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中宗李显复辟后继续优容武氏家族?

真正鳄鱼不哭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武则天虽然退位,但并没有被废杀,名分还在。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发动神龙政变,赶武则天下台。武则天虽然不能再当皇帝了,天后或皇太后的名分还是有的,毕竟张柬之他们推上去即位的唐中宗李显本来就是武则天的儿子。

武则天可以杀儿子李弘、李贤但李显不能杀武则天,否则就违背了儒家的孝道大伦,所以武则天虽然退位了,但皇太后的外戚武氏宗族的地位还得以保持。

二、唐中宗李显跟弟弟李旦有矛盾,要借助武氏宗族来制衡

武则天废了三子李显的帝位以后,立四子李旦为帝,之后又废掉李旦。但李显被流放到湖北房陵,李旦却长期留在长安,李旦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潜势力很大。武则天晚年把李显从房陵叫回长安,立为太子,这时的李显在长安无兵无勇,远不是弟弟李旦的对手。

所以李显跟李旦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和睦友爱。张柬之等人推李显即位后,李显外有朝廷大臣的逼迫,内有亲兄弟李旦这个隐患,他自己完全没有实力,所以急需找一支实力派结盟,这时武三思也想维持武氏的富贵,于是李显就与武三思结盟,害死了张柬之等五大臣,逼得李旦辞去掌管南衙禁军的要职。

三、武氏的终结

李显之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不过是跟韦后母子不和,是一个小节。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政变才真将李显、武三思的势力连根拔起,甚至李显是不是真的被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都可以存疑。但就是这样,李隆基的宫廷中还有武惠妃,武惠妃还想扶立儿子李瑁,行武则天之事。直到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大变,武氏才在唐朝宫廷中销声匿迹。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中国历史知识局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用外戚制衡神龙政变五大臣。五大臣拥立唐中宗李显后,认为对李显登基有功,有点功高震主的味道,李显感到这个皇帝当得非常不爽。他当太子时,身边的辅助官员都被武则天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在朝中的根基很薄弱。李显登基后陆续召集回来的也没有几个能用得上的。而且当时武则天还没死,李显经常去看望她,继续重用武家的人,对武则天也是一个安慰。李显依靠外戚制衡大臣,除了武家人还有她老婆韦后的娘家人。

二是李显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的是武家人,李显和武家是儿女亲家。重用武家人可以和太平公主、李旦以及李旦的几个儿子来搞平衡。李显用他的女儿安乐公主来与太平公主打擂台,给安乐公主很大的权利,比如有名的斜封官。

三就是枕边风的威力。李显是个超级爱家的暖男。爱老婆、爱女儿,任由她们胡作非为也不闻不问,还帮着一起玩。据说李显的老婆韦后和妃子上官婉儿都和武三思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们经常在李显耳边说武三思的好话,李显也就潜移默化的对武家好了。

皇权说到底就是平衡术,用武家的人说明在当时对李显来说确实是有政治上的需要。



潇潇雨810


当时武李两家已经亲上加亲很久,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大清洗成本太高;

新继位的唐中宗是李武两家后代,对他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老李家未必人人都对他好,老武家也未必人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再多说一句,当初唐太宗如果有这么高的觉悟,李恪或许就会上位,也就没有后面这老多事了。[灵光一闪]


梓元


首先,李显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在683年首次即位,因扶持韦皇后亲戚对抗武则天被废,705年复位,本想通过韦后消灭武则天残余势力,结果韦后却与武三思勾结把持了朝政。

无法清算的原因

任何皇帝如若想号令天下就必须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李显一手扶持了韦后的亲戚,然而韦后的势力却选择了与武三思结盟,导致了李显被架空,没了军队支持的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

