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精準脫貧,重在精細化。精細的核心是分析致貧原因,對症下藥。只有以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工匠”精神與“繡花”功夫抓細抓實每一項工作,才能精準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精準脫貧,重在精細化,用最小的付出,換取最大的成效。精細的核心是分析致貧原因,缺技術就要加強技能培訓,缺資金就要做好金融幫扶,因病致貧就要做好醫療救助;精準就是對症下藥,有勞動能力的推動就業,符合政策的積極幫扶落實。只有瞄準個體,實施“量身定做”,才能精準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我們只有以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工匠”精神與“繡花”功夫來抓細抓實脫貧攻堅,一村一村地精準施策、一戶一戶地對症下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各個擊破,才能讓全區貧困群眾如期脫貧,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讓更多的貧困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貴港市港南區位於廣西東南部,“十三五”時期,全區認定貧困村50個,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4萬多戶4.74萬多人。扶貧工作如何在精細精準上做文章,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今年10月,我再次到橋圩鎮錦垌村走訪。

我首先來到因學致貧的潘長君家。今年13歲的潘長君,自從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後,就和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無勞動力無收入是他家致貧的根本原因,保障生活、醫療、求學是他家的迫切所需。

我告訴潘長君的爺爺潘藹章,潘長君這學期安排在市裡讀書後,我去看望過他,小潘讀書很自覺,請他放心。同來的扶貧幹部告訴我,潘長君的奶奶張仕娣已經落實困難殘疾人每月80元的生活補貼,3名家庭成員也已落實B類每月648元的低保金。

保障潘長君順利完成學業,單單依靠政策層面的“雨露計劃”補助和教育補助各1500元顯然是單薄的。藉助社會力量,弘揚扶貧濟困、人心向善的傳統美德,既使愛心企業的社會責任得到體現,又為貧困群眾擺脫困境,是個雙贏的舉措,這個路子值得深入探討。此前,通過努力,我聯繫到愛心企業橋圩福祿好傢俱城和馬可波羅慈善基金會,每個學期開學前組織捐資助學活動。今年秋季,分別為潘長君捐獻愛心助學金2000元和1500元,捐資助學活動將持續至潘長君學業完成。

近年來,港南區嚴格實行“雙線四包”責任制,抓實控輟保學工作。2019年,全區4749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獲得各類教育資助407.86萬元,3044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獲得“雨露計劃”學歷教育補助513萬多元。

此外,醫療保障方面,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就醫保障方面,今年8月底,區醫保局和衛健局組織醫療專家免費上門做慢性病診斷鑑定篩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共鑑定篩查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4686名,上門服務132名,篩查確診患特殊慢性病群眾1186名,辦理慢性病證1186份。

在村民葉壽恆家裡,我一面完善扶貧手冊,一面和葉壽恆拉家常。

葉壽恆家脫貧前在八塘磚廠務工,由於路途遠,工作很辛苦,幾乎沒時間照顧家庭。他的妻子龐春梅在家務農,兩個孩子分別讀大學和高中,家庭收入低、支出大,需要幫扶的事項是實現有力的就業增收和教育扶持。

於是,我推薦葉壽恆到橋圩鎮木板廠工作。現在,工作地點離家近,早晚可以回家照顧家庭,空閒時間還能種糧種菜,每月基本收入都有3000元;龐春梅在橋圩鎮做零工,月收入1500元。

通過扶貧政策,葉壽恆家還獲得產業獎補優質稻補助2000元,兩個孩子獲得“雨露計劃”教育補助1500元和3000元。

近年來,港南區堅持在“拔窮根”的同時“種富根”,以產業為支撐,制定了《港南區貧困戶穩定增收扶持方案》,按每戶扶持2000元標準,對全區符合條件的9734戶貧困戶投入扶持資金1946.8萬元,由各鎮(街道)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扶貧產業基地,將貧困戶吸納到基地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使脫貧攻堅工作更加紮實有效。

(作者楊亞俊 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委書記)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