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中国的疆域是随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自然发展并受到历史、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在我国四千多年文明史中疆域的巅峰会出现在哪里呢,汉唐是一个高峰,元明清三个统一王朝的连续出现又是一个高峰。我们把各朝代版图拿出来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元帝国和清帝国是两个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不包含四大汗国的元帝国巅峰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清帝国的巅峰面积也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

对于历史上的元朝,它虽然通过武力攻下了庞大地盘,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国土中存在很大比例的羁縻地区,相当于国中之国,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甚至被许多民族认为是侵略者。此外,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领土和主权的概念才逐渐出现,我国的疆域才有了可以同全世界相比的参照和逐渐明确的位置,此前的记录很难得到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甚至难以区分扩张和统一的概念。而清代则在疆域面积、边疆管理和外交承认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下面进行具体论述。


1.清代在疆域面积上达到巅峰

清朝的前身后金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逐步统一黑龙江流域各部落,1635年漠南蒙古各部已经相继投降后金。1643年,清廷就已经占据北至外兴安岭,南抵长城,西至额尔古纳河以西,东到黑龙江口及库页岛的全部土地。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清末明初形势图

随着1644年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领的北京城,清廷就开始了逐步统一中国的进程。首先是消灭明帝国两京十三省剩余的抵抗势力,1683年平台湾,1691年的多伦会盟标志着清廷完成了对漠北蒙古的征服,1720年和1724年分别派兵平定西藏和青海地区叛乱,到乾隆年间先后平定西北地区的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一直到1792年平定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今尼泊尔王国),廓尔喀正式成为清廷藩属国。

经过先后几十年间连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付出重大牺牲的基础上,清帝国成为亚洲毫无争议的第一强国,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雏形。建立了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至萨彦岭,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海南岛和南海,东至日本海和东海的庞大疆域,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虽然嘉庆年间清朝国势开始衰落,但是并不影响它处于我国疆域巅峰的地位。从这个角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朝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富强作出了伟大贡献。当然,清军在战争中也存在民族政策粗暴等问题,在历史上为人所诟病,但是同历代各封建王朝相比,其民族政策巩固了边防,增强了凝聚力,保证了对广阔疆域内各民族的直接统治,依然比较成功。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清代巅峰时期地图

2.清朝的边疆管理水平达到了全新层次

通过对中国封建王朝长期以来历史教训的总结和自身实践经验的不断完善,清朝的边疆管理体系建设已经接近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极限。清朝在入主中原后做到了根据边疆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强化了国家统一。清廷先后制定了针对蒙古的《蒙古律例》,针对新疆回部的《回疆则例》,针对西藏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针对贵州等苗族聚居区的《苗汉杂居章程》、《官员失察汉民进入苗地处分例》等法律,对于边疆地区的法治化管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蒙古律例》和《回疆则例》

蒙古曾经长期是中原政权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先后组织八次北伐,明成祖朱棣先后进行了五次亲征,取得了许多战果,但是始终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清廷对于辽阔的蒙古地区地区采取怀柔政策,除了积极拉拢、联姻等政策之外,还采取了颁布统一法令、积极发展生产、改变原始生活方式等手段,使之逐渐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地王公和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升,这一点也得到了后世专家的认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国之柱石”蒙古贵族僧王僧格林沁多次痛击来犯的英法联军。一直到清朝灭亡的最后时刻,蒙古地区依然高度认同清廷的领导地位。这一成果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中华民族的最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满蒙联姻

对于遥远的唐努乌梁海地区,清廷将划定了次级行政区域,设置官吏管理,选拔兵丁到各地服役,对当地地理环境、人口组成和社会经济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据记载当地居民按时纳税的习惯一直保留到清朝灭亡当年。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唐努乌梁海位置

清廷还在西南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中央政府派遣的“流官”在当地的比例逐渐增加,将政府实际管辖之外的偏远地区设置设置行政区,实行有效管辖。历史上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迅速减少,极大的增加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控制力和的向心力。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雍正年间改土归流的主持者云贵总督鄂尔泰

当然,清廷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也存在局限性,控制蒙古地区汉人流入、东北地区长期封禁等政策使得人烟稀少,边防废弛,极大方便了北方敌人的入侵。直到晚清时期解除封禁,这一情况才得到一定缓解。

3.清代外交得到世界的承认

清代早期同沙俄划定了北方边界,于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北部边界,1727年签订《中俄恰克图条约》确定两国北部边界。由于清廷的让步,这两个条约损失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区域的丢失非常令人惋惜。但是,这两个条约确实是经过两国政府认可的平等条约,开创了划定具有国际法意义上国界的先河和得到外国承认的先例,向包括沙俄在内的世人明确了萨彦岭至外兴安岭一带属于中国的事实,清帝国也以中国这一正式名称出现在了世界面前,得到了沙俄的尊重。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康熙皇帝和彼得一世

我国东、南、西三面大小19个附属国早早被纳入了朝贡体系,这种万国来朝的气氛极大满足了清廷的虚荣感。值得玩味的是欧洲国家荷兰、葡萄牙、英国也在尝试着同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廷往来,希望通过开展贸易,获得利润。但是在清朝前中期,由于他们更多的被清廷认为是一个远方前来投靠的“属国”,而不是平等的贸易伙伴,因此双方很难真正的开展交流和贸易。

早在明朝时期,西方就有学者称中国为“中华帝国”,到了17世纪,“中华帝国”这一概念随着清廷入主中原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西方世界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英使马嘎尔尼访华

  • 中华文明至暗时刻的来临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蚀和清帝国国力的由盛转衰,一代王朝衰落的时刻不可避免的到来。18世纪英国先后征服印度半岛大部,开始觊觎清朝南亚属国,1823年武力进攻缅甸,1826年侵占不丹阿萨姆地区,1835年侵略孟哲雄(今锡金)大吉岭地区。同时,沙俄在向清朝中亚属国疯狂扩张,1822年正式吞并哈萨克汗国,正式成为唯一一个与我国西、北两面交界的国家。同时在东南亚地区,老牌殖民者荷兰逐步退出,英国殖民者的势力逐渐扩散开来。至此,我国西北、西南方向藩属尽失,国土直接暴露在了西方列强面前,中国处在一场血雨腥风的前夜。

逾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发展条件下疆域面积的巅峰何时出现?

英军入侵缅甸

边省者,中国之门户,外藩者,中国之藩篱。藩篱陷则门户危,门户危则堂室震。——《清史稿》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断攻击中国“外藩”的列强开始了直接攻击“边省”,因为中国自然发展的道路被西方列强打断,我们的土地受到列强侵占,我国疆域不能完全呈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更不能代表中国疆域的巅峰,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人的一致认可。因此,我国疆域的巅峰应当出现在1840年以前。

日本学者杉原熏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因此,我国封建社会自然发展所能达到的疆域巅峰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20年代之间。到1820年,清朝国力虽有下降,但是四海藩属依然认同清廷这个“天下共主”,清廷实际占有面积达到最大,藩属国数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成为中华古代史中最为亮眼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