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臨近年末,各房企在為業績做最後衝刺的同時,也在開始做來年規劃。對房企來來說,千億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然而,明源君與部分房企老總交流的時候,他們卻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現在千億銷售額已經不算什麼了,千億租金收入才是真的牛!


現如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中,充斥著大量收租生活的劇情,引發人們的大量圍觀。對個人來說,收租可能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活”,可是,對房企來說,想要通過收取租金獲利,卻是一件非常高難度的活。年入千億租金,比年銷售額萬億的難度還要高!

單個企業銷售規模過萬億,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實現,千億租金比較難,但也會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實現,無非是誰實現的問題。屆時,你家房企排名第幾?



千億租金收入企業

未來5年就會出現

11月13日晚間,華潤置地公告稱,前10月其投資物業實現租金收入約100.5億元,同比增長30.1%,提前達成百億租金收入目標。自此,華潤置地成為繼萬達商業後第二家租金收入破百億元的國內房企。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相比大多數房企,華潤置地推進“租售並舉”模式比較早,2005年就確立了“住宅開發+持有物業+增值服務”的差異化生意模式。

年報顯示,2008年,華潤置地出租物業的營業額為9.67億港幣。2018年,華潤置地的租金收入為95.2億人民幣,換算成港幣約為110億港幣,10年增長11倍以上!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當然,2008年距離進入持有物業經營領域的時間較短,基數還比較小。不過,從近年來的數據來看,其增長的勢頭也比較強勁。2014年,華潤置地的租金收入50億人民幣出頭,今年1-10月的租金收入已經破百,全年數據較2014年翻番毫無懸念。

除了收入增加外,投資物業毛利率也不斷走高——從2015年59.6%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67.6%(開發物業的毛利率為30%-40%)。


華潤置地投資物業租金收入情況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中金公司預計,華潤置地租金收入2020-2021年複合年增速將接近20%,今明兩年租金收入都將貢獻大約17%的核心淨利潤。鑑於華潤置地手握大量持有物業土地儲備,未來成長的確定性很強。

當然,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速,距離千億還有比較長的距離。相比之下,萬達的租金收入不僅體量更大,近年來的增速也更快,最近4年淨增長200%!

因此,今年1月12日王健林在大連萬達集團2018年的年會上做報告時指出,再過幾年,萬達租金收入如達到千億,單憑這一條,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根據萬達商管披露的數據,其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30.48億元,同比下降36.19%,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94.85億元,同比下降34.94%。對此,不少人認為,萬達商管的牛皮是不是要吹破了?!

並非如此。萬達商管營收及利潤下滑,主要是銷售物業收入下降所致(今年上半年萬達商管物業銷售約134.44億元,同比下降61.81%),報告期內,萬達商管的商業板塊表現依然穩健,其中,投資物業租賃收入同比增長20.09%至171.82億元,毛利為133.01億元,同比增長14%;酒店運營業務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30.17%,毛利潤約3.29億元,同比增長66%!

未來,如果萬達商管的物業租賃收入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速,那麼只需5年左右,年租金收入就可以破千億!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明源地產研究院

租金規模想快速上百億或千億

必須要同時具備幾種能力才行

除了萬達商管、華潤置地,紅星美凱龍、保利、富力、龍湖、大悅城,凱德、嘉裡、新鴻基等表現也不錯(如下圖所示,內地房企及外資企業中,租金收入都佔運營收入較大比例,其中內地房企比例達78.7%,外資房企則為87.0%)。

這些企業距離千億尚遠,但對此都有明確的規劃。比如,2017中期業績會上,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透露,希望2020年集團租金收入達到50億港元,中長期則達到100億港元;龍湖集團邵明曉也曾表示,2020年龍湖租金收入將達到60億……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2019年上半年內地房企運營收入排行榜,來源:CRIC


5年之內,年入千億租金的房企將出現!秒殺千億銷售

▲2019年上半年外資房企運營收入排行榜,來源:CRIC

未來,還會有新的入場者,以及黑馬出現。假以時日,租金收入衝百億,五百億甚至一千億的盛況,不會比現在銷售額衝千億的你追我趕遜色。

過去40年你要是蓋房子的你會發,下一個40年管房子的、維護房子的會發。但持有物業要積壓大量資金,而現金流完全來自於租金,你的投資有無回報,主要看其建成後的運營,風險比做住宅要大得多。

