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开展超200台高难手术,扬州成江北心脏大血管危重病接诊地城市

交汇点讯 来自泰州靖江市的陈女士,一个月前因为患上严重的心脏房间隔缺损,被当地医院告知需立即转诊至大城市专业医院手术,家属为其联系好上海一家医院后,她又获悉在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就有能力处置这种危重疾病,于是听取医生建议抢抓时间就近来到扬州就诊。在11月18日这天,她已经能健康地坐在记者面前进行交谈。

4个月开展超200台高难手术,扬州成江北心脏大血管危重病接诊地城市

今年7月以来,像陈女士这样身处长江以北地区的心脏大血管病危重症患者,选择来到扬州就医的越来越多。据苏北人民医院的心脏大血管病中心统计,中心成立4个月来,已经累计完成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复杂先心病、各种瓣膜置换及成形、非体外冠脉搭桥等的各种高难手术逾210例,其中有20多项新技术填补了苏中苏北地区空白,这使得扬州成为我省长江以北地区极少数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城市。目前,扬州已成为此类危重症在江北地区重要的接诊地,患者来源从周边城市逐渐扩展到连云港、南通、皖北城市等距离扬州200公里以上的城市,为江北心脏大血管病高危患者打开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

急性主动脉夹层被称为“心血管的定时炸弹”,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近乎100%。该病患者一旦发病,就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但此类手术难度大,对外科医生技术及相关科室协作要求极高,过去在长三角地区,仅南京和上海的少数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苏中苏北的患者必须长途转诊,因病情凶险,在我省医疗界有此病患者“难过江”的说法。今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引进王强团队,整合原有的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成立心脏大血管病中心,使得扬州也拥有了开展这一高难度手术的能力。

4个月开展超200台高难手术,扬州成江北心脏大血管危重病接诊地城市

“中心成立至今已接诊近20例重症Ⅰ型夹层患者。”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大学管中心主任王强介绍,此类手术中,他们多次应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等先进技术,目前术中患者脑保护成功率保持100%的水平,所有病人术后全部苏醒,总体手术成功率超过95%。这一数据已处于国内一线水准。

危重患者过去因为经不住长途转诊,很多因在当地无法治疗而失去生命,扬州地区具备处置能力后,为这些患者争取到了抢救时间。“连云港一名男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转送南京医治途中出现大量心包积液,血压下降至60/40mmHg,紧急送至我们这里,因抢救及时,患者成功获救。”王强介绍,根据他们统计,目前他们中心接诊的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比例已达65%,而这类高龄的江北地区患者以前很少能闯过“过江”这一关。从目前扬州接诊的200多位患者中有80%属于高龄重症患者来看,说明扬州在处置这类高危疾病中具有地理优势。王强表示,他们准备依据扬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立院前、院中急救网络,从而为苏中苏北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保障。

为方便更多心脏大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就诊,苏北人民医院还在11月18日,新开设了抗凝门诊和微创心脏门诊。王强介绍,微创手术已成为心脏大血管病领域除开胸手术的另一种选择,特点是“一种疾病,一种切口”,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术后更容易融入社会。83岁的谈奶奶当初从江都转诊到扬州,高龄的她对开胸手术十分畏惧,王强为她定制了微创手术,如今只在腋下留着10cm的创口,却治好了“要命”的心血管问题。“微创很重要,往往越高龄,收益越多。”王强说。

4个月开展超200台高难手术,扬州成江北心脏大血管危重病接诊地城市

“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采用一体化病房模式,将手术室、监护室、病房融为一体,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风险。技术设备上准备引进最先进的‘达芬奇刀’系统,开展机器人手术。”王强表示,他们正积极努力,将扬州打造成为心脏大血管病的区域急救中心和复诊中心,无论是急诊急救患者,还是手术后复诊的患者,都能在这里得到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的医疗服务。

交汇点记者 张晨

实习生 李鑫津 刘逸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