鉤應從蚯蚓的端頭1釐米處將鉤穿進,這樣餌鉤沉入蚓兩端都在蠕動,其誘魚效果頗佳。

如用紅蟲餌,可用4-6條紅蟲捆綁好裝鉤。當然,你也可用3-5條紅蟲直接裝鉤,其方法是從紅蟲頭部2-3毫米處穿進,最後穿一條將鉤尖包起即可。你亦可用單尾較大紅蟲直接穿鉤,方法是鉤從紅蟲頭部穿進3-5毫米,其尾部尚能正常蠕動。

如用麵糰餌裝鉤,其餌團不宜過大,一般有綠豆粒大小即可。

因天氣寒冷,水溫偏低,鯽魚嘴難以張大,甭管你用蚯蚓或紅蟲,均要保持鮮活狀。由於蟲餌在低水溫中經較長時間浸泡,大多奄奄一息不再蠕動,已失去其特有味道,在誘魚效果上就會大打折扣。一般最多在8-10分鐘就應更換新鮮蟲餌,這樣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施釣方法上應突出靈活性。晚秋初冬早晚溫差較大,近岸淺水區升溫比較快,鯽魚喜歡在此覓食,但隨著水溫再度升高時,它又本能地向深水處轉移或上浮於半水中,在釣法上也應隨之改變,方可奏效。

初冬時節,垂釣鯽魚的技巧

在施釣中以引逗鯽魚咬鉤將餌鉤輕輕提起,繼而緩緩放下,一般提起高度以10-20釐米為宜,如此反覆多次必有魚前來咬鉤。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因水溫較低,大鯽魚咬鉤較為謹慎,其攝食速度遠不如夏季和初秋時節。在浮漂上下點動或平移時,不要匆忙提竿,應稍等3~5秒鐘後提竿可十拿九穩獲魚。否則,因魚未吃牢就提竿大多是空鉤。

秋末冬初,氣溫已經比較低了,魚不想之前那麼好釣了,釣友們出釣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同時注意保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