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这几天,看了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片子从比尔·盖茨的童年、原生家庭、婚姻以及和妻子创办的慈善基金会等多个角度,为我们揭开了他巨大成就和传奇人生背后的故事。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部和育儿毫不相干的片子,却带给了我颇多教育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它并不是一部鸡汤满满的成功学,相反,纪录片中展现的比尔·盖茨恰好证明了: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仅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的,时运、机会、家庭背景等等一样也少不得。

而在这当中,我最关注的重要因素,是他的父母,尤其是妈妈

看完这部片子,倒是在“怎么做个好妈妈”这点上,多出不少思考。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当然,我们无法忽略一个事实,比尔·盖茨绝不是一个普通人。

他智商160,自幼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秉,八年级的时候参加数学竞赛,超过了许多高年级的参赛者获得了全州第一名,SAT成绩1590(总分1600)。

记忆力超强,在微软的时候,能记下所有员工的车牌号,在停车场溜达一圈,就知道谁没来上班(求员工的心理阴影面积)。

阅读速度达到每小时150页,并且可以记住其中90%的内容……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这样的天才,会让我们拥有两个“痛的领悟”

1、自家娃是妥妥的普娃;2、ta大概率会过平凡的一生。

那既然如此,这样一部纪录片,又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样的育儿启示呢?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应该平庸”。这是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最深感触。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避免平庸,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实现的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比尔·盖茨启示录之一:阅读!阅读!阅读!

整部纪录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尔·盖茨那只不离手的帆布袋。

帆布袋里装着的,是他计划要读的书。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他因为要参加各种会议,经常满世界的飞,但不论去哪儿,不论多忙,这只帆布袋一直是他的旅行必备单品。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他的阅读主题相当广泛,有许多书都是在常人看来有些晦涩艰深的大部头,像是弗洛里达州财报,或是经济学、全球变暖气候分析等等。

但比尔·盖茨向来对复杂的东西情有独钟。他一旦开始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就会大量阅读该领域的书,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中整理脉络、发现问题。这样的阅读让比尔无论和别人聊什么话题,总是比对方懂得多。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他还为自己设立了“思考周”,称之为他大脑的CPU time。他会带着他的阅读帆布袋,到湖边小屋去过上一周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比尔·盖茨来说,这样没有别人打搅,通过阅读和自己、和整个世界单打独斗的状态,是让他

沉浸在思考当中,帮助他梳理想法的好方法。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我想,阅读的重要性,现在有许多家长都已经深知了,从这几次电商大促咱们推荐书单,大家的剁手热情就已经可以感受到。

不少老师都曾说过,那些喜欢读书,把读书已经当成某种习惯的孩子,在学业上也会相对容易一些。因为阅读是工具,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

但对于比尔·盖茨来说,阅读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纪录片里,比尔被问到:“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说:“大脑停止运作”。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对于比尔来说,阅读并非消遣,而是为了思考

这也在某些方面给了我们启示,在这个绘本、童书市场繁花似锦的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为孩子选书“剁手”之外,

除了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带着孩子共读之外,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和引导。

比如,让孩子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与真实的世界、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结,如何通过阅读,带领他们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才是阅读带给孩子们的终极意义。

咱们曾经就这个问题详细写过一篇文,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查阅一下《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给孩子共读才最好》,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的灵感。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比尔·盖茨启示录之二:父母的“做”比“说”更重要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是幸运的,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很棒的原生家庭中。

比尔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位优秀的律师,母亲热衷于各种社区和慈善活动。在纪录片中比尔就曾骄傲的提到,自己的母亲在当年作为美国慈善总会有史以来第一名女性领导人,出席各种以男人为绝对主场的会议。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但我所指的“棒”不仅仅包括良好的经济条件,还有比尔父母对他的“身教”。

比起很多父母都看重跟孩子“说了什么”、“怎么去说”,比尔的父母都是行动派,他们更看重自己怎么做。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比如,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信、有爱的人,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

在比尔的童年里,随处可见父母温暖的、充满爱意的陪伴。

他说“母亲总是非常投入、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比尔的父母都非常重视给家人营造温馨而快乐的家庭生活,家庭影像中记录了他们陪着比尔和姐姐一起打球、玩耍的情形。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这些金灿灿暖融融的记忆,都汇成了比尔的人生底色,为他日后的成就提供养分。


比如,想要让孩子学会社交、培养情商,先要给孩子去创造各种各样学习的机会。

比尔儿时,是个内向的书呆子。比起与人交往,他更愿意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书。比尔父母选择“轻推”孩子的方式,并不是说一句“快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就把孩子独自推向“社交场”,而是亲力亲为,每年组织夏令营,邀请不同的家庭在湖边一起玩耍。