上图为李显

为什么结盟

武则天把持朝政数十年,整个大唐的势力大部分都是武则天的势力,武则天死后,其残余势力仍非常强大,韦后不愿与他们为敌,因此选择结盟,架空李显。

结果

李显立了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因此子非韦后所生,韦后意图与武三思合谋除掉此人,公元707年,李重俊先一步发动兵变除掉了武三思,在攻打后宫诛杀韦后时被阻门外,同时自己的部下背叛自己,导致兵败被杀,武三思被杀韦后再次把持朝政,710年,韦后毒杀李显,企图立自己幼子为帝,欲重演武则天之事。

唐隆政变

公元710年,李隆基(武则天孙子,李显的侄子)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废幼帝,拥其父李旦为帝,至此,大唐重回李氏手中。

上图为唐玄宗李隆基


微神葬文舍


一、武则天虽然退位,但并没有被废杀,名分还在。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发动神龙政变,赶武则天下台。武则天虽然不能再当皇帝了,天后或皇太后的名分还是有的,毕竟张柬之他们推上去即位的唐中宗李显本来就是武则天的儿子。

武则天可以杀儿子李弘、李贤但李显不能杀武则天,否则就违背了儒家的孝道大伦,所以武则天虽然退位了,但皇太后的外戚武氏宗族的地位还得以保持。

二、唐中宗李显跟弟弟李旦有矛盾,要借助武氏宗族来制衡

武则天废了三子李显的帝位以后,立四子李旦为帝,之后又废掉李旦。但李显被流放到湖北房陵,李旦却长期留在长安,李旦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潜势力很大。武则天晚年把李显从房陵叫回长安,立为太子,这时的李显在长安无兵无勇,远不是弟弟李旦的对手。

所以李显跟李旦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和睦友爱。张柬之等人推李显即位后,李显外有朝廷大臣的逼迫,内有亲兄弟李旦这个隐患,他自己完全没有实力,所以急需找一支实力派结盟,这时武三思也想维持武氏的富贵,于是李显就与武三思结盟,害死了张柬之等五大臣,逼得李旦辞去掌管南衙禁军的要职。

三、武氏的终结

李显之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不过是跟韦后母子不和,是一个小节。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政变才真将李显、武三思的势力连根拔起,甚至李显是不是真的被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都可以存疑。但就是这样,李隆基的宫廷中还有武惠妃,武惠妃还想扶立儿子李瑁,行武则天之事。直到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大变,武氏才在唐朝宫廷中销声匿迹。


饕餮贴


唐中宗李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武则天最疼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仍然重用武氏家族,与他个性的懦弱有关。

一,李显被提为太子的经历

李显虽贵为王子,但他的命运却是不幸的。因为母亲武则天太强势了,对权利的渴求远超了亲情。

偏偏李显的妻子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也都是有野心的人。身边有三个不省心的女人,懦弱的李显也就被束缚住了。

太子李弘死后,有人说李弘是武则天派人毒死的,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小心奕奕地主持编书,武则天以他私藏武器的理由,把他废掉了,贬为庶人,幽禁在长安。离开长安后郁闷而死。

李贤死后,李显马上被立为太子。前两位太子的悲惨下场,在李显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李显即位后,个性极强的韦皇后也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人,想学着武则天那样,掌握后宫。

武则天一看到自己的利益耍受到威胁,便劝李显不要这样,但李显没有听武则天的。

武则天便以提拔外戚干预朝政的理由废掉了李显。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二月,戊午,太后集百官于乾元殿,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中宗曰:“我何罪?”太后曰:“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乃幽于别所。

想到李弘李贤的下场,自己又步入了他们的后尘。这次被废,显然在李显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的懦弱性格也由此形成。

二,李显对韦氏的放纵

二十二年后,武则天去世,大臣们乘机接回了李显。李显重新登上皇位。

苦尽甘来后的李显,没忘了这么多年来陪着自己的韦皇后。对韦皇后十分纵容。

于是韦皇后就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四处寻欢作乐,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武氏家族的势力也沉渣泛起。

宰相张柬之等人便秘密觐见唐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

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武三思等人列为了拥立他即位的大功臣。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显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是不知道,但他对此毫不介意。

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赌博游戏时,李显还在旁边给数钱。“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窝囊的是前无古人,也难有来者。

