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說到象珠鎮,

  你首先想到什麼?

  老街,餛飩,古祠堂?

  鐵匠,老中醫,革命烈士?

  “綠得濃厚的山水田園,

  何時成為別人的詩與遠方?”

  詩人陳星光筆下的這片樂土,

  究竟有幾種模樣?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徐孝升 /攝

  今天,

  由永報君來引路,

  帶你們逛一逛這座生機勃勃的歷史文化古鎮。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程永豐攝

  在這裡,歷史不是沉悶寡味的,珍貴的老舊物件不再是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目之所及的一物一景,“古”與“新”逐漸在這裡碰撞、交融……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程永豐攝

  你好,我是象珠,

  這是我的名片。

  象珠

  出生日期:可追溯至晉朝

  前半生:曾是明清時期鹽運的交通要道,亦是永康(西北部)、義烏、金華三地上方巖進香香客的中心站

  家庭住址:永康市北部

  名字由來:位居象山、珠山之間,以珠峰為屏,寶帶河為魂,故得名象珠

  鎮域面積:85.78平方千米(下轄27個行政村)

  人口數量:總人口4.3萬人,外來人口2.1萬人

  鎮政府駐地

:清渭街村

  交通優勢:距城區10公里,往來便捷;東永二線省道和雙舟線穿鎮而過,四通八達

  關鍵詞:文化名鎮,工業大鎮,教育強鎮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王有云/攝

  象珠的“高顏值”

  既有青山,

  亦有秀水,

  登高鳥瞰風景如畫。

  象珠尖山

  王有云/攝

  象珠尖山是我市境內唯一一座獨自聳立的山脈(孤山),高300多米。它平地而起,山勢魁梧雄奇,有人戲稱它為永康的“富士山”。尖山狀似一頂明代的官帽,正巧山腰有座本保殿,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帽中央的玉石。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爬上山頂,有座九層高的佛塔,在塔頂可以俯瞰方園幾十公里外的風光。佛塔下方還有一座佛寺,裡面香火燎繞,寺鐘響徹四方。

  三渡溪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象珠鎮的一代代子民是在三渡溪水的滋養下長大的。三渡溪因後渠坑、峽源坑和橫坑三條溪匯合而得名。高峽出平湖,三渡溪湖被四面青山環抱,湖光山色相輝映。站在山頂遠眺面積廣闊的庫區,這面“母親湖”猶如一枚翡翠,賞心悅目。

  象珠的“老街記憶”

  有人說,

  永康現存最原始的老街僅餘2條:

  象珠老街和清渭老街。

  可巧,偏偏都在象珠。

  每個象珠人的記憶裡,

  都有一條窄窄長長的老街。

  象珠老街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胡竹梅/攝

  象珠老街全長約1000米,南北走向貫穿街區中部,北自奇一公祠,南至奇三公祠止。起初的象珠老街,路面由鵝卵石鋪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澆上了水泥地,如今又改造成青石板。兩側建築多為明清風格,種類繁多,包括糧倉、古民居、騎街樓、宗祠等。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田麗貞/攝

  據當地人介紹,古時象珠是永康四大集鎮之一,老街逢農曆四、九為市日,熱鬧非凡,現在依然可見當年的繁華景象。街道兩旁林立著理髮店、裁縫店、雜貨鋪、修鎖店等百餘間店鋪,手藝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原住居民則安逸地聚集在一起下棋閒談。

  清渭老街

  據《永康縣誌》載,明朝時永康設十二市,清渭街是其中之一。

  清渭街集市形成於明代,相傳舊時沿大路建屋,漸成長街。清渭老街寬三米許,長五六百米。它雖然沒有象珠老街那般氣派,卻別有一番韻味。兩側店屋的廊沿、馬腿、雕樑畫棟,楹門門面至今仍保留著明清建築式樣。

  象珠的“不動產”

  象珠鎮的建築肌理保留完整明晰,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

  不可移動文物共206處。

  壽常公祠:歷經磨難的“省保”單位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壽常公祠位於象珠一村,是象珠王氏熙一公門下第三房壽派的宗祠。宗祠的寢廳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祠堂主體拜堂(二進)是清晚期建築,正立面和第三進是民國時期改建和添建的。多年來,祠堂曾幾次險遭劫難,幸虧族人多方努力保護,得以保存至今。如今,已被評為省級文保單位。

