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觀察:即使豬價下跌又何妨?進口價格依然賺的彭滿缽滿

ASF疫情給中國生豬養殖業帶來的缺口市場已經成為全球豬肉生產國眼中最重要的“市場資源”。

而由中國豬肉進口量大增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讓歐盟的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31.65%、巴西豬肉價格累計漲幅27.9%、而北美地區的價格漲幅明顯小於歐盟和南美(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和加拿大豬肉被查出“瘦肉精”殘留事件影響,北美地區的豬肉輸華量不及其他地區)。然而,即使當前我國豬肉價格已經出現了高位回調的趨勢,但這並不影響整體豬肉進口量,畢竟在價差高達近60%的情況下,只要國內豬肉價格不出現暴跌,進口產品依然能夠賺的“彭滿缽滿”。

JCI觀察:即使豬價下跌又何妨?進口價格依然賺的彭滿缽滿

1、國內豬價下跌無損進口豬肉盈利大勢,歐盟、南美產品價格優勢依然突出

11月份以來,受豬肉供應量增長和終端消費疲軟影響,我國毛豬出欄價格累計下跌19.2%,白條肉價格累計下跌2.8%,豬肉價格累計下跌3.4%。儘管如此,和進口產品價格相比,歐盟和南美豬肉價格仍然具有絕對的價格優勢。如圖:

JCI觀察:即使豬價下跌又何妨?進口價格依然賺的彭滿缽滿

因此,在巨大的價格優勢和利潤面前,今年以來,歐盟出口中國的各種豬肉產品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如圖。JCI預計今年四季度,歐盟還將繼續向中國輸送更多的豬肉產品,這勢必也會導致歐盟內部豬肉產品價格的走強。

JCI觀察:即使豬價下跌又何妨?進口價格依然賺的彭滿缽滿

2、中美貿易談判“左右搖擺”,北美豬肉進口仍然存在一定風險

自去年開始,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豬肉數量就一直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況,且進口量完全是跟隨中美貿易談判節奏而動。如圖:

JCI觀察:即使豬價下跌又何妨?進口價格依然賺的彭滿缽滿

與此同時,今年6月25日,中國突然宣佈暫停進口加拿大肉類。根據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聯合聲明,在進口的加拿大肉類中監測到“萊克多巴胺”(一種新型瘦肉精),而且發現加方200多份出口證書存在造假(11月5日,中國方面解除加拿大牛肉和豬肉進口禁令)。由於目前中國是加拿大豬肉輸出量最大的國家,因此中方一旦恢復採購,加拿大豬肉出口商們也將在此輪行情中獲得巨大收益。

總體來看,在中國生豬產能仍然處於緩慢恢復過程中,豬肉進口量還將保持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且仍然將獲得十分可觀的利潤。不過,隨著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進入恢復期,豬肉供應量也將逐漸回升,加之禽類產品和水產品產量都將呈現出同步增長,明年我國豬肉進口量還能保持今年的高速增長麼?勸君謹慎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