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王二龍: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

《財政科學》王二龍: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

標題: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

單位: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中國成本研究會常務理事

刊期:《財政科學》2019年第9期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實施三年以來,雖因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小企業融資難、環保政策和交通運輸領域的規範治理等因素對降本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淡效應”,但總體看政策實施效果明顯,總體目標得以實現。對於政策未來走向,本文指出降成本宏觀政策依然要保持相應的力度和時間長度,且政策應更細化到具體行業。同時就如何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方面提出十二條建議措施,因為只有企業的內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國家宏觀政策這個外因發揮最大的功效。

關鍵詞: 降成本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內生需求

文章思維導圖

點擊看大圖

《財政科學》王二龍: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

精彩內容摘編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一個時期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轉眼三年時間過去了,回頭審視《方案》實施的效果,研判未來政策走向,做好企業自身深化、細化的降成本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降成本”的政策效果

《方案》所遵循的原則就是:要堅持全面系統推進和抓住關鍵環節相結合、解決當前問題與著眼長遠發展相結合、支持企業發展與實現優勝劣汰相結合、降低外部成本與企業內部挖潛相結合、降低企業成本與提高供給質量相結合的原則,發揮好政府、市場和企業各自的作用,全面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方案》明確的工作目標就是:降成本工作要努力使企業稅費負擔、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得到合理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上漲得到合理控制;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方案》還從八個方面提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具體措施:一是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包括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免徵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減免一批政府性基金等。二是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包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貸款中間環節費用,擴大長期低成本資金規模,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穩妥推進民營銀行設立等。三是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壓減各類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組織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逐步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等。四是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包括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規範和階段性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等。五是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包括加快推進能源領域改革,積極開展電力直接交易,實施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完善土地供應制度等。六是較大幅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包括大力發展運輸新業態,合理確定公路運輸收費標準,規範公路收費管理,規範機場、鐵路、港口碼頭經營性收費項目等。七是提高企業資金週轉效率,包括對科技創新創業企業開展投貸聯動試點,鼓勵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金融租賃方式盤活存量資源,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等。八是鼓勵和引導企業內部挖潛,開展技術、管理和營銷模式創新,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加強目標成本管理等。

(一)企業降成本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實體經濟的政策,在政府系統層層細化,層層抓落實,既看到了短期效果,又充分考慮了長期制度層面的深化改革,在宏觀上為實體經濟企業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三年來,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基本到位,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臺了相應的細化政策,作為實體經濟企業也實實在在地獲得了政策紅利。三是各類實體經濟企業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也積極響應《方案》對企業的要求,積極轉化為企業的內在需求,使外因真正通過內因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在轉型升級、管理創新、內部挖潛、降本增效、轉變發展模式等方面,做了紮紮實實的工作,提高了企業苦練內功的本領。四是在宏觀經濟轉軌變速的過程中,國家宏觀政策積極引領,社會、企業各界積極響應。三年來,許多企業有陣痛,但是基本做到了平穩過渡。對於那些本應該淘汰的過剩產能,也實現了宏觀政策所需要的積極預期。

(二)一些成本上升因素對整體降本效果產生了“沖淡效應”

2016年3月以後,全國性原材料價格上漲,給製造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比如:鑄鐵、鋼材、特種鋼、鋁、銅、橡膠、玻璃等都有大幅度的價格上漲,2018年底和2016年初比,鋼材價格幾乎翻了一番,目前也依然在高位運行。這又與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環保升級有密切的關係,某種程度上對降本效果產生了“沖淡效應”。

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能夠充分分享到政策紅利,但對於民營中小企業,由於銀行風險管控力度加大,這些企業分享到的政策紅利並不多。雖然宏觀層面一直在強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銀行內部的管控機制和考核政策的確限制了資金的走向,對降本效果產生“沖淡效應”。

各行各業的環保政策出臺,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環保成本,廢氣、廢水的治理,需要大量設備投入;動力機械尾氣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也大大地增加了企業製造成本。關鍵是這種成本的提高,並不能得到消費者在短時間的認同,在銷售價格上無法體現,企業自我消化能力不足,也對整體降本效果產生了“沖淡效應”。

近三年交通運輸領域的規範治理,限高、限寬、限重,事實上造成短期內運費急速上升,所以也對降本效果產生“沖淡效應”。

對於三年來《方案》實施的政策效果應全面地、系統地、歷史地、辯證地看,無論其政治效果還是經濟效果總體上是明顯的,總體目標得以實現,降本政策的引領作用得以在全社會充分體現。

全文刊載《財政科學》2019年第9期,歡迎訂閱!

《財政科學》王二龍:激發經營微觀主體活力,使“降成本”成為內生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