  柏和常:240多年曆史的老明堂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田麗貞/攝

  象珠三村有座建於乾隆年間的明堂名為“柏和常”。“柏和常”構造獨特,要進入到“柏和常”老明堂,需要先從明堂左側北面的大門進入,然後右轉過條通道,才算是真正的院子正門。為什麼“柏和常”的大門要“多此一舉”先朝北開呢?相傳,象珠的水脈是自北流來,大門口朝北開,意味著財源滾滾,會給“柏和常”的住戶帶來綿延不斷的財富。

  齊家堂:全省唯一一座“五進民居”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象珠鎮四村的齊家堂五進古民居,於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建造,是浙江省唯一一座“五進民居”。整體建築坐西朝東,有廳堂十二間、樓屋五十一間、平屋四十二間、弄堂佔地十二間,號稱百念間。

  杏裡陳氏祠堂:永康最早的祠堂之一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杏裡陳氏祠堂建於明代晚期,是永康最早的祠堂之一。根據村裡宗譜的記載,這座祠堂建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祠堂佔地700平方米,仿“皇宮”建造,祠堂門前是蓮花狀的柱礎,門口上方有22根龍骨椽。以當時來看,相當氣派。

  八份裡:展現古人智慧的獨特民居

  這是一處讓無數觀者嘖嘖稱奇的雅呂村古民居。從高處俯視,這座建築呈“王”字形,據說只要前門和後門一關,外面的人就無法進入民居里面,是古人專為防盜防禦設計的。

  象珠的“真功夫”

  象珠鎮的傳統手工藝門類繁多,

  匠人如燈,照亮前路。

  名聲在外的百年中藥店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陳國勇/攝

  永康城裡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胎前產後清渭街。”婦女遇婦科疑難雜症,都要到清渭街問診開藥方。較為有名的中藥店有兩家。

  一家是應樹德堂藥店,是永康歷史最悠久的藥店,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另一家是擅長婦科、兒科的應蘭順中醫診所,應蘭順曾將藥店作為地下黨的聯絡站,為共產黨提供情報。現在坐堂的是其孫子應滔。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有趣的是,凡是來清渭街抓藥的,都要順便到“仙水井”舀走一桶水。這是為何?說來還有個故事。相傳,曾有仙鹿為了報恩,銜來仙草,投入這口應店井裡。於是,應氏先人得以憑藉仙水井的靈氣,治病救人。而用此“仙水”煎藥,往往藥到病除,喜添人丁。

  全年無休的打鐵鋪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老街上還有一家打鐵店也非常有名,店主叫胡巖獻。他和老婆兩個人,打了將近60年的鐵,胡巖獻被評定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永康打鐵”傳承人。雖然75歲高齡,胡巖獻現在仍然堅持每週7天、每天7點營業。

  錫雕宣傳展示基地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永康錫雕,俗稱“打鑞”,歷史悠久,是永康十大傳統五金手工技藝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象珠鎮的榮盛達錫製品有限公司被授予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基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象珠的“儀式感”

  循著年復一年的民間習俗,

  找尋前人的生活脈絡。

  “太公燈”:王氏子孫迎燈上山祭先祖

  每年的正月十八,象珠的王氏子孫要迎“太公燈”,以此紀念先祖、團結族人。“太公燈”的特別之處在於,長長的龍燈要迎上尖山,那場面真是極為壯觀。迎燈當晚可謂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都前呼後擁地忙著觀燈,甚至有不少別地的人趕來象珠一睹“龍燈登高”的風采。

  雅仁布龍:代表永康參賽獲金獎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雅仁布龍”又稱“板凳布龍”。傳統的雅仁布龍長56米,共19節,龍身、龍節俱長並在板凳上表演是其最大特色。永康文化工作者和當地民間藝人還對道具進行改造加工,設計編排了整套獨具特色的表演動作。2018年,雅仁村舞龍隊代表永康參加“歡樂金華”百姓文化節龍舞大賽,獲得金獎。

  “隔火燭”:九進居民迎除夕的百年傳統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在象珠二村和三村村民的居住地九進,有一項獨特的傳統習俗——“隔火燭”。每年吃完年夜飯後,村民們各自拿來一捆捆的柏樹枝扔進火堆,讓柴火越燒越旺。待火燒到最盛時,幾個村民拿起竹竿把火堆往上用力一挑,剎時一串串火星從高處落下,景象很是壯觀。

  據村人介紹,這項“隔火燭”習俗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以前,九進的居民每到山上砍柴,只要看到野生的刺柏,就會砍下先留存在家,以備除夕時“隔火燭”之用。堅持“隔火燭”是為了用熊熊大火告誡村民及後人,日常生活中不要玩火,安全莫忘。

