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比日本多几倍,历史和文明都比日本久远,可日本人一再获诺奖说明什么?

艺术就是谎言


每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总会在国人心里引起或多或少的感叹。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怎么那么难呢?为什么中国人就是无缘诺贝尔奖呢?这就是所谓“诺贝尔奖情结”,似乎从来都没有解开过。

也难怪,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7个年头,颁发了585个奖项,产生923个获奖者。

可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者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确实和人口的数量不成比例。

这其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以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大陆与国际顶级科学研发团队或者实验室合作太少。

比如纵观整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历程,不难发现很多奖项都是两人甚至三人合作完成,而这些科学家至少分别来自两个或者以上国家。

比如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三国的科学家们获得;而同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则由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分享。

因此,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科学有国界吗?优秀人才该不该出国搞科研? 如何看待那些带着项目回国的优秀人才? 中科院该不该高薪聘请那么多的外籍院士?

闭门造车是出不了科研成果的,缺乏国际交流只能给进一步发展设置障碍。因为有些科研项目的实验室或者硬件中国根本就没有。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到中国来指导交流,竟然还有无数人诟病!

另外,中国目前的主要关注点不是拿下多少诺贝尔奖,而是脱贫致富奔小康。说到脱贫,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让四亿多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这难道就不值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要太在意诺贝尔奖。


闲看秋风999


如果论人口,中国确实比日本多,但诺贝尔奖不完全是靠人口规模的。而且,诺贝尔奖也与儒家思想无关,你提到的“有人说日本的强大和发达与儒学和儒家有关!”我觉得这句话没有什么逻辑性,因为儒家是一种整体的等级观念,其实是束缚人的思想的,而诺贝尔奖其实是需要挑战权威,需要思想自由与创新的。

那么,日本人一再得诺奖,大部分集中在物理领域,其秘密何在?

首先,二战对日本的破坏。二战中,日本被丢了原子弹,这对日本人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日本人寻求理论物理与科学领域的突破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其实,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在纯粹的冥想世界里寻找心理支撑点。中国虽然在二战中也有巨大的破坏,但中国是战胜国,不像日本是战败国。战败国其实是有深刻的反思的,反思中让他们奋发图强,这一点很有关系。战胜国是不会反思的。

其次,就是日本物理学建立了很好的传统。从1919年仁科芳雄被日本派遣到哥本哈根的波尔研究所开始,仁科芳雄相当于在物理学的大本营接受了6年的思想了洗礼,随后他回国带出了一个理论物理的传统。这样的一个人,恰恰是中国缺乏的,中国当时没有人长时间进入波尔研究所学习工作。


潇轩


造成这种原因从大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在近代我们全面落后于西方,主要是清政府闭关自守,自以为还是天朝大国,对那些科学发现不屑一顾,洋玩意,雕虫小技。几乎可以说拒绝西方的一切先进东西,到头来被列强轰开国门,吃了大亏,为时已晚矣。

接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倒是出现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比之清朝,民国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留在国外的有的得了诺贝尔奖,回到国内的,因为实验条件基础非常之弱,也就无缘于诺奖了。

解放后,因为长期的战乱,我国经济相当薄弱,解决吃饭问题该是头等大事。为了保家卫国,挤出十分有限的资金,搞了二弹一星。基础科学虽然有些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终究还是实验条件跟不上,没有达到所谓获得诺奖的水平。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科研经费的增加,一批批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相继发明。但是诺贝尔奖其实有它的滞后性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来证明它的结论。相信在未来五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得诺奖的人数肯定名列前茅。



中华五千网创始人




大提琴心声


诺贝尔奖项一定程度而言是公平的,并不说中国没有,只是泛数可陈,太少了而已。为什么一般都是西方国家,当然也包括我们邻国日本。主要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育文化理念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看看中国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分数!当一个国家教育以一昧的追求分数为目的,可以想象它的教育前途有多大。但反观欧美国家包括日本,他们更多的是注重与孩子们的差异性,不同的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国人做文化似乎更是为了如何赚钱,如何去追求更高的权利,而并非真正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立志有一番作为。其次,中国人一般都很容易自我满足,或者自我设限,如此一来,虽然刚开始小有成就,但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层面,很难再向更高的领域发起挑战。在数理化方面,欧美国家的人原本就要比中国出色。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从小的数学确实要比欧美国家强,但很可惜诺贝尔老婆跟数学家跑了,所以没设数学这个奖项,否则中国人一定不在于少数。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确实如此,好多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中国数学家一般都可以解决,毕竟,从小中国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要比欧美国家孩子强。但更大的原因依然在于教育体制的缺失上面。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评估理念的不同。

我觉得中美之间的高等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是宽进严出的高教体制,在欧美的高等教育中,大学就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中国很多的大学生却喜欢专注于研究怎么赚钱,怎么去追求权力,培养出很多精致利己主义者,完全不像一个做学术的地方,反而如今的中国大学,官僚主义盛行!而且到了大学很容易混,毕业要求很低,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就彻底的放松了,其实是到了大学才更应该努力学习,反观欧美的高等教育,就说教职工,他们的薪水待遇升降奖惩机制与授课质量 学术成果转换率等等动态进行挂钩,有着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因而欧美高校师资力量大都学术严谨 作风优良!学生们毕业要求更高,所以说学术氛围要好于中国大学。

还有就是欧美教育敢于质疑的环境,西方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认真探讨研究已有的思想观点理论学术研究成功,但又不迷信权威,甚至敢于挑战质疑权威,但是中国大学的环境就完全不同,敢质疑导师除非是不想混了,这点我想大家都明白吧,好多学生都死在了导师这一关,不服从权威你必然失败。而且还广泛缺乏科研精神,想要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仅需要从体制上 机制上去完善大学教育制度,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探求欲和工匠精神!

世间竞争法则就是如此残酷,不公平并不只能怪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来找问题。自身教育体系的失败,是别人帮不了你的。唯有教育体制的相对公平,才能培养出更出色的人才。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中国千里马常常死于槽栎之间而不为人所知也。但这又能怪谁呢?



凤凰涅槃宋晨声


这个问题……诺贝尔本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奖啊!就和奥斯卡啊什么的一样,只是工具,排华


手机用户70895290638


说明他比你强,为啥不给你给人家!别说关系好,和你为啥不好!


燃亮每一天


中国初级教育资源是被一小撮人占用,人口大国,教育小国。大学水平低下,不出国学不到东西,大半个世纪高校毫无进展,讲师教授严重不合格,学生留校任教一大普遍,自己都不懂还教别人。假高校遍地


imposeland


说明了所谓的“诺奖”评选活动正在不断的从严肃的科学奖项变成一个笑话,不过是发达国家“过家家”玩的游戏罢了,实质内容就是个“秀”而已,对结果没必要认真,你认真了你就成“笑话”了……


hqhqhqhq2000


从小学的课本题目就可以看出差距来了,都是要求答案必须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哪怕是错的也要和标准答案一致,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身为国人,深感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