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文写作研判的技巧

(作者/木林森)

浅谈公文写作研判的技巧

研判,就是接到文稿起草任务之后,对要安排布置的工作、对要阐明的观点、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的过程。这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准备阶段。研判最为需要的,就是作者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这也是一个逐步学习、逐步提高的过程,一时半会儿急不来的。那么具体什么东西需要事先研判呢?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务必在动笔前要弄清楚。

(想成为笔杆子,这门基础课不错!)

研判形势

即政治站位要高,要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市)区发展的高度和坐标系去思考问题,熟悉总体形势、重大战略、大事要事;又要立足本地实际,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角度,去把握具体政策、相关规定、有关要求。

研判情况

一是上面的情况,即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出台制定的一系列方针、路线、政策和作出的决策部署,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细则和要求;

二是下面的情况,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一线最真实的情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三是自己的情况,即对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安排部署、详细措施,以及工作进程、总体形势,要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深刻的了解;四是外面的情况,即要时刻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国、省、市及兄弟单位新近发生的重大事情,也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以知己知彼。

研判意图

有人说,什么是好材料?对上领导口味、符合领导意图的材料。这也充分反映出研判意图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动笔前,务必要认真研究、深刻领会本级机关和领导的意图,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严格遵循领导的指示要求,系统学习研究,必要时可面对面与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不偏离方向,做无用功。

研判要求

一是接到起草材料任务之前,要尽可能地搞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任务是什么、什么背景、什么场合用、要求是什么、受众有哪些等。如有可能,要把与起草材料相关的资料全部收集在手,以全面掌握情况。二是在听取领导修改审查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理解、体会思想、领悟要求,把意见和要求全部吸收进来,修改到位。必要时,可把领导意见全盘录制下来,事后再听录音,细细领会。

【更多公文写作干货,欢迎加入下方圈子,更多范文、素材、技巧与方法资源大汇萃】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