  荷沅村滾叉舞:把武術變成藝術

  荷沅村有一支女子羅漢隊。自從她們在2016年的華溪春潮上演繹了“滾叉舞”後,這項獨特的文藝項目漸入人心。它是打羅漢中的傳統武術表演節目,源於明代名將戚繼光在浙東一帶抗擊倭寇而興起的民間習武活動。後來進一步豐富了舞蹈動作和隊形,配以慷慨激昂的音樂,通過滾叉、舞叉、擊叉、拋叉等表演融棍棒刀叉為一體。

  象珠的“明星村”

  象珠鎮內村風村貌怡然古樸,

  古與新在這裡碰撞交融。

  峽源村:鮮活立體的古橋博物館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從三渡溪水庫大壩過穿山洞往正北,再穿過一個山洞,行進約3公里就可見這個藏於深山中的古樸村落了。該村地處峽源坑,村以坑名,俗稱“八源坑”。村口的幾棵百年古樹訴說著峽源的悠久歷史。三渡溪從峽源村中間穿過,溪水清澈,終年發出叮咚的響聲。

  由於溪水的分割導致村落之間的交通不便,從元代至民國,村裡在300米長的溪流上建起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8座古橋,有蹬步、三折邊石拱橋、亂石拱橋、木樑石板橋等。早在1996年,峽源村就被浙江日報冠以美稱:“華東古橋博物館”。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上柏石村:村人為陳亮後代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上柏石村以陳姓為主,皆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陳亮的後代。村內近年考上大學的人數為全鎮之首,故亦稱狀元村。由於村民普遍學歷較高,文化修養較好,對文物遺存的保護意識也較強,村民共同籌款維修古建築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村莊一腳的道路兩側彙集了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典型民居,其建造工藝各不相同,村口建於人民公社時期的老糧倉也頗有特色。

  雅呂村:新農村建設的典型案例

  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雅呂村,現已成功創建了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並被評定為2018年度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莊,成功列入第七批(2019年度)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名單。

  走進雅呂,道路兩旁古樹掩映,與遠處的氤氳群山相呼應,美得像是一幅潑墨國畫。新農村建設後,雅呂的老房子漸漸淡出視線,而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房門窗則用了統一的仿古樣式。

  穿村而過的磻溪水清澈緩流,群群鴨子溪中戲嬉,架立其間的磻溪長廊宏偉壯觀。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雅呂的一座座老宅在講述著一段段精彩的陳年往事,記錄著雅呂先人的智慧與才智。而現代美麗新元素。花園式的生態洗衣房、精緻的農耕文化展示廳、後山公園、前山遊步道。

  象珠的“新氣象”

  這裡,

  有越來越多的明珠正在被更多人所知曉。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雅呂的美麗蝶變,

  是象珠鎮的縮影。

  如今的象珠各村,

  處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胡金奎/攝

  村裡的亭臺樓閣上,

  都掛上了繽紛彩燈,

  鄉村的夜晚不再“暗”了。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胡金奎/攝

  象珠的“志士仁人”

  象珠鎮是一方崇學重教和革命傳統的土地,

  孕育了一批好學、勇敢、堅毅的人民。

  一派文脈源遠流長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象珠鎮清溪初中連續多年重點高中上線率位列全市鄉鎮中學第一。這文脈的傳承背後,藏著“程榜眼”的故事。

  明代名臣、嘉靖八年榜眼程文德的墓就在這寺後山麓。在近三十年的從政生涯中,程文德對教育情有獨鍾,曾創建或主講多個書院。他所創辦的龍岡書院就是清溪初中校園內,逝世後便棲身於此。

  烈士精神銘刻在心

  呂思堂,1895年出生於永康派溪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與豪紳、反動派做鬥爭。1930年10月犧牲。1989年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象珠的“好味道”

  這些耳熟能詳的象珠滋味,

  你都吃過嗎?

  象珠發糕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時光流逝,但象珠發糕仍是記憶中的味道。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清渭街餛飩

  傳承三代的應家餛飩。

  荷沅年糕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荷沅目前有四家年糕製作廠,廠量和銷量節節高升。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苔川粉幹

  攤曬粉幹

  清溪黃

  

  

這裡是象珠,最具煙火氣的兩條明清老街,你走過嗎?

  銷往各地菜場的白皮黃瓜

  “金華八縣有永康,離城三十象珠莊。五龍落脈窩盤好,獅象把門氣勢強。東面尖山高千丈,南面水口造佛堂。西面一條胡薛嶺,北有三渡通凰崗。珠峰山麓建住宅,寶帶河畔植農桑。山清水秀風景美,林木果疏禽蓄旺……”

  一曲永康鼓詞,

  道不盡這個傳承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名鎮。

  這裡是象珠,

  你打卡了幾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