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堰门村第一书记唐小娟:一朵杜鹃花 绽放“堰门”关

岚皋堰门村第一书记唐小娟:一朵杜鹃花 绽放“堰门”关

西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杨富琨)中秋,行走在岚皋县堰门镇堰门村的小道上,一路青山叠翠、绿树成荫、农舍错落、地肥苗绿,一点也看不出,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而有这一切变化,第一书记唐小娟可谓是卯足了劲儿。

2019年1月7日,唐小娟离开了工作5年的岚皋县医院,奔赴堰门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这份从没有接触过的“棘手”工作,这位29岁的90后女孩,一脸懵懂,却满怀信心和期盼。“要干,我就要干出一个样子来。”

一朵杜鹃花,悄然绽放在堰门山山卯卯。

岚皋堰门村第一书记唐小娟:一朵杜鹃花 绽放“堰门”关

舍下小家顾大家

“小娟,能不能到堰门村去任第一书记?”“我肯定去,绝不给单位拖后腿。”唐小娟斩钉截铁地表态。回想起2019年1月3日,岚皋县医院院长朱嗣国询问自己的一幕,唐小娟感慨万千:“当时胆儿真大呀!”

一周后,唐小娟交接了手头上的工作,带着衣物,来到了从没有到过的“边塞”之地。面对这个与紫阳县隔河相望的贫困小村,初到的喜悦瞬间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寂寞、无助、担忧。“全村194户5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04人,贫困发生率71%。虽然民风淳朴,但环境脏乱、盲目攀比、胡乱告状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才能旧貌换新颜?刚到那段时间,唐小娟每天都在入户走访苦苦思索。

正待她准备大展拳脚时,儿子的哭声将她突然羁绊住了。原来,那段时间为做好脱贫攻坚查漏补缺她取消了周末,恰逢丈夫到西安出差,婆婆在安康照顾生病住院的公公,三岁的儿子由于感冒未能及时治疗发展成肺炎,哭闹不止。在微信视频中,听到儿子不断的咳嗽声,看着吊瓶的液体一滴一滴流进儿子的血管,唐小娟瞬间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生活还得继续,工作还得做好。怎么办,看着无人照顾的“心头小宝”,唐小娟迫不得已,将孩子放在五个亲戚家轮流帮带,一家一天,周末就让丈夫带。暂时的困难解决了,以后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了再说吧,总有办法解决的。”那一瞬间,这个瘦弱的女孩,说话语气毅然坚决。

“她是用真情在扶贫,孩子还小又体弱多病,父母又有病,真是舍小家顾大家。”堰门村驻村工作队长黎朝新提起唐小娟,总是竖起大拇指。

脱下旧装换新装

“穿上红军装,比护士服还靓丽嘛,英气毕露。”2月30日,岚皋县医院帮扶干部陈刚在堰门村红军屋边,一边扯着红军帽,一边对唐小娟调侃着。谁也无法理解,为了“穿好”这身红军装,唐小娟付出了多少心血。

2018年以来,堰门村通过历史考证,推出旅游增收项目“红军道”,初来任职的第一书记唐小娟,无疑成为“形象大使”。“不能做表面上的花瓶,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来,把脱贫攻坚做实做细才对得起这身行头。”说到做到,从到村的第一天,唐小娟就入户走访、了解民情、宣讲政策、查漏补缺、整改提升、完善党建,一件事接一件事儿地做着。

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必须绘好“蓝图”。结合堰门村山形地貌,以唐小娟为成员的村两委班子,推行以种花增美、种树增绿、种果增收,牲畜进圈、垃圾进桶、柴草进院“三增三进”为抓手,以“种枇杷、猕猴桃、脆李三种果,栽小金瓜、佛手瓜、汉黄瓜三种瓜,喂三头猪,养三桶蜂”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同时大力发展观光休闲、电子商务、农家餐饮等特色项目,力争将堰门村打造成生态宜居村。

作为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之一的易地扶贫搬迁,唐小娟更是亲力亲为。那段时间,她每天往返民主、洄水安置点,督促装修进度。为了帮贫困户节省成本,她和工作队成员既当“搬运工”又当“清洁工”,力所能及地做好一点一滴。后来,成立了入住情况自查组,采取查看电表水表、居住卫生环境等方面,核查是否有居住痕迹,最终使堰门村46户搬迁户入住清零。

为改变村风村貌,唐小娟与驻村工作队成员修订完善了《堰门村村规民约》,制定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细则,逐户宣传以“诚、孝、俭、勤、和”为内涵的新民风,逐户宣讲“三改一建”的重要意义,集中整治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现象,发动养殖户在安置点空地集资合股修建水冲式化粪池猪圈,创新推出定段分人管护、定人落实职责、定时考核督查、定期奖励表彰的“四定”公路管护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堰门村的新气象。

一年来,堰门村发展蚕桑400亩,完善村级道路14公里,评选脱贫标兵6名,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次,组织爱心人士为爱心超市筹集物资2万余元,群众年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以上,老百姓的笑容越来越多。

放下针筒拿话筒

“这是我们堰门村的土鸡蛋,土鸡土鸡蛋。”7月1日,随着唐小娟一声吆喝,正在红军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万科集团员工围拥而来。短短半小时,1000余枚鸡蛋抢购一空。“有你这么敬业的第一书记做代言,回头我们将发动公司员工积极购买。”当时,买下一盒鸡蛋的万科集团一名员工说。

“没想到第一书记也有名人效应。”事后,唐小娟好像感悟到了什么。从那以后,她就做起了全村的鸡蛋推销员。通过她口口推荐和微信朋友圈推销,堰门村的土鸡蛋短短三个月销售3万余枚,销售金额高达6万余元。“现在老百姓家里只要有土特产,都会给我打电话帮忙销售,我还真成了‘代言人’。”谈起这些琐事,唐小娟满脸自豪。

做“代言人”也有“上瘾”的时候。今年7月,唐小娟承担了堰门村新邦农林举办的“弘扬双拥 欢庆“八一” 新邦农牧 乡情乡韵”活动主持人,“代言”的2000斤黄桃半天销售一空。今年8月,在岚皋县“万企帮万村 ”消费扶贫活动中,唐小娟又“代言”了堰门村的蚕桑,获得在场消费者一致认可。“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让堰门村的鸡蛋、土鸡、黄桃等土特产全部销售,一点不比明星代言差呀。”堰门镇党委书记陈双说。

为了把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变成真金白银,唐小娟发动自己亲戚、朋友、同事,请求他们推介购买。在岚皋县医院开展的“帮扶心连心 消费助扶贫”活动中,她通过前期精准策划,把贫困户家的粮油、肉禽、蔬菜及干货带到医院大门口售卖,仅5个小时近2000斤的农产品抢售一空,销售2万余元。随后又在朋友圈推销,利用亲戚朋友联系订单,帮助堰门村售出土鸡蛋、土鸡、腊肉约5万余元。

看着妻子每天风尘仆仆,丈夫王晟杰经常打趣道:“你是不拿针筒打针了,又拿起话筒卖东西,有意思!”“脱贫攻坚的路还很远,真正带领百姓富起来,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唐小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