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資產“停擺”

本報記者郝嘉奇夏欣北京報道

雖然判決姍姍來遲,但畢竟是個好消息。

天津大業亨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身為大通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通資產”)起訴億陽集團一案日前勝訴。北京四中院確認大通資產對億陽集團享有債權1.14億元(包括本金9365.23萬元、利息42.28萬元、罰息2002.99萬元等),確認大通資產對鄧偉持有的億陽集團7000萬股股權,在債權範圍內按照質押登記順序享有優先受償權,鄧偉於億陽集團破產程序終結後,對1.14億元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期從大通資產原理財師處獲悉,公司或將面臨解散。今年6月,大通資產經營出現問題。

內控缺陷

大通資產是在中基協備案的期貨公司集合資管產品管理人。從2018年上半年開始,大通資產成立的多隻資管產品無法正常兌付,包括“陽明6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陽明6號”)“18號”“210號”等資管產品。今年6月,大通資產超過10只資管產品逾期,包括夢舟股份(600255.SH)控股股東霍爾果斯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約2億元貸款。隨後,官方對大通資產採取監管措施。

7月16日,黑龍江證監局發佈公告稱,對大通期貨公司採取暫停期貨資產管理業務12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當地證監局稱,大通資產整改驗收未通過,且在資管業務運作過程中,存在盡職調查、投後管理、推介宣傳等方面未履行謹慎勤勉義務等問題,誤導投資者,內控管理存在較大缺陷。

從具體的產品來看,大通資產的確存在一些問題。

投資者提供的材料顯示,大通資產2017年成立“陽明6號”,為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集團”)融資2億元,產品期限2年。該資管計劃於今年到期,現已違約,無法向投資者償還本金利息。

陽明6號融資主體是億陽集團,資金用於補充集團流動資金及投資旗下子公司海納醫信醫療健康產業項目。還款來源包括億陽集團經營收入、子公司經營收入。風控措施包括億陽集團7000萬股股權質押(質押率30%),實際控制人鄧偉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

風險疊加

大通資產的一些做法,令投資者的風險增大。

“陽明6號”和“陽明61號資管計劃”(以下簡稱“陽明61號”)投資者的代理律師告訴記者,大通資產明知億陽集團實控人鄧偉已被羈押,億陽集團深陷債務危機,資產被凍結的情況下,仍不顧投資者資金安全,不進行任何風險管控,將資金通過某信託公司給到億陽集團。

記者從投資者處瞭解到,“陽明6號”募集資金髮放給融資方以後,大通資產明知道對方已經無法還本付現(2018年上半年),仍用“陽明61號”產品募集的資金(1000多萬元),向“陽明6號”投資者發放了利息,且沒有向投資者披露該信息。數位投資者已起訴大通資產、億陽集團等相關方,並獲法院受理,今年12月將開庭仲裁。

鄧偉2017年5月因涉嫌職務行賄罪被帶走配合調查,隨後被羈押。2017年9月起,億陽集團便陷入了債務危機,不僅其持有的億陽信通股票被提請司法凍結,多個與其相關的融資項目也被曝出現違約。2017年12月,億陽信通發佈公告稱,公司被法院申請凍結的資金總額約30.61億元。

上述律師稱,大通資產隱瞞了融資方已無力還款的真實狀況,讓投資者誤以為資管計劃還在正常運行。“這當中(可能存在)有利益輸送、坑害消費者利益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證監局今年7月對大通資產處罰的原因,正是其“存在盡職調查、投後管理、推介宣傳等方面未履行謹慎勤勉義務,誤導投資者”。

“直到去年下半年該投資計劃兩年期滿,投資者才知道真相。此舉令風險疊加。”上述律師說,“大通資產為什麼在危機發生最初之時不及時予以制止,或及時採取法律手段追究信託公司、融資方的責任,值得懷疑。”

直到今年,大通資產才啟動法律程序,向億陽集團、*ST信通追索債權。“這時黃花菜都涼了,這兩家公司已瀕臨破產境地,留下一地雞毛給投資者。”