哪些企業能成功?明源君認為要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一、低成本的資金——能做下去的基礎


今年以來,已經有數家百強房企出現危機。此前,不少專家預測後續調控會放鬆。但銀保監會官網發佈的信息顯示,最近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赴央行南昌中支和江西銀保監局調研時指出,要進一步抑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穩定房價、地價和預期……不難預見,未來還會有更多房企陷入危機。

陷入危機是因為現金流枯竭。經營性物業,特別是自持經營,不僅投入大,而且回報週期特別長,因此很多房企都對此不太感冒。

明源君注意到,目前租金收入靠前的房企,融資成本都很低。像新鴻基、太古這樣的外資自不必多說;而華潤置地、保利、中海等內地房企,則是國企央企,融資成本天然就低。由此有人認為,民企幹不了或者很難幹。

明源君認為這其實其企業自身的一種戰略選擇。龍湖由於財務自律,融資成本就很低,而且也沒太影響其沖銷售規模。萬達不僅做了,還做到了第一!

其實投資物業做得好,反過來也會降低房企本身的融資成本。近2年,很多房企都覺得融資難、融資貴。怎麼借到錢,特別是便宜的錢,成為一個難題。而富力累計融資近千億,還比較便宜。

此外,投資性物業做得好,對拿地也有很大幫助。以前是地方政府出讓一塊地,要求你必須配建商業,大家幹得不情不願,走的基本是散售的模式,後續經營堪憂。如今,隨著核心區域的土地越賣越少,地方政府對持續的現金流和稅收更加渴望,誰能做得好,拿地就佔很大的優勢。

二、品牌輸出能力——快速做大的法寶


近幾年,各大房企衝規模,除了拼命加槓桿(財務槓桿、經營槓桿等)外,還有合作開發的模式,最後一併表,銷售額就上來了。

對部分房企來說,這可以看成是一種品牌輸出。用盡可能少的錢,做盡可能多的事——輕資產模式,是快速做大規模的有效方式。

目前,將這一模式做到極致的是萬達。萬達歷史上有多次轉型,2000年,萬達第二次轉型,從單純的住宅地產開發,向商業地產加住宅地產混合地產轉型。2015年年終工作會議上王健林一聲令下,萬達加快第四次大轉型:瘦身、轉向輕資產、由房企轉向綜合性企業、決策系統改組。

雖然以“售”養“租”的重資產模式會受制於房地產週期,但也還能發展。不過,這種模式需要考慮物業增值的問題,只能在一二線城市發展。一二線的土地價格也更高,每個項目需要投入的資金自然也就更大,擴張的速度會較慢。

在2015年初,王健林已經預見到,到當年底,萬達持有的物業面積就能做到世界第一。但王健林認為,對於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消費市場來說,當時萬達廣場的規模還是太小,要擴大競爭優勢,必須做得更大。通過輕資產模式,下沉三四線城市,可以快速做大規模。

輕資產模式下,因為是純投資不銷售,不需關心房價(物業增值),只要城區人口夠多,租金回報比合適就可以做。從財務上看,兩個輕資產店的管理收入總利潤也相當於一個重資產店。

目前,華潤置地、大悅城、寶龍等,除了自持經營之外,也在進行輕資產擴張,以華潤置地為例,其管理輸出的購物中心項目已近30個。做輕資產的前提是有自持經營的經驗,而且做出了品牌和名聲,同時,輸出之後不走樣。

除了規模擴張,做大利潤,輕重資產結合,其實也是一種風控措施,比如,如果一個項目不錯,可以輕資產優先管理,鎖定優先購買權。


三、培養合格人才——能走得遠的關鍵


前不久,某大舉進軍商業地產的房企,開出千萬年薪挖人。高嗎?對厲害的商業操盤手,千萬並不高,因為商業一旦做好,就是一棵搖錢樹,千萬之外,必然還要給股權等激勵,否則很難挖得到行業大咖。