每个家庭发挥各自的特长,大家一起举办了网球赛、奥林匹克运动会、音乐会,一起比赛乒乓、游泳、划水,玩“圆石快跑”游戏。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为了鼓励比尔社交,比尔的父母还在夏令营中设计了“今晚去谁家睡”的游戏,通过抽签,让比尔可以有更多独自与朋友相处的机会。

比如,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乐善好施、有同理心的人,先要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比尔的成长,一路亲眼看到父母一直在帮助别人。父亲作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一直致力于消除社会上的不公平、不平等。

母亲更是一个温暖的人,对周围的人充满兴趣,表现出热诚与关爱。从辅导不能入学读书的孩子开始,再到走进单亲家庭,作为一名志愿者奔走于各种社区和公共服务事业中。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就像比尔的姐姐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父母,乃至整个原生家庭对孩子来说都是一股力量。

而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样子,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如果说天赋给予了比尔·盖茨理性,那他的父母则为这份理性注入了一些感性。

如果没有这份感性,也许比尔·盖茨仅仅是一个代码怪咖,是一个程序奇才,而不会成为现在这个通过技术、商业和慈善加速改变世界的人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亲密的亲子关系,比尔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在问到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是哪一天时,他回答说: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比尔·盖茨启示录之三:成功取决于如何对待挫折

纪录片的第三集,展现了一个陷入困境的比尔。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在这集快结束时,导演对比尔和妻子的慈善基金会所做的三个项目发起了灵魂拷问:

“在非洲进行的厕所革命,有希望,但太贵;想要消灭贫穷国家的脊髓灰质炎,花了上百亿美元,却发现病例有增无减;泰拉电力站因为毛衣战,和中国的合作告吹。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觉得,太难了,怎么一件都实现不了,我不干了!

原来,即便是如此睿智的人,也如我们普通人一样,处处充满艰难和失败。

但比尔的态度却令我佩服:

“也许有时候,你不得不说我们放弃吧。但很多时候,我却想说要变得更加努力。”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比尔选择“work harder”。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这样的抗挫力和成长型思维,是比尔的可贵之处,也是他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和他天生就是一个happybaby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他的父母在他的童年给比尔的精神世界打下了一个温暖、快乐的基石。

有人总说,想要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就要让孩子多受点挫折,不能让他们过得太顺利。

但在纪录片中,我却只看到了比尔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支持。

比尔因为天赋异秉,常觉得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他的父母没有说“你必须忍耐,你必须学会适应”,而是让他从公立学校转学,到私立的湖边学校。而正是这所学校,让他与软件程序结缘。

叛逆期的比尔,和父母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而比尔的父母,没有一味的指责孩子,也没有抱怨,而是选择全家一起去做了心理咨询,去试图解决这个冲突。

比尔的父母认为,这是全家共同的问题。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明白,不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境,但也都可以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不仅是比尔的父母,妻子梅琳达同样也是乐观之人,遇到问题就想解决办法,并且相信问题会被解决,这样的价值观在不断地感染、激励着比尔。让他在困境中,也能不断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去启发自己前行。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这样来看,让孩子明白:“世界很复杂,永远别低头。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让孩子拥有在挫折中恢复力量的弹性,应该是一项需要我们为人父母拿出比“提高分数”多几倍的精力去对待的“人生课题”。

(推荐阅读:《孩子总怕输抗挫折能力差?推动孩子成功的“成长型思维”可以这样培养》、《想刻意制造困难让孩子不再玻璃心?拜托,“挫折教育”不是你想的那样》)

有人觉得,这样的纪录片对我们普通父母来讲,根本没什么参考的意义。

首先,自己的娃就是没什么天赋的普娃一枚;其次,自己也做不到比尔父母如此优秀。所以,看过之后,要么徒增焦虑,要么直接放弃。

起初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怀疑。

但当我坚持看完之后,我的想法被结尾比尔母亲的那段话彻底改变。她说:

“每个人一开始,都要先给成功下一个你自己的定义,有了这些对我们自身的具体期待,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说到底,那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甚至不在于你给予了什么,而在于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那一刻我发现,经由他人遥不可及的人生经验,可以抵达某种澄澈,让自己明了自己的育儿愿景,也真正明白自己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怀有这颗初心,我们的育儿之路会不会变得更加平坦一些?

-END-

要想有个比尔·盖茨那样的娃,那先得去好好学学人家的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