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電影《活著》於1994年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的劇情片。

有人問電影《活著》在中國位於什麼地位?大概就是《阿甘正傳》在美國的地位吧;也只有最好的餘華、最好的張藝謀、最好的葛優與鞏俐,才能拼湊出一部《活著》,名留青史的偉大作品。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劇中由葛優飾演的紈絝子弟富貴,在影片開始不到15分鐘,就把整個家產都輸給了惡霸龍二。當他輸光的一文不剩的時候,嚷著要跟龍二“賭命”,賭場老闆直接就對他說了一句:“

說句不好聽的,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命也就不值錢了。”生活中就是那麼現實,有錢的時候,都是叫你“富貴少爺”,沒錢的時候,你什麼也就不是了唄。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這才是整個悲劇的開始,電影中妻子家珍(鞏俐飾)抱著女兒,挺著大肚子哭著回孃家了。被富貴稱為“老王八蛋”的父親,在他變賣家產的時候,直接氣死過去了。一年之後,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和剛出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終於洗心革面,幹起了他最熟悉的皮影戲。不料在外出演戲的時候,又被國軍抓過去當了壯丁。期間老母親去世,女兒鳳霞也因為發燒變成了啞巴。後來福貴被解放軍解救,發放路費得以回家。後來兒子在牆角熟睡的時候,被身為區長的春生倒車給撞死了。女兒鳳霞與工人萬二喜結婚,好不容易生了個大胖外孫,誰知女兒產後大出血也去世了。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電影中充滿了悲劇色彩,福貴在極其悲慘的厄運的打擊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貴卻一次次頂住了打擊,一次次走在死亡的邊緣,堅強豁達的活了下來。在當時動亂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就像草芥一般,福貴一家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在一個灰暗的時代,沒有人能說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沒有人可以跳出命運的掌控,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徒勞的,更是無奈的,於是人只剩下了最卑微的追求,那就是活著,不論人生如何被踐踏,被迫害,只要活著,就是最好的。

相比原著小說《活著》,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在當時醫生眼裡,縣長夫人是人命,像福貴這種最低階層的人命就可以盤置於不顧。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拼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只剩下福貴一人和一頭牛相依為命。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但張藝謀導演卻沒有這麼拍,在電影最後給了觀眾一絲希望。片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經歷過如此多生死離別和苦難的福貴依然抱著這樣的信念“活著,真好”。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我想這也是觀眾所希望看到的,善良的人應該得到善待。

我們活著,也會時常感覺到對於世事變化無常的無奈,有時候是努力過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成績,有時候是和周圍朋友因為雞毛蒜皮的不愉快,有時候是面對父母的不斷老去裡的一句句聽不清,有時候是學習工作中的壓力。然而這些不愉快和福貴的遭遇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高三我也曾經歷至親的離去,奶奶離開前的晚上託夢給我,第二天聽到這個消息,我悲痛萬分,當時在學校,我強忍著悲痛和眼淚走回家裡,把自己鎖在屋裡,回憶著和奶奶的所有過往,那是從來沒有的心痛和心重,彷彿天塌下來壓在心裡,不能呼吸,好像過了一個月才慢慢走出悲痛,漸漸不再去想。福貴失去孩子和至親的時候恐怕比我還要難過,然而他還是樂觀面對生活,相信未來帶給他的會是幸福和希望。我既佩服又心疼。

25年前的老電影《活著》,張藝謀沒敢按照原著拍

活著不易,我們也許正面對煩惱,面對憂愁,甚至更難的事,可是隻有活下來了,事才能去被解決,慢慢的,所有的事都會被解決!當幾年後再回去看當時發生的以為過去不的事,邁不過去的坎的時候,其實真的微不足道,只要不是死亡,就能過得去!活著不易,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