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耶古城與裡耶秦簡:填補了史書關於秦朝歷史的空白

裡耶,位於湖南省武陵山脈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土家語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奇特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神秘的秦朝歷史。雖交通暫時不便,但古文化原貌保存較好。

裡耶古城與裡耶秦簡:填補了史書關於秦朝歷史的空白

史書記載,裡耶於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置裡耶塘,並漸成集市。憑藉其優越的交通位置、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曾經十分繁榮的貿易,裡耶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裡耶屬龍山南部第一大鎮。

裡耶古城和秦簡是“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裡耶古城為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同時,與鳳凰古城、老司城共同被評為湘西旅遊經濟圈中的三塊金字招牌。

裡耶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有夯土城牆、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佈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南北長210米,東西殘寬120米,面積2萬餘平方米。

呈方形,其形制、結構和佈局都很講究,修有城牆城壕,從城外的居住區和城內的高規格建築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陶製的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古井及竹簡、木牘、銅器、鐵器、陶器和石、蚌、麻製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人們的生活設施及軍事設備已相當完備。此城應是戰國時期楚國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來開疆闢土和抵禦秦國的進攻。

裡耶古城與裡耶秦簡:填補了史書關於秦朝歷史的空白

裡耶古城的北城牆和西城牆保存相當完整,城牆高2米,底部厚24米,系夯築而成,牆兩面護坡用大卵石壘砌。據考古專家對北城牆百米探方解剖得知,該城牆曾經楚、秦兩代修築,第一次是戰國時期修築的軍事城堡,延續至秦漢才漸成形制。在古城牆外有6米寬、3米深的護城河,形成有城有池,固若金湯的防禦格局。

戰國末年,秦國大軍從烏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軍被迫東遷,這座古城就被放棄了。除這座歷史從未記載的古城外,裡耶鎮還發現了年代分別為西漢和東漢的2座古城,而在整個酉水流域,共發現了4座古城,共涉及古城遺址、古墓葬79處。

裡耶古城與裡耶秦簡:填補了史書關於秦朝歷史的空白

在2002年的考古發掘中,裡耶一號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簡牘近3萬枚,文字為篆書體;也有隸書體的,有的還記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訣,這比1996年12月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簡牘還早幾百年。在此後的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一些簡牘,由洞庭郡遷陵縣裡平凡的大小官員日復一日書寫,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羅萬象。

簡牘涉及到戶口登記、土地開墾、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津渡、郵驛管理、奴隸買賣、司法文書、刑徒管理、祭祀先農和相關政令文書。由於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暫的歷史,文獻記載不多,保留下來的遺址也很少。

裡耶古城和秦簡的發掘,填補了湘西地區乃至全國秦漢時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成為研究秦史的最關鍵性的資料,彌足珍貴。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梳理現有建築行業的亂象和文化的缺失與斷檔,最大程度創造集多種功能和需求為一體的建築文化實體空間。強勢連接建築、文創、文化行業上下游企業和專業學術人士,聯動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共同傳承建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