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第一架F22戰鬥機服役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中,陸續又有3款四代隱身機服役,分別是F35、殲20和蘇57。雖然正式服役的只有這四款,但目前正在建造或準備製造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卻不在少數!這其中,殲31是最為成熟的一款!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其他的四代機制造方案,大部分到現在也沒有啟動,原因無非是技術障礙。四代機的製造門檻非常高,大部分根本不具備製造隱身機的技術實力。近日,越南也展示了自己的四代隱身戰鬥機方案。這款四代機先後被命名為VSF,從VSF項目的設計草圖可以看出,這款隱身機外形與F22幾乎一模一樣,但此次VSF的具體數據並未公佈。F22是一款重型四代戰鬥機,VSF可能只是一款輕中型四代戰鬥機。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越空軍原本對四代機的需求並不急迫,其空軍整體實力在周邊來看屬於較強的。但近些年除了殲20服役並穩步量產外,其周邊四代機也漸漸增多,這下越空軍有點坐不住了!尤其是殲20的出現。越空軍在規模上無法與我們保持一致,所以其多年來一直努力在主力機型的性能上不落後。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殲20服役後,顯然是越蘇27和蘇30在性能上無法相比的,這也是其急急忙忙拋出四代機制造計劃的主要原因。越空軍對VSF的要求很明確,那就是整體性能向殲20看齊,不過,拋出一個四代機方案容易,真要製造起來,越有這個技術實力嗎?簡單看一下製造四代機的門檻有多高。四代戰鬥機所需的雷達、航電、武器系統,越南都製造不了,不過這些可以引進,那麼,買也買不來的有哪些呢?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首先就是風洞!一款現代化的戰鬥機必須要經過風洞對氣動外形的上萬次嚴格測試,缺少這個步驟飛都飛不起來,但越南現在顯然沒有任何風洞建造能力!風洞的建造不是挖個坑那麼簡單,僅風洞這一點就卡住了!其次是隱身塗層,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寥寥無幾,而這又是隱身戰鬥機的必需品,只靠氣動佈局隱身,效果會大打折扣。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除了風洞和隱身塗層,VSF的機身也是個大問題,總不能製造一款隱身機到後來機身也需要購買吧?但越並沒有製造四代機機身的生產線,現在開始組建也不行,因為其三代機生產線也不具備!這樣看來,VSF項目的製造基礎幾乎等於零!因此,越選擇了另一個方案,那就是和韓國聯合研發。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韓此前和印尼開發了一個KFX隱身機項目,後者退出後,這一項目事實上也就停止了,這也從側面解釋了為什麼VSF項目外形與F22相似的原因,因為韓KFX外形基本就是F22的翻版!越打算由韓提供技術支持,使早期VSF項目的國產化率能夠達到40%,並且在未來10到20年內實現完全國產化,這個計劃是不錯的,問題就在於,韓事實上也不具備四代機制造能力,就連KFX項目本身也需要藉助大量外部技術支持。

外形與F22極為相似,性能向殲20看齊

到現在為止,韓僅有三代教練機的製造能力,其出口的T50戰鬥機其實就是一架教練機。越空軍把VSF項目押在韓身上,基本就決定了這款隱身機在可見的未來是飛不起來的!四代隱身機的製造門檻並沒有放低,隱身機的製造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實力,具備這種實力的屈指可數,除了技術方面,還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支撐!越空軍若想裝備四代機,最實際的方法就是引進!幾年前剛剛具備蘇27維護能力的越空軍想自己研發四代機,難度可想而知。(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