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三國良將系列之曹彰(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曹彰重大事件之四——千里奔長安

上一篇講到曹彰大破烏桓、鮮卑的聯合叛亂,平定北方局勢,本期繼續講曹彰之後的相關歷史事件。

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當曹彰在北方勝局已定,他的父親曹操在西面的漢中卻與劉備陷入膠著狀態。隨著夏侯淵戰死,漢中之戰的主動權掌握在劉備手中,曹操儘管親臨前線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劉備依仗有利地形嚴防死守,不時趁曹軍修整時還主動出擊進行騷擾。

有一天,劉備穩坐於定軍山上,派義子劉封下山去挑戰曹軍,劉封來到陣前賣力叫陣。曹操親征至漢中,劉備竟然派乾兒子去挑戰,擺明在羞辱曹操。曹操氣得大罵:“這個賣草鞋的小兒,竟然讓個假兒子來我陣前挑戰,欺人太甚!等把我家黃鬚兒叫來,看怎麼收拾你!”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火冒三丈的曹操派人傳召曹彰前來漢中。曹彰當時還在幽州代郡,距離漢中直線就有兩千裡之遙,等命令傳到代地曹彰再趕到漢中,一來一往再快也要兩個多月。曹操三月到漢中,五月份便已決定撤退。曹彰星夜兼程趕往漢中,到長安時得知曹操已經撤軍,於是留在長安迎接父親。

《魏略》載: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

曹彰與劉封未能正面交手,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

《三國志·曹彰傳》載:彰自代過鄴,太子謂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見上,宜勿自伐,應對常若不足者。”

這段史料講的是,曹彰半路經過鄴城去見曹丕,聽說曹彰要去見父親,曹丕對曹彰建議道:“老弟你剛剛建功,現在馬上要去見父王,切記不要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回答父王的問題時一定要謙虛謹慎才是。”

曹彰到達長安後,按照曹丕的建議,把勝利都歸於部將的功勞,曹操聽後非常高興,用手摸著曹彰的鬍鬚稱讚道:“我的黃鬚兒有出息了!”

這段記載給人的感覺,是曹氏父子、兄弟之間濃濃的親情,曹丕不僅沒有嫉妒曹彰的軍功,反而幫他出主意討父親的歡心,表現得非常大度。

在上一期筆者分析過,曹彰很有可能作為曹操激勵曹丕的角色而未被第一批(216年)封侯。當時曹操也對曹植說過:“我當初做頓丘縣令時,不過二十三歲,每當回想當年做過的事都能無愧於心。你現在也是二十三歲,也要努力啊!”這種帶有明顯示意的話語。

也就是說,在216年時儘管曹丕被任命為副丞相,但曹植與曹彰都未完全排除在繼承人候選之外。但這段時間很短,在217年,曹丕就被正式立為太子,所謂的儲君爭奪戰滿打滿算不到兩年。

曹植是否真的有機會,尚有爭議;但筆者認為曹彰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的希望。作為一母所生的親兄弟,曹丕很清楚曹彰這個弟弟滿腦子都是當將軍打仗的想法,對於政治基本一竅不通,所以沒有把曹彰視為對手。

更何況,曹彰本傳既然能將曹丕對曹彰的建議流傳下來,這更像曹丕為自己樹立形象採取的以退為進之策。曹操當面聽到曹彰的謙虛之詞,想必不久就會得知這是曹丕的主意。到時候,曹丕心胸寬廣,兄弟情深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這對曹丕也是大大的好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曹彰重大事件之五——曹操去世,將軍夢斷

北伐烏桓建功後的曹彰可謂春風得意,父王曹操喜愛有加,兄長太子曹丕也相處和睦,看起來曹彰的軍事生涯將前途無量。然而,生在帝王家的曹彰註定不會是普通將領,他的言行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偏偏不久後的一件大事上,曹彰判斷錯誤,直接斷送了他的前途。

前面講過,漢中之戰曹彰沒來得及參戰,被曹操任命為越騎將軍,留在長安駐守。而曹操則馬不停蹄趕往洛陽,忙於應對東線孫權的進攻。孫權消停沒多久關羽又在荊州發動北伐,水淹七軍把曹操驚出一身冷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剛剛平息荊州局勢,已經六十六的曹操支撐不住,病倒了。同月,曹操去世。

《三國志·曹彰傳》載:太祖至洛陽,得疾,驛召彰,未至,太祖崩。

這句記載可謂是曹彰命運的轉折點,留給後世許多猜測。曹操為何病危之際急召曹彰?是要傳位給曹彰嗎?

