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最近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媒體和專家都一致看低房價,例如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結束,樓市將迎來三個20%,未來市場很艱難,政府最大的期望就是保持平穩,即使是房價下跌,也應該在止跌令的範圍之內;原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則表示,當前政策調控方向已經很明確,在宏觀經濟、市場拐點的雙重管控下,平穩是大勢所趨,房價可以下降,而且小幅度下降是好事。從這一系列信號來看,樓市真的要變天了。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最近有兩件事件最引人注目,一是央行再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2000億元。此次的舉動短期是為了穩匯率、穩通脹預期,長期是推動銀行完成信貸規模增長,順利跨年,這也將是央行多次和樓市資金隔離,同時重申“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二是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營銷方式初具成效,例如恆大在9-10月份攬金高達1700億元,同時有的開發商富得如油,有的開發商窮的變賣資產,截止11月份,今年有超過400家開發商申請破產。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從以上市場多個維度來看,樓市轉向期將至。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賣房賣不出去,降價脫手成為常態,至於買房,相信沒有人願意此時入場吧。從政策走向來看,政府的期望僅限於平穩,在限價、止跌令的雙重管控下,開發商只能順勢而為。而從城市角度來看,如何主動吸引購房者落地、落戶成為關鍵,限購政策全面放開、人才優先都只是藉口。從開發商角度來看,當前有能力買房的人永遠都是那一批,除了房價下跌一切都是浮雲。唯有降價促銷才是王道,這一點開發商早在7-8月份就早已明白。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在未來樓市輪廓基本清晰的背景下,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前者有著鶴崗房價“一本萬利”,6萬一套房,極大刺激了當前購房者的心絃;後者有一線城市豪華樓盤開盤售罄的案例,例如深圳500萬認籌金,單價高達十幾萬每平方米。也有不少中介工作人員藉此案例鼓動購房者入市,但事實上未來的房價走向不在於外界,而在於自身。隨著房貸利率普遍上浮、變現週期拉長,炒房需求被剔除,接下來市場將更加的真實,也可以說買房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一是月供壓力日益見長,二是房子面臨貶值的潛在風險。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在政策和市場全面放鬆的背景下,房價調整隻侷限於供需關係,其次是麵粉和麵包的主次關係,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超一線城市,市場需求或達到上限,作為人口流入率極高的城市,樓市的側重點更多的在於公租房、租賃房、小產權房等新形式,因為房價太高,買得起的人終究是少數;二是火熱的二線強三線城市,人才政策成為拉人主要方式,例如武漢、西安、合肥,房價仍有極大的上漲空間;三是四線以下城市,根本因素是土地財政的預期,麵粉的價格低了,麵包價格自然而然會下跌。

樓市“轉向期”將至,房價或迎來重大調整,炒房客成最大輸家

從本次調控週期來看,2015-2016年是房價暴漲的黃金時期,而2016-2017年卻是炒房客入市是最多的階段。而在面臨此時樓市現狀時,炒房客已然成為最大輸家,例如燕郊房價降幅高達1萬元,市場依然無人接盤,而又面臨房產稅、空置稅等持房額外成本,要麼降價拋房,要麼加大持房現金流。但不管怎麼選,不賺錢是必然的,甚至還有可能虧錢。其實像這種案例在筆者身邊多不勝數,根究原因還是買房賺錢早已成為大家的“潛意識”,等意識到要脫手了卻早已被套牢,但總而言之一句話,虧盈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