中宗主动和武三思二夫共事一女,其乐融融

当然要说沾光的还是武三思了,他以皇后情夫的身份权倾朝野,结党营私,逼迫张柬之等人自杀。

三,女儿安乐公主也不安乐

女儿安乐公主也不让中宗省心,她也是权利欲很强的女人,一心想当皇太女。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就这样中宗被妻子和女儿合伙给毒死了。

这样窝囊的一位皇帝,活着时已经心死了,混天了日的活着,生与死对他来讲已没有差别,活着只是多喘口气而己。

世上也只不讲亲情的封建帝王家庭,会出现这样的奇葩。想指望他除掉什么武氏家族,根本就不可能。




风土扬


个人观点,欢迎纠错和补充。

首先,唐中宗李显,在朝中的根基薄弱。他当太子时,身边的辅助官员都被他妈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李显登基后才陆续召集回来。神龙政变的大臣,认为对李显登基有功,有点功高震主的味道,李显感到威胁很大。

这时李显只能依靠外戚来制衡大臣,一是她老婆韦后的娘家人,所以封韦后的兄弟和父亲高官。另一个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武三思等人。而且当时武则天没死,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再者就是来自皇族的压力,太平公主和李旦以及李旦的几个儿子都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李显用他的女儿安乐公主来与太平公主打擂台,给安乐公主很大的权利,比如有名的斜封官。

对付李隆基就是,直接压制了,比如《资治通鉴》记载:初,则天之世,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列第于其北,望气者言,“常郁郁有帝王气,比日尤盛。”乙未,上幸隆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象以厌之。

意思大致是说:李旦和他五个儿子居住的地方有帝王之气,李显到这大宴群臣来压制帝王之气。说明李显心中对李旦和他的几个儿子还是不放心的。所以要借助外戚的力量压制。

最后,就是枕边风的威力。李显的老婆韦后和妃子上官婉儿,据传都和武三思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们经常在李显耳边说武三思的好话,李显也就潜移默化的对武家好了。

最后的最后希望您能给点个赞和关注,谢谢。


小史写小史


李显不但脑子没坑,反而非常清醒。优待武氏,贬斥五王都是权力斗争的需要!

五王政变的背后,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三股势力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大臣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薛思行、袁恕己等人发动兵变,诛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于李显,史称神龙政变,又因发起兵变的五位大臣事后都被封为王,因此又称为五王政变。

表面上看,五王政变的发起者是以大臣为主,但隐藏在大臣背后的,其实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李室皇族三兄妹齐心协力推翻武周政权,捍卫李家皇权。这三人其实才是五王政变的幕后大主角,也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这可以从五王政变,李显登基为帝后,对李旦、太平公主进行了极大的封赏看出。

以并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诛易之兄弟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仍赐实封,通前满五千户。

三人的背后势力

李显曾在唐高宗死后登基为帝,后被武则天废去,流放为庐陵王达十五年之久,后再次被武则天封为皇太子,但在朝中根基浅薄;李旦,之前在李显退位后,被武则天立为皇帝,实际是傀儡皇帝,后禅位武则天,此时为相王,在朝廷中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太平公主,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小女儿,深受武则天喜爱,而且是武家媳妇,但是一直拥护李唐皇室。

五王政变,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三人为了李唐皇室的延续,而站到了一起;政变之后,三人又因为权力的斗争,而走向纷争。

弄清楚了以上的关系,现在就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显为何优待武氏

一、武氏已退出皇权之争

武则天退位后,意味着武周政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李唐皇族重新掌握政权。而随着武则天的退位,武氏家族已经失去了获取政权的名份与时机;同时,五王政变的目的是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武氏家族当时手握大权,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抗,这从侧面已经说明,武氏家族至少是默认五王政变的,说明武氏家族已经转变了立场。因此,武氏家族对皇权没有威胁,而且武三思还是皇帝的外戚,这是李显敢优待武氏家族的基础。

