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晚年落魄,向一人借钱,杜月笙当场泪奔

杜月笙晚年落魄,向一人借钱,杜月笙当场泪奔

一提到上海,我们总能想到上海滩。而说起上海滩,人们不免会想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杜月笙。

民国时期,上海滩有青帮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黄金荣资历最老,而杜月笙虽然是晚辈,却后来居上。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大起大落,到了晚年时,却十分落魄,以至于一度要借钱过日子。有一次,他向一人借钱,没想到,此人说了一句话,杜月笙当场泪奔。

那么杜月笙向谁借钱的呢?这个人到底又说了什么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享。

杜月笙的一生堪称传奇。出生在江苏杜家宅的他自幼便失去父母,是一个孤儿,由继母和舅父抚养大。14岁的时候,杜月笙加入了上海青帮,并认了陈世昌作老爷子。因为精明能干,为人处事慷慨大方,杜月笙深受黄金荣的信任,后来,他开始经营法租界的公兴俱乐部赌场。

因为从小便深知穷苦和艰辛,所以,长大后杜月笙非常注重名利,一心想出人头地,干出一番大事。也因此,他曾勾结军阀、贩卖鸦片,社会地位不断上升。

后来,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杜月笙与戴笠交往很近,有了国民党做靠山,杜月笙在上海滩更是无人敢动。

杜月笙曾帮助蒋介石捕杀过革命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抗日筹集慈善捐款,铲除日伪汉奸。面对民族大义,他丝毫不乱方向,这也是他能赢得后代赞誉的原因。

杜月笙经常救助那些穷苦的劳工。当租界拖欠这些劳工工资时,杜月笙捐钱救济这些百姓,让百姓们很是感动。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只好撤退到台湾。杜月笙也不得不带着全家移居到香港。

逃亡的途中,蒋介石曾力邀杜月笙去台湾共谋新发展,但被他婉拒了。与此同时,杜月笙也受到了解放军方面的邀请,挽留他在上海,为新中国效力。可是,杜月笙知道自己曾经对抗过解放军,怕未来会秋后算账。深思熟虑之下,他也拒绝了,不久便搬到了香港。

在上海时,杜月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那毕竟是过去式了,搬到香港后,虽然手上仍有资源,有势力,但碍于种种原因,加上香港当时是由英政府统治,杜月笙想要恢复曾经的无限风光谈何容易。

一大家人要养活,又没有资金和利润来源,杜月笙只能靠着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积蓄度日。毕竟是当过上海滩老大的人,非常讲究面子,可是,手中的钱却越花越少,这让杜月笙不免终日焦虑愁苦。

最后,终于到了捉襟见肘、走投无路的时刻了,杜月笙不得不张口去问朋友借钱。

可是,长期地借钱也不是办法,况且当时的杜月笙又没资金来源,不好偿还这些债务,到后来,深知生活不易的杜月笙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钱了。

在那段借钱的日子中,有两个人让杜月笙终身难忘。一个叫钱新之,另一个叫刘航琛。

先说钱新之。有一次马上要过年了,杜月笙想借钱办些年货。钱新之得知后,二话不说便把钱给了杜月笙,而且不用打欠条。钱新之说:杜老板的信誉是最好的借条。他坚信这钱一定能还。

再说刘航琛。杜月笙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刘航琛对杜月笙十分感激。因为当年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杜月笙曾帮助过他,这份大恩大德时刻铭记在刘航琛心中。当刘航琛得知杜月笙急须用钱时,便主动找到杜月笙,递上一张空白支票,说了一句话:150万以下,随便填,150万以上,告诉我一声就行!

真是患难见真情。在落魄之际,还能有人如此慷慨大方,这让杜月笙当场感动得泪奔!

在香港生活了不久之后,杜月笙便病逝了。临终前,他嘱咐子女把手中大把的借条全部烧掉,自此,别人欠杜家的钱一笔勾消。

这件事,足以证明为何杜月笙落魄时还能有人主动借钱给他。

助人者自有天助。这也是杜月笙能从一介屌丝翻身成为青帮大佬的主要原因。这个处事原则,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可以成为人际关系中的一路绿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