由於大通資產面臨解散,記者無法聯繫採訪。不過,大通資產原理財師向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據該理財師稱,他受投資者委託與大通資產相關負責人協商,但後者基本不接電話,電話偶爾能接通,稱兌付沒有進展。

這名理財師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大通資產已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申請查封、凍結億陽集團、鄧偉名下房產、現金、股權1.03億元。

記者在這些資料中看到,去年10月,億陽集團通知大通資產召開臨時債權委員會會議,表示億陽集團預計負債共計200億元(本金加利息),其中45億元由抵質押物化解,50億元由上市公司*ST信通化解,20億元由原億陽集團的資產殘值化解,剩餘85億元高風險類融資由債轉股進行化解。

今年1月,大通資產出具的《6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管理報告》顯示:“去年6月,我司收到億陽集團請求的債權人溝通會的通知,會議中,我司聽取了億陽集團提出的億陽集團重組方案的意向報告,但尚無實質方案。我司將密切關注上述事項進展、積極履行管理人職責。”

可是,一年時間已經過去,億陽集團對大通資產的1億餘元債務並沒有化解。11月18日,北京四中院確認大通資產對億陽集團享有債權1.14億元為投資者帶來一絲希望。不過,這筆錢什麼時候到位尚沒有時間表。

目前,億陽集團負債近200億元。

尚在維持

大通資產是大通期貨的全資子公司。大通期貨方面稱:“雖然我們是大通資產全資股東,但他們所有事情都不經過我們拍板,我們公司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一點權限都沒有。”

“公司也接到過投資者對大通資產的投訴。”大通期貨相關人士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司法途徑維權。

工商信息顯示,大通資產董事長及法人代表為徐豔華。徐豔華同時也是大通期貨的董事長及法人代表。不過,大通期貨人士稱,徐豔華實際上一兩年前就已經退休了,公司尚未變更資料。

大通期貨的實控方是哈爾濱工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工大集團”)。哈工大集團目前資不抵債,已有數十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天眼查數據顯示,哈工大集團被執行金額大部分為數千萬元、數億元。

上述理財師還告訴記者:“大通資產現在只剩下兩三個人了,發工資困難。他們(公司)辦公地址都沒了,員工在家辦公,蓋個章都要到哈爾濱。”

投資者告訴記者:“大通資產發出來的公告沒有公章,也不召開投資人大會,訴前查封和凍結沒有任何反應。大通資產方面說公章被哈工大集團收走了。後來我們才瞭解到,這個項目的所有材料,包括盡調報告,都是哈工大集團一手運作的。”

涉嫌自融

去年9月“大通資產210號”投資者向記者舉報稱,哈工大集團涉嫌自融。投資者表示,由於大通資產與融資方存在類似於“孫子和爺爺”的特殊關係,在產品違約後,大通資產方面遲遲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記者近期從投資者處得到的資料顯示,大通資產的210號、18號等產品,存在層層嵌套躲避監管的情況。

18號產品擬募資規模4億元,所募資金也是通過信託公司,投資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高新技術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工大高總”)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工大高新(*ST工新,600701.SH)的股權收益權,集合信託計劃到期後工大高總回購上述收益權,資管計劃實現收益。

產品的風控措施包括:融資主體針對其持有的6600萬股限售股的股權收益權與信託計劃簽訂股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協議。同時在該協議中明確簽署股票的止損線、平倉線等相關內容。

由於大通資產並未設置擔保措施,在*ST工新股價跌至警戒線、平倉線時及時按照約定止損。而且因大通資產與哈工大集團類似於“孫子和爺爺”的特殊關係,相關利益關係有待監管部門調查。記者聯繫哈工大集團採訪未獲回應。

另據記者瞭解,哈工大集團自身也如履薄冰。天眼查顯示,工大高總共涉及29起法律訴訟,多為借貸糾紛。公司另有5條失信信息,有8條開庭公告。今年,工大高總被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9次。

另據一位哈工大派駐哈工大集團工作組的成員估算:“哈工大集團的資產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有息負債大概在170億至180億元之間。”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