二、牢固皇权,遏制相王集团

李显虽登基为帝,但朝中根基浅薄;而相王李旦却在长期担任皇帝、皇嗣的过程中,聚集了一个庞大的朝堂势力,这对李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作为皇帝,李显的危机感促使其必须拥有足够的政治力量,确保自己的皇权稳固,而对皇权没有威胁的武氏家族便是一个可以争取到的势力。

事实上,李显二度成为皇太子时,便极力结交好武氏家族,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崇训,而武三思还是李显当太子时的宾客,这些举动李显企图通过姻亲稳固与武氏家族关系,牢固自己的地位的努力。

两家早已有了站在同一阵营下的基础。

三、武则天仍然在世

武则天虽退位,但其威信犹在,武氏族人的主心骨就还在。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李显为何贬斥五王

五王被贬斥的过程,是武韦集团(武三思与韦皇后)联手而为。五王政变第二年,武三思诬构,五王等与王同皎密谋废除废韦皇后,五王第一次被贬;同年秋,武三思再次诬陷五王想废皇后、危害皇上,李显再次贬斥五王。

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唐中宗李显的影子。而李显之所以一次次贬斥政变的功臣集团,一是因为功臣集团与武三思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五王发动政变之时,便想除掉武三思,但是因种种顾虑,张柬之未能下手;唐中宗登基后,因宠信武三思,导致武三思日益放纵,也被五王等直臣所不容。唐中宗李显选择了站在了武氏家族这一边而默认了功臣集团被冤屈、贬斥。

张柬之曰:主上畴昔为英王时,素称勇烈,吾留诸武,冀自诛锄耳。今事势已去,知复何道。

二是因为五王等功臣集团被贬是李显势力与相王集团权力斗争的结果。李显登基后,与相王集团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参与过政变的相王集团的大臣许多被贬,而五王等人也都与相王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以从《新唐书》记载的许多政变参与者都是相王集团的一员,且很多人与五王等人关系密切得到验证。

以上,无论是武氏家族受宠还是五王被贬,其实都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毕竟,对于政治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恰好答到了点子上,请不吝点赞哦!


姑且说


武则天和高宗并称二圣,而在协助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武则天也渐渐的对权力有了一种渴望,甚至有了一种思想,那就是男人可以做皇帝,那么女人为什么不可以呢?也许正时候在这个时候她有了做皇帝的想法,高宗的几个太子因为各种原因被废,也让她渐渐有了当皇帝的想法。当然了,当了皇帝的武则天,对继承人问题也想过,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要立下来一个继承人。

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敬晖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兄弟,皇太子李显监国,很快登基,就是唐中宗。八十一岁的武则天被送往上阳宫,同年十一月去世,史上最强势的一代女皇结束了精彩的一生。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在武则天时代地位显赫的武氏家族,此时应该受到严厉的清算,所以敬晖对唐中宗说:“事不两大,武家诸王宜皆免。”

李显的做法引起了发动“神龙政变”的各位大臣们的不满,首先武氏不除,李唐江山就不能稳固,再者这些大臣都得罪了武氏,要是武家人伺机报复,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可是不满归不满,权力在皇帝李显手中,他要罩着武氏谁都没招。可是大家都很疑惑,武氏明明是唐中宗李显的敌人,为何他要包庇武家人呢?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大臣发动政变,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这次政变背景很复杂,是几方不同诉求的势力在消灭张家兄弟这个共同目标下一起发动的。武家人和太平公主实际都间接参与了政变。张家兄弟势力的扩张,也损害了武家人的利益,连武家人都一起政变。

唐中宗李显执政后,武家的武三思等人依旧掌握大权。相反张柬之为首的五名直接发动政变的大臣,不久后就被贬斥,最终被杀。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这次政变最终失败。但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训(安乐公主丈夫)在政变中被杀,武家势力被削弱。

武家还有一支没有受牵连,就是隐士武攸绪。武攸绪在武则天时代也曾被封王,之后弃官归隐。朝廷屡次征召也坚决继续做隐士。朝廷内的风波没牵连到武攸绪,一直活到开元十二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