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開展超200臺高難手術,揚州成江北心臟大血管危重病接診地城市

交匯點訊 來自泰州靖江市的陳女士,一個月前因為患上嚴重的心臟房間隔缺損,被當地醫院告知需立即轉診至大城市專業醫院手術,家屬為其聯繫好上海一家醫院後,她又獲悉在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就有能力處置這種危重疾病,於是聽取醫生建議搶抓時間就近來到揚州就診。在11月18日這天,她已經能健康地坐在記者面前進行交談。

4個月開展超200臺高難手術,揚州成江北心臟大血管危重病接診地城市

今年7月以來,像陳女士這樣身處長江以北地區的心臟大血管病危重症患者,選擇來到揚州就醫的越來越多。據蘇北人民醫院的心臟大血管病中心統計,中心成立4個月來,已經累計完成包括A型主動脈夾層、複雜先心病、各種瓣膜置換及成形、非體外冠脈搭橋等的各種高難手術逾210例,其中有20多項新技術填補了蘇中蘇北地區空白,這使得揚州成為我省長江以北地區極少數能夠開展此類手術的城市。目前,揚州已成為此類危重症在江北地區重要的接診地,患者來源從周邊城市逐漸擴展到連雲港、南通、皖北城市等距離揚州200公里以上的城市,為江北心臟大血管病高危患者打開了一條新的生命通道。

急性主動脈夾層被稱為“心血管的定時炸彈”,該病發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近乎100%。該病患者一旦發病,就需立即進行急診手術。但此類手術難度大,對外科醫生技術及相關科室協作要求極高,過去在長三角地區,僅南京和上海的少數醫院能夠開展此類手術,蘇中蘇北的患者必須長途轉診,因病情兇險,在我省醫療界有此病患者“難過江”的說法。今年7月,蘇北人民醫院引進王強團隊,整合原有的心臟外科和血管外科成立心臟大血管病中心,使得揚州也擁有了開展這一高難度手術的能力。

4個月開展超200臺高難手術,揚州成江北心臟大血管危重病接診地城市

“中心成立至今已接診近20例重症Ⅰ型夾層患者。”蘇北人民醫院心臟大學管中心主任王強介紹,此類手術中,他們多次應用上腔靜脈逆行腦灌注等先進技術,目前術中患者腦保護成功率保持100%的水平,所有病人術後全部甦醒,總體手術成功率超過95%。這一數據已處於國內一線水準。

危重患者過去因為經不住長途轉診,很多因在當地無法治療而失去生命,揚州地區具備處置能力後,為這些患者爭取到了搶救時間。“連雲港一名男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在轉送南京醫治途中出現大量心包積液,血壓下降至60/40mmHg,緊急送至我們這裡,因搶救及時,患者成功獲救。”王強介紹,根據他們統計,目前他們中心接診的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比例已達65%,而這類高齡的江北地區患者以前很少能闖過“過江”這一關。從目前揚州接診的200多位患者中有80%屬於高齡重症患者來看,說明揚州在處置這類高危疾病中具有地理優勢。王強表示,他們準備依據揚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立院前、院中急救網絡,從而為蘇中蘇北地區患者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醫療保障。

為方便更多心臟大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時就診,蘇北人民醫院還在11月18日,新開設了抗凝門診和微創心臟門診。王強介紹,微創手術已成為心臟大血管病領域除開胸手術的另一種選擇,特點是“一種疾病,一種切口”,根據患者病情個體化制定治療方案,讓患者在術後更容易融入社會。83歲的談奶奶當初從江都轉診到揚州,高齡的她對開胸手術十分畏懼,王強為她定製了微創手術,如今只在腋下留著10cm的創口,卻治好了“要命”的心血管問題。“微創很重要,往往越高齡,收益越多。”王強說。

4個月開展超200臺高難手術,揚州成江北心臟大血管危重病接診地城市

“不僅如此,我們還準備採用一體化病房模式,將手術室、監護室、病房融為一體,從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在轉運途中發生風險。技術設備上準備引進最先進的‘達芬奇刀’系統,開展機器人手術。”王強表示,他們正積極努力,將揚州打造成為心臟大血管病的區域急救中心和複診中心,無論是急診急救患者,還是手術後複診的患者,都能在這裡得到與國內先進水平同步的醫療服務。

交匯點記者 張晨

實習生 李鑫津 劉逸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