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精辦法新 景東縣扶貧有大招

“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自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來,景東縣人社局以實施就業脫貧為抓手,主動作為,精準發力,以技能培訓激發內生動力為基礎,以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為核心,以脫貧摘帽、增收致富為目標,轉觀念、抓培訓、破瓶頸、出新招、促就業,助力農村剩餘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添磚加瓦。

底子清

景東縣位於滇西南中部,是普洱市的北大門。全縣國土面積4532平方公里,轄區有13個鄉(鎮),166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2365個村民小組,境內總人口36.74萬。有農村勞動力19.8877萬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255戶,貧困人口66676人,貧困勞動力38775人,貧困勞動力家庭17997戶,有就業願意的貧困勞動力家庭16173戶,無就業願意的貧困勞動力家庭1824戶,33655人貧困勞動力有就業培訓願意。

措施精办法新 景东县扶贫有大招

貧困勞動力務工現場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措施精

一是組織有保障。成立了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人社局、縣扶貧辦主要領導為副組長,13個鄉(鎮)、縣財政局、縣婦聯、縣總工會、共青團、縣殘聯等相關領導組成的領導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人社局,縣人社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統籌抓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為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堅實的組織保障。

二是責任有壓實。制定出臺了《景東彝族自治縣2019年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實施方案》、《景東彝族自治縣2019年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景東彝族自治縣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服務崗位管理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的工作方案》等眾多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和任務,壓實了工作責任。

三是宣傳靈活多樣。在全面細緻掌握貧困群眾的就業願意和培訓願意後,積極動員貧困群眾參加技能培訓。同時,利用上海對口幫扶的契機,積極與上海等省外企業對接,選出省外優質的用工企業,利用縣、鄉(鎮)、村、組、貧困戶“五級外出務工微信群”、QQ群將外出務工政策和企業招聘信息發送到鄉(鎮)幹部群、鄉鎮幹部群發送到村幹部群、村幹部群發送到小組幹部群、小組幹部發送到小組群,通過層層轉發和宣傳動員,有就業願意的勞動力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就知道了就業信息。同時,利用“新春佳節”和“掛包乾部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攻堅的有利時機,到春節期間群眾歡慶場所、村民委員會和農戶家中,大力開展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政策宣傳,秉承“春節回家、政策到家、幹部入門、群眾出門”的宣傳理念,紮實開展轉移就業政策宣傳,發放政策宣傳單2萬多份,外出務工宣傳短信1萬多條,動員3萬多人的貧困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

四是培訓“實”。景東縣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技能培訓作為提升貧困勞動力素質的重要手段,順應省外用工需求向技能型人才轉變的新形勢,技能培訓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二者緊密銜接,結合貧困戶產業發展實際,有針對性開展“農村種養殖、家政服務、民族民間建築、網絡創業”等技術培訓,內容涵蓋畜牧、茶葉、烤煙、蠶桑、核桃、中藥材等實用的種養殖技術,以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人居環境提升等生活常識,讓每個貧困群眾徹底改變“蹲在牆角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現狀的同時,掌握一門就業技能,擁有一把致富的“金鑰匙”,為產業發展和外出轉移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措施精办法新 景东县扶贫有大招

縣領導查看技能培訓工作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辦法新

一是轉觀念,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古人云“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在推進就業扶貧攻堅工作時,景東縣找準了群眾“等、靠、要、以糧為綱、家鄉寶”的思想嚴重,不願意外出務工,貧困戶內生髮展動力不足等“病因”。在景東縣龍街鄉的南岸村、新平村、龍街村三個貧困村成立了“白巖、蝸牛、龍三贏”三個勞務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創新探索出一條“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新模式。合作社堅持以“就業創業幫扶”為突破口,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和貧困勞動力轉移到合作社打工就業”的方式,不斷探索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整合農村貧困勞動力資源,將貧困勞動力“不等、不靠,勤勞創造”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出來,調動群眾脫貧致富積極性,使廣大群眾在發展自身產業、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從“被動”到“主動”、“配角”到“主角”的轉變,徹底拔掉“窮根”。

二是破瓶頸,實現外出穩定就業。針對務工者由於氣候條件、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等原因,外出就業很不穩定問題,景東縣積極探索與實踐,在與上海市金山區張江金山園人才服務平臺簽訂《勞務協作協議》的基礎上,在上海市金山區張江金山園人才服務平臺率先掛牌成立了“景東彝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上海市勞務服務站”、“景東彝族自治縣總工會駐上海市金山區孃家人服務站”和“景東彝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駐上海市學生實習就業服務站”。“省外勞務服務站”重點解決好務工人員的思想問題,隨時隨地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苗頭及時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努力克服氣候條件、生活習慣、飲食等不習慣的問題,儘快適應工作環境;同時,還幫助解決務工人員的吃、穿、住、行、醫療、生活、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崗前技能培訓、日常糾紛、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工作,儘量實現務工者穩定就業。

三是優服務,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景東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家門口成立“景東彝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文黑就業創業服務點”、“就業扶貧政策諮詢服務檯”。充分服務好搬遷群眾的就業創業需求,實現了就業創業政策與搬遷群眾“零距離”。還在13個鄉(鎮)的社保中心分別設立了“就業扶貧政策諮詢服務檯”,公佈諮詢電話,隨時隨地向群眾公佈招聘崗位信息、就業創業政策,24小時接受群眾諮詢。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其次,對外出務工人員 “送”一程,讓務工者吃下“定心丸”,由政府統一安排,統一組織,統一輸出,統一與企業對接,派出專人護送,全程陪護轉移就業人員送到企業辦理好交接手續。最後定期對轉移輸出就業人員進行跟蹤回訪,走訪用工單位,瞭解用工單位對勞動力和勞務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協調維護好轉移輸出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做好家中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服務工作,幫助解決轉移輸出就業人員家庭成員遇到的現實困難。

四是整合資金,實現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整合涉農資金、滬滇扶貧協作資金、中央就業補助資金、林業管護資金、縣財政籌集資金,充分用好、用活各項資金整合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讓3960個貧困家庭的貧困勞動力走上了農村用水管理員、村莊管理員、森林管護人員等崗位,從而實現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五是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農民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首先,鼓勵和支持當地用人單位積極吸納貧困勞動力,對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用人單位給予每人200元—250元的社會保險補貼,給予300—15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通過激勵政策的出臺,企業、用人單、農民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的能力大大增強,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六是“輸血”和“造血”相結合,鼓勵自主創業。近年來,景東縣加大就業創業工作扶持力度,加強資金扶持,針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創業者面臨的資金短缺、技術匱乏、創業環境不佳等困難問題,通過多項就業、創業、創業擔保貸款資金“輸血”扶持,增強“造血”能力,進一步激發了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熱情。

措施精办法新 景东县扶贫有大招

合作社分紅簽字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效果優

截至9月底,景東縣完成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44810人次,共計33655人,完成目標任務7430人的453%。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招聘會20場次,推薦貧困勞動力就業崗位33655人,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家庭轉移就業16055戶,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5406人,4498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