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農村經濟這盤棋 河北武邑縣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河北省武邑縣龍店鎮西王孝村通過平整廢棄窪地,開發集體土地100畝,成功立項“食用菌種植項目”,組建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建成佔地15畝的食用菌制種基地和佔地550平方米的食用菌制棒車間,分三期建設食用菌大棚50個,在壯大集體資產的同時,帶動60多名貧困戶就業,人均增收1.2萬元至2萬元。在武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下活了農村經濟這盤棋。目前,這項改革讓80%的農村集體經濟得以壯大。一般的村集體增收在2萬元至5萬元,基礎好的村集體增收達8萬元至10萬元。

2018年6月,武邑縣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級產改試點縣”,他們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緊扣“精、實、準”精準發力,從頂層設計上高位部署,對村集體土地、林地、建設用地、廠房等所有資源資產進行精準測量。同時對轄區內的52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逐村進行自查驗收。截至2019年3月底,全縣524個行政村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6.15億元,土地面積108.10萬畝,其中農用地87.10萬畝,建設用地15.18萬畝,未利用土地5.83萬畝,未利用地面積增加2萬多畝,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極”。

為了有序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該縣確立了“試點先行,典型引領”的改革思路。經過深入廣泛論證,選定了涉及全縣9個鄉鎮的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經濟一般村3個類型共計9個改革試點村,著力打造先行先試示範點。

作為第一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武邑鎮李家莊村已經嚐到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甜頭。“你看,這是村裡的130畝集體果園。種的是‘天紅2號’,已經被武羅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包租,每年每畝租金1800元。村民們的分紅就來自這片包租的土地。”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群生說:“集體經濟賬目清了,村民明白,幹部清白,幹群關係更融洽了。”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效盤活了集體存量資產,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發展活力。改革開展以來,武邑縣著重對低價承包、一包多年等不合理土地承包合同進行了再估價再審核,從提高承包費標準、縮短承包年限入手,増加全縣村集體收入360餘萬元。該縣還通過市場運作等形式,使原有的閒置半閒置資產重新釋放經濟紅利。龍店鎮黃口村、朱莊村的大棗全國馳名,但由於管理缺失和病蟲害,近幾年幾近絕收。為保護好這一集體資產和地域品牌,縣裡將700畝棗園8000棵棗樹進行集中流轉,封閉統一管理,大力實施黃口大棗生態修復工程,取得初步成效,預計2020年收入可達60萬元以上,2021年收入將達120萬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