最終,該房企也沒挖到合適的人選。因為這個領域的頂尖高手並不多。商業地產如此,寫字樓等業態同樣如此。

規模快速擴張,人才隊伍跟不上,是很容易掉鏈子的。大型的組織,必須要有造血功能,不能指望靠在市場上大量挖人。因此,培養人一定要趁早,因為一個企業內部的培養和造血功能要很多年才見效,我們招聘三年才見效一點點,五年才開始有點成績看得到,八年才看得到人才體系的抓手產生作用。

當然,組織的架構也很關鍵。很多房企,商業運營只是二級組織,只是地產開發的配角。目前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比如,為加速商業地產的發展,2017年6月12日,華潤置地將商業地產從開發事業部中分拆出來,成為一級組織機構。調整之後,華潤置地商業地產事業部與開發事業部一樣,採用總部-大區-項目三級管理架構,事業部下設6個業務部門和1個支持性部門。自此商業地產的發展邏輯便不再依附於地產開發。

哪些企業租金收入能破千億?

除了萬達,還有不少挑戰者

華潤置地租金收入達到百億,有人說這在存量時代具有代表性意義,它的意義不亞於增量時代時萬科銷售過百億、千億的節點。

明源君認為,這種說法一點不誇張。

華潤置地2019年至2021年三年商業地產擴張計劃中,將商業開發提到與住宅開發同等地位上,目標是2021年底在營購物中心數量將達到81間,2021年後還有22間購物中心陸續開業。

2017年業績會上,唐勇表示:“華潤置地已經在研究將華潤商業拆分上市一事,試圖釋放華潤商業的價值,但目前還沒有時間表。”2019年8月底業績會上,唐勇表示,“可能現在離這個時點越來越近了。”

早在2014年,華潤置地就透露過,其商業地產板塊存在單獨打包上市的可能,彼時市場預測如果將商業地產業務單獨剝離上市,其市值將達到1000億元!

不難想象,如果將來某家房企的年租金收入達到千億,其市值將接近萬億規模!

那麼,誰會是未來達到千億租金規模的主?

從目前的格局來看,萬達最有希望先達到。

然而,這並非必然,因為除了房企,還有不差錢的各路資本,正在大舉進入。

比如平安不動產,作為中國平安下屬子公司,不差錢,目前其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3500億元,並還在持續膨脹(目前華潤置地投資物業資產賬面總值為1402餘億元)。


以長租公寓業務為例,平安不動產2017年開始佈局,提出“重資產+中資產+輕資產”的發展模式。2018年,平安不動產先後在上海、廣州、北京、南京等城市成功投資了多個長租公寓重資產項目,總房間數7000餘間,重資產端的投入領先全國。未來10年平安不動產計劃發展200萬間、總面積約8000萬平米的長租公寓,總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即便是房企陣營,同樣不乏挑戰者。比如印力集團,截至2018年4月,其管理資產項目遍佈58個城市,在全國持有或管理的商業項目數量126個,管理面積1000萬平方米,資產規模近800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距離萬達(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國開業280座萬達廣場,累計持有物業面積3586萬平方米)似乎尚遠。不過,其擴張十分迅速。

萬科收購印力之前,印力累計投資的商業地產項目60個,管理面積約為430萬平方米。這意味著,萬科入主印力不到2年的時間,規模就擴張了一倍多。而這還遠遠沒有結束,2018年去年4月9日,印力集團高級副總裁付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提到,到2020年,印力的計劃是商業管理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如果2020年之後,印力還保持如此擴張速度,甚至略慢一點,超越萬達並非不可能。



小結


引用馬雲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001年萬科將萬佳百貨72%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大股東華潤,從此萬科進入了住宅時代。這一年,鬱亮接替姚牧民成為萬科的總經理。彼時,萬科的年銷售額為24億。鬱亮為萬科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鬱亮又推翻了自己的五年百億的目標,提出了十年千億的目標。

當時,王石剛開始都認為鬱亮的步子跨得太大,但2007年萬科的銷售業績就超過了500億元,2010年萬科銷售業績達到1081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住宅銷售公司。

年收入千億租金目標,看似很宏大,但其實並不遙遠。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執行主編、存量地產首席研究員 艾振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