裴松之注引《魏略》載:彰至,謂臨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另據曹植相關史料記載,當初關羽北伐,曹操有意讓曹植帶兵救援曹仁,因曹植醉酒誤事而未成行,所以曹植當時就在洛陽,曹彰剛到洛陽便對曹植說了上面“欲立汝也”的話。曹植大呼不可,以袁氏兄弟故事作比,拒絕了曹彰。

還是根據《魏略》所載,曹丕繼位後,按照制度曹姓諸王應該回到自己的封地。曹彰自恃軍功在身,軍權在握,天下仍然戰爭不止,覺得老哥曹丕一定會重用自己,結果曹丕沒有開任何特例。

這對曹彰是致命打擊,從小立志做大將的曹彰餘生只能在自己的封國困守,不要說帶兵征戰,連封國的地界都不能隨便越過,志向遠大、性格剛猛的曹彰如何接受?曹植的失落之情因其詩篇被後世廣為同情,曹彰雖然不擅文采,其內心之痛苦不會比曹植差半分。

即便後來曹丕給曹彰封萬戶侯,對曹彰來說也毫無意義。曹彰性格直率,絲毫不掩飾內心的不滿,每當其他諸侯王路過曹彰的封國中牟時,“皆畏彰之剛嚴;每過中牟,不敢不速”。曹彰不敢對已經是皇帝的曹丕發火,只能把脾氣發洩到其他人身上,搞得其他諸侯王都很怕他。

曹丕無論對曹彰、曹植或者其他兄弟,態度都是一樣的,用制度嚴加約束,未經批准不得越封國一步,至於入朝為官?想都不要想。曹丕的政策斷絕了外戚干政的可能,卻也自斷臂膀,失去了宗族力量的拱衛,曹氏宗親的政治影響力極速萎靡,給司馬家族的崛起埋下禍根。這是一個更加複雜的話題,本篇文章就不過多探討了。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曹植

曹彰重大事件之六——繼承者們的糾葛

說回曹彰,他怎麼知道曹操有意讓曹植繼位呢?曹彰未能見曹操最後一面,且不說讓使者傳信有洩露的風險,病危的曹操也不可能有精力寫密信傳給曹彰。到底怎麼回事?

筆者認為,曹操從正月回洛陽到去世不足一個月時間,可見病情惡化非常快,彌留之際的曹操不可能還有精力去換太子,而且曹丕也並未出現重大錯誤,曹植之前倒是犯過不少大錯,曹操怎麼可能改主意?所以曹彰的話並非實情。

曹操叫曹彰前來的背景,是曹植已經在身邊,曹丕在鄴城。曹操叫曹彰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病危的父親想見兒子最後一面,這不是人之常情嗎?

很明顯,曹彰在撒謊。曹彰藉口曹操之意,其實是自己想支持曹植繼位。具體動機無從得知,也許是兄弟之間太過了解,曹彰已經預計到曹丕當政的後果,所以鋌而走險吧。只是曹植在關鍵時刻頭腦保持清醒,才沒有重複袁譚、袁尚、袁熙三兄弟的故事。

以上是根據裴松之注引《魏略》的史料進行的分析,在曹彰本傳並未有相關記載,想必也是出於為傳主美化的考慮。但《三國志》中有其他傳記體現出當時的情形。

《三國志·賈逵傳》載: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這段記載體現出曹彰十足的魯莽,雖然他為了自己的前途也會耍些小手段,但實在不夠高明。曹彰索要魏王璽綬,被賈逵嚴詞拒絕,不論曹彰的目的為何,都是極為嚴重的問題,這擺明曹彰不支持曹丕。可現實情況曹彰與曹植都沒能力推翻曹丕,曹彰仍然不收斂,以至於他的想法被公開化。

《三國志·陳矯傳》載:行前未到鄴,太祖崩洛陽,群臣拘常,以為太子即位,當須詔命。矯曰:“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即具官備禮,一日皆辦。

這段史料講的是曹操去世後,大臣們認為曹丕繼位需要漢獻帝詔命,雖然只是走形式但也不能少,在陳矯力主之下未等獻帝詔命便進行了繼位儀式,曹丕後來對陳矯也是讚賞不已。哎?您是不是發現,這段話沒看出跟曹彰有什麼關係啊?其實大有關係!

