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的发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到了明代后期,国库收支是以白银为主,明代的白银,可以说笼罩在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为方便交易,"虽穷乡僻壤,亦有银秤" 。这在从欧洲来的传教士的记载中也可以证实。

明末,一位名叫拉斯戈台斯的神父记录下了以下这样的细节。他说:"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绞成大小不等的银块,再用戥子称出小银块的重量。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银子或者五厘银子,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从海外输入的白银连接着全球市场的生产和交换。大额的商品交换、广袤的市场,加剧了整个社会对白银的需求。

然而,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小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中国的银产量很低,那么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海外贸易 。晚明社会的白银主要来自日本和南美洲。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然而,实际上,在宋应星所处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外国银钱,除来自日本、琉球的白银外,更多的是源自秘鲁和墨西哥的白银。

明代小说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苏州府长洲县的商人文若虚去海外经商,到了一个名叫吉零国的地方。当地人使用印有龙凤纹、人物纹、禽兽纹、树木纹、水草纹等各种纹饰的银钱。文若虚便大量收购水草纹饰的银钱。故事反映了明代一个很客观的事实:白银从海外的输入。亚洲、欧洲、南美洲,彼此间因为海外贸易联结到了一起,而白银就像人体流通的血液一样,润滑着全球市场的生产和交换。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十五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欧的白银产量急剧增加。在1460年到1530 年间,在今天德国东部的萨克森、捷克中西部的波希米亚、匈牙利、奥地利的提洛尔等地,白银的产出上升了大约百分之五百,每年约九十吨。

日本的白银开采量在16世纪后期迅速增长。据估计,从1560 年到1600 年间,日本每年出口的白银约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公斤到四万八千七百五十公斤。由于可以获得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大量的中国和日本商人以及葡萄牙人,通过澳门和长崎之间的航道,把日本的白银带到了中国。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亚当斯密说:"砂石矿产物的市场,很少扩到周围数里以外,……而银矿产物的市场,却可以扩展到全世界。"这便是白银的优越性。据说,第一艘满载白银用以交换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西班牙大帆船,是在1573年来到马尼拉的。除了生丝和瓷器以外,出售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各色各样,包括面粉、水果、腌制的猪肉、活禽、坚果、家具以及价格低廉的小饰品。

中国的生丝、瓷器等商品,经由澳门、菲律宾的马尼拉等中转港,运往欧洲,而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到的大量白银,由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地运到马尼拉,陆续流入中国。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中国的澳门,构成了16、17世纪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大揭秘」3分钟带你了解,遍及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对这一说法的一种解释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货币 ;另一种解释是,中国人把白银用于置田买地,或者储藏起来 。美国学者弗兰克在其《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7、18 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量的白银流转的数字表明,15~18 世纪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