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引言

古人以詩言志,我們以歌傳情。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辦,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實施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以城市為創作主體,以歌曲為貫穿元素,將“城”與“歌”有機結合,集中凸顯一座城市的民俗風情、人文情懷,全面生動地展現70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

從27日起,由各地IPTV分平臺選送的17首優質音樂故事作品,在全面改版、全新呈現的CCTV-9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9視頻》欄目隆重展播。

昨晚展播的作品《採茶舞曲》,是由“中國茶葉之都”杭州市選送的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小調,自誕生以來已經傳唱了半個多世紀。1983年,《採茶舞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亞太地區風格的優秀教材”。2016年,在杭州G20晚會上,採茶女曼舞在西湖最美的夜色中,全新的編曲與寫意式的唯美畫面令世界驚豔。而這首舞曲的創作背後還有一段讓人難忘的回憶。

周恩來

總理曾說,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風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膾炙人口的歌曲來讚美。為了創作好這首歌曲,《採茶舞曲》的詞曲創作者周大風先生常與村民一道上山採茶。雲霧飄渺的山巒、泉水叮咚的溪流以及歡聲笑語的採茶人,這一派獨特迷人的江南風光是他創作的靈感源泉。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周大風用三天時間,創作了九場大型越劇《雨前曲》,主題曲就是這支《採茶舞曲》。樸實清麗的越劇唱腔一出,如詩如畫的江南景緻躍然於眼前,湖煙、塔影、小橋、迴廊、亭臺樓閣、嬉戲孩童、採茶姑娘……

總理在觀看了演出後,特別肯定《採茶舞曲》。曲調“有時代氣氛,江南地方風味也很濃,很清新活潑”,還專門叮囑周大風要改兩句歌詞:插秧插到大天亮——會影響第二天干活;茶採到月兒上——不行,露水茶不香。

於是,周大風來到杭州梅家塢體驗生活。幾年後的一天,總理突然來茶園問情況,得知周大風“歌詞改不出來”後,指點說:“你要寫心情,不要寫現象。插秧插得喜洋洋,採茶採得心花放。你看這樣改如何?不過只給你參考,你還可以再改,改好了重新錄音。”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經過周恩來總理關鍵性指點與修改後的《採茶舞曲》就這樣傳唱開來,風靡了一代又一代。這首歌像是西湖水間的輕盈律動,像是山谷間風吹輕柔拂面,盪漾成城市的一抹底色,也詮釋著杭州的文化底蘊。

斷橋的風、西湖的雨、白堤的浪、錢塘的潮,深秋、細雨、落葉、風去,霜來,水波瀲灩,遊船點點,山色空濛,青黛含翠。阡陌縱橫,一層蒼翠,一層綠意,一層清明,三五成群的採茶姑娘,腰繫茶籃,哼著採茶調,一派生機靈動的景象。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茶是一種充滿中國文化意象的符號,採茶這種人在自然中進行的勞作,被賦予詩意和藝術形象,並通過歌曲傳唱。《採茶舞曲》曲調歡快、跳躍,再現了江南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它歌頌人民的勞動美,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描繪出生態文明的美麗畫卷。

杭州的歷史悠久,古文化遺產極為豐富。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就創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唐宋時期,絡繹不絕的大小商船見證了它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經歷無數朝代更迭,如今的杭州煥發出新的光彩。

以舉辦G20峰會、2022年亞運會為契機,杭州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山水、旅遊資源優勢,發展科教事業,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旅遊休閒中心、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營造詩意般的城市棲居空間,杭州將傳統和現代結合。而更重要的是,在杭州的發展建設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採茶舞曲》中人與自然相處的樸質之道,成為城市發展的密碼,向世人展示著杭州的獨特魅力。

作為這支音樂故事作品的選送方,浙江IPTV分平臺——浙江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非在採訪中表示:“茶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物質載體、重要的生活方式。隨著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採茶是一種充滿中國文化意向的符號,採茶由一種富於詩意和藝術形象的勞動,逐步演化成為漢族民間的歌舞體裁。”整首音樂故事作品以“採茶”這一富於詩意和藝術形象的勞動,通過多角度展現中國茶文化的豐厚內涵來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杭州古往今來的城市建設與文化發展,詮釋著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充滿著詩意與活力。三面群山依舊溫柔,四季蔥蘢地守護著長三角地區一顆飽含詩情畫意的明珠。

溪水依舊清清,源遠流長,兩岸風光無限好!

這首被周總理親自改歌詞的歌曲,成為杭州城的文化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