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撿漏”方法,它比價值投資更容易

很多人都玩過抓娃娃機,哪臺機器一直抓不到娃娃,那麼失敗的次數越高,代表你上去能抓到的可能性越高。這就是概率的力量。我們做事情,不能憑運氣,而要學會使用知識。

眼下,這樣的邏輯在股票市場同樣在發酵。有時候你根本不必是高手,只要懂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就能在資本市場輕鬆賺錢。

而那些不懂的人,現在一定認為宏觀經濟形勢不妙,所以股票不可能存在機會。

誰都能看見的,就不能稱之為機遇。外行都能得出的結論,很多時候不一定正確。

在股市有一個名詞,叫“淨資產”。意思是這家上市公司的家底有多少。比如房子、地皮、銀行存款等所有值錢的東西加起來是100億,但是欠銀行130億,那麼它的淨資產就是-30億元,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資不抵債”。

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是少數,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是正值。為了便於大家觀察上市公司淨資產與股價的關係,人們又創造出了“每股淨資產”的概念。舉個例子:某上市公司淨資產是10億元,它的股票一共有2億股,那麼每股淨資產就是5元。

這是股票的真正價值。所謂估值,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人們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它。如果這家公司是很能賺錢的,人們當然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了。

舉個例子:現在有臺機器,它能讓時光倒流30分鐘。這臺機器的成本價是公開的,值10萬元。當它放到市場上銷售的時候,人們會不會爭搶?因為只有1臺,所以一定是價格者得,所以最終的售價超過10億元也是有可能的。

這就是估值,人們預估它的未來價值,並且以此作為現在的價格。

如果一家很能賺錢的上市公司,其每股淨資產是5元,而你現在買它的股票也只要5元,那不等於送錢嗎?買了它的股票,你就是它的股東。能幫你賺錢的東西,以“原價”賣給你,不就是讓你佔了個大便宜嘛。

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股票價格一定是遠遠高於每股淨資產的。高多少,沒有標準。賺錢能力強的,高得多;賺錢能力低的,高得少;可想象空間大的,高得多;可想象空間小的,高得少。

但市場並不是永遠理性的,有些時候,因為市場整體氛圍的原因,股價有可能低於每股淨資產。價值100塊錢的東西,現在50元賣給你,這就是資本市場的“撿漏”。

當然,並不是所有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的都是可以撿漏的。這裡邊還有特殊情況。

比如今年退市的長生生物,那是一家做疫苗的公司,在它退市前的最後那段歲月裡,股價一定是低於每股淨資產的,但是這種情況能撿漏嗎?

所有我們還要觀察,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現了重大轉折。

如果沒有重大轉折,不存在重大負面消息,那麼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的時間越長,你出手撿漏的成功概率越高。因為它不可能長期低於每股淨資產。

目前,A股市場中有不少央企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低於每股淨資產。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歷來,在這種現象出現後的最多1年內,股價一定會修正。

很多人羨慕馬未都先生,一生沒幹幾件正事,卻總是能在潘家園等古玩市場撿到寶貝,最後成就億萬身家。人家靠的是什麼?不是靠運氣,靠的是知識和眼光。知識幫助他識別真假古董;眼光讓他自信古董的未來價值連城。

投資股票也是一樣,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市場迷茫的時候,撿央企破淨股就是一種方法。所謂破淨,就是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低於每股淨資產。

目前兩市有3700多家上市公司,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這樣的公司呢?

股票軟件上以後一個“市淨率”的概念,就是股價與淨資產的比例。比如股價是9元,每股淨資產是10元,那麼它的市淨率就是9÷10=0.9。這個指標並不是以百分比形式表述的,因此不會將它表述成90%。

明白了這個概念,我們就可以在軟件上對所有上市公司的“市淨率”進行自動排序,從高到低,或者從低到高,一目瞭然。

市淨率小於1,並且不是負數的,就是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的。

資本市場的“撿漏”方法,它比價值投資更容易

為什麼要強調“不是負數”呢?因為股價不會負數,市淨率為負數的只有1種情況,那就是每股淨資產為負數,這意味著公司是資不抵債的,它不屬於可以撿漏的對象。

少量公司破淨,不一定是機會;當大量公司出現破淨,問題一定不是出在上市公司本身,而是“系統性”問題。系統性問題是一定可以通過時間得到化解的。就像雨季是一定會結束的,這是系統性規律。

這種方法比價值投資容易多了。價值投資,你抓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好公司,而且等你發現這一點時,也許已經是10年之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