陳矯說了一堆,其中“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當中的愛子,便是曹彰了。

與《賈逵傳》的引文結合起來,顯而易見,曹彰那顆不安分的心跳動得群臣皆知,都怕這位性格火爆的黃鬚兒搞出什麼大動靜,使曹魏內部“彼此生變”。曹操去世太突然弄得人心惶惶,青州兵已經敲鑼打鼓四散而去,這時手握重兵的曹彰如果不服曹丕支持曹植,整個曹魏將陷入巨大危機。

幸虧有賈逵與陳矯這些顧全大局的人挺身而出,使曹彰意識到繼位問題已經不可更改。加上曹彰確實沒有自立之心,既然大臣們不支持自己,曹植本人也沒有意願,曹彰最後還是及時懸崖勒馬,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曹彰這些糊塗的小動作遲早會傳到曹丕耳朵裡,精於算計的曹丕會無動於衷?所以,曹丕對宗族諸侯王的嚴格限制,是有其根源的。不論曹丕的出發點為何,曹彰的行為必然是曹丕重點考慮的因素。僅僅丟掉兵權賦閒在封國,曹彰還能以萬戶侯身份享受榮華,這個結果已經很好了。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曹彰重大事件之七——暴病疑雲

黃初二年(221年),曹彰進爵為公。

黃初三年(222年),曹彰被封為任城王。

黃初四年(223年),曹彰進京朝覲魏文帝曹丕,期間暴病身亡。在劉宋時期的小說集《世說新語》中,將曹彰之死描述為曹丕以毒棗謀害,卞太后欲救不成,後來還指責曹丕。小說寫得繪聲繪色,但終歸是小說。

筆者認為,曹彰死於突發疾病應是實情。

首先,曹丕已經稱帝有幾年時間,曹魏內部穩定,曹彰、曹植已經完全喪失權力,構不成任何威脅,沒有殺掉的必要。

第二,曹丕與曹彰、曹植都是卞太后所生,曹丕不可能不顧及兄弟之情以及母親的感情。曹丕與曹植之間確實有過短暫的爭奪,但曹植敗得很快,當時曹操還在世。實際上除了楊修、丁儀等極少數人被曹操處死外,繼承人的問題並未掀起太大波瀾。曹丕的陰險,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人們對文采斐然的曹植的同情,以及後世文學、影視作品的加工。

第三,曹丕真想殺曹彰的話,負責在封國監視曹彰的人隨時可以出手,有一萬種理由隨時可以殺,曹彰只能像待宰的羔羊。完全沒必要在曹彰進京拜見自己,並且兩人下棋時毒殺。這完全是小說情節,曹丕的智商不至於出做這種低級行為。

第四,整天寫詩抱怨的曹植都活得好好的,比曹丕還多活了好幾年,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曹彰又有什麼必須除掉的理由呢?

綜上,筆者認為曹彰的死不存在陰謀,只是突發疾病而已。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曹彰篇(下)

曹丕

曹彰短暫的人生是一出悲劇,立志為將的他偏偏生在帝王家,未來得及充分施展軍事才華便被剝奪兵權。有限的作戰經歷能看出曹彰確實有成長為名將的潛力,只可惜年紀輕輕只能禁錮於封國。曹彰生命的最後幾年必定鬱鬱寡歡,好比本應翱翔在天空的雄鷹關進鳥籠,他的過早離世與人生失意應該有很大關係。

令人倍感遺憾的黃鬚兒曹彰,到此就講完了,但三國良將的介紹仍在繼續,感興趣的話就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