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祕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隨著科技的發展,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給孩子講故事的時間越來越少,更不要說有什麼好的秘籍了!實際上將孩子送去各種的興趣,花那個閒錢還不如多陪孩子讀幾本書,給孩子多講幾個小故事。

上個週末,有位媽媽講到自家孩子愛讀書,眼神都是光:"我家孩子可愛讀書了,老讓我帶他去圖書館。"她家的孩子很乖巧,又白淨禮貌,可把我們這群媽媽羨慕壞了!

"真是羨慕你,有個這麼聽話的孩子,我家孩子逼著他看都不肯!""是呀,我家也是,一拿書本就犯困。""那你有什麼好秘訣沒?"

"嗨,那有什麼秘訣,就是多陪孩子讀書,我經常給他講睡前故事,可能薰陶久了也就喜歡了!"

是的,給孩子講故事也是一門技術活,看著孩子聽故事時那專注的小樣子,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讓我們先來看看"讀書"的好處,再細看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吧!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為什麼要給孩子"讀書"?

  • 長知識,開眼界,明事理

父母是否能經常給孩子講故事,直接影響幼兒的詞彙量,這種幼年的差異被稱為"word gap",在未來的成長中拉開孩子們的差距。這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孩子聽你講故事的同時,會接觸到不同的詞彙,認真的聽你講,專注的思考並且嘗試自己去理解消化。當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會達到質變,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處事能力給予雄厚的支撐。

在聽某個故事的同時,孩子會了解到原來灰熊冬天要冬眠,海水是鹹的,南北極會有極晝極夜的現象;輸入知識的同時,也讓孩子在小小的故事瞭解到這個世界這麼寬廣。

"你說,兔子先生因不因該拿了狐狸的蘿蔔呢?"引導孩子明事理:"不可以,兔子先生做錯了,不能沒經過別人的同意就亂拿!"

  • 感受父母的愛意

幼兒是很享受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光,親子間的閱讀,父母讀給孩子聽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是飽含父母的愛意。孩子自然的聆聽,童年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治癒孩子的一生。

那麼父母也要注意了,想要喚起孩子真正的讀書興趣,最重要的就是要從孩子的喜愛入手,找到他們真正的興趣點。

比起看電視和玩遊戲,他們會更加享受這種綜合性的美好聽故事體驗,優質的父母陪伴誰也不能代替!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 聽故事是最初的閱讀形式

大家都知道,閱讀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效率一般都不會差!重視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的同時,父母也要將講故事作為雙方的互動,而不僅是單方面的輸出。

這種有愛的互動模式就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閱讀模式,雖然孩子只是在聽,沒有自己去看字,但是我們就是在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呀

就像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所講:想要孩子喜歡書,可不是靠文字和圖畫,而是要靠耳朵。孩子從小被"故事喂大",享受那個過程,長大後才會愛上讀書。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專業資深的超級故事爸爸---張大光!

這位專業又資深的超級"講故事"爸爸是---張大光。

他是臺灣第一位以"講故事"收穫矚目的創業成就,創辦了世界上的第一所故事屋,引領了講故事的新風尚。

這位超級故事爸爸用獨特的繪本故事和其故事道具的設計,在修飾以高超的講授技巧,讓張大光成為了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故宮博物館、麥當勞和學校等機關和企業的,金牌社會組織的故事會首席培訓師,每一年受邀的演講多達130場。

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張爸爸教你陪孩子玩故事》,《音樂魔法故事屋》和《不教孩子,直說故事》等。

張爸爸的講故事密秘籍其實也很簡單,從聽說讀寫這四個順序循序漸進,自然過渡,讓孩子慢慢愛上閱讀。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快來學習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

  • 4歲前的聽

這個時候父母的講述是孩子最好的閱讀啟蒙時期,讓孩子在媽媽的訴述中感受書中的神奇,每個故事的不同之處。

張老師說,和幼兒講故事時常常都會被打斷,不要緊,面對孩子的疑問停下來,聊聊他們的問題。不要一下子將答案就告訴孩子,父母掌握語言的魅力,提醒的引導。在這樣的探討尋求答案的過程,不斷地刺激寶寶的語言系統和信息轉化系統。

一問一答,有邏輯的對話環境,促進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發展。

父母不要單純的讀文字,適當的表情和情緒變化,甚至是誇張的肢體動作都可以讓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故事就在身邊發生著。

在孩子大概3至4歲左右,就可以看著簡單圖片聽媽媽講故事了,父母就不要看文本了,自己組織語言看圖說話再配有即興的表演,趣味性強還能讓孩子聽懂看懂圖片裡的故事。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 5至6歲的"圖文"講故事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激發他們的文字敏感性和趣味性,文字是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基礎。很多父母有過抱怨,孩子上一年級了,還是喜歡聽故事,根本就不肯靜下心自己去看繪本,很依賴父母的講解。

5歲起孩子就開始對優美的文字感興趣了,父母不用逼迫孩子看滿是字的書,可以順著孩子的認知發展來有意識的引導。好比如:"你看,小貓咪不小心跌落在河裡了,他應該講什麼?"然後指著圖片上的文字,"救命啊!快來救我!"給予鼓勵:"真棒!寶寶很厲害,那在一旁的小狗應該怎麼說?"孩子思索:"嗯,不要怕,我這就來救你了!"

他們想要認字,但是純文字又太枯燥,父母就得結合圖文講故事了

  • 6歲後的停頓和聯想

6歲後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知識庫裝滿了信息。他們的閱讀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可以獨立的看完一本簡單的繪本或者是小故事。

父母就可以講到高潮的時候停下來,孩子的慾望被放大,迫切想要知道後續,"啊?那後面怎麼樣了?"

"你們猜猜看?想一想會不會有更好的方法?或者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寫呢?"

"嗯,不知道啊!我可以想想嗎?""當然可以!"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主動的去看書去借書,滿足自我的求知慾,還會進入思考的模式。

連愛因斯坦都講過:"父母想讓孩子聰明,就給他講故事;想讓他有大智慧,那就就講更多的故事吧!"張大光老師感嘆過,父母給孩子講故事也是一個促進親子感情的過程,父母可以通過書籍為媒介,一起交流和分享。讓雙方更加的瞭解,樹立良好正確的三觀。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