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懷疑?區塊鏈正在“飛入百姓尋常家”

“是不是騙子?”

被陌生美女加微信時,問:她是不是騙子?

上網買瓶超過500元的化妝水時,問:這家店會不會是騙子?

找份日工資超過1000元的兼職時,問:對方會不會是騙子?

我們擔心,甚至害怕他人侵犯自己的合法利益,不相信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於是,時刻保持警惕成了自我保護的鎧甲。

如果“不相信”主導社會運行,那將失去一切社會交互的根基。

因為,信任是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石

你還在懷疑?區塊鏈正在“飛入百姓尋常家”

誰能創造信任?

縱觀整個人類發展史,從野蠻到文明的逐漸演變正是信任逐步建立的過程。世界文明的開始是以神為信任根基,創造神來捆綁信任,向普羅大眾灌輸“神不可違抗”的意識,實現“強制信任”。

為保證社會存續發展和長治久安,政府、法院、銀行等作為信任催生機構逐漸被建立,實現“制度信任”,我們的信任具有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理性地確信我們的信任是有理由的,並且對方也是值得信任的。正如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名言: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麼政府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當互聯網技術促使以陌生人交互為主的現代社會形成時,交互者的真實身份隱藏在網絡中,信息數據完整性與可追溯性不夠完善,而互聯網建立的中介信任機構存在信任缺失或信任薄弱的問題,社會的信任門檻正在被抬高,便出現了開篇“是不是騙子?”的懷疑,政治學教授羅素·哈丁說:“信任是對他人是否會侵犯自己利益的判斷”。

因此,當以“創造信任”為基礎的新技術誕生時,社會由衷的為此祝賀。並且,關於“區塊鏈與信任”的話題也不絕於耳。

你還在懷疑?區塊鏈正在“飛入百姓尋常家”

區塊鏈技術為何能夠“創造信任”?

1、不可篡改的數據結構:一段時間的數據被打包進入區塊,數據通過鏈條進入上一個區塊,如果企圖篡改某個區塊內的數據,但是整個系統超過50%以上的計算能力不同意,則系統會報警。

這種獨特設計的數據結構,保證了記錄內容的不可篡改性。

你還在懷疑?區塊鏈正在“飛入百姓尋常家”

2、驗證交易合法性的特殊記賬方式:比特幣採用的是未使用交易輸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簡稱UTXO)記賬方式,核心特點為交易發起需要將參與交易的每個比特幣上溯之其誕生點來驗證交易的合法性。

3、系統穩定的共識機制:比特幣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的信任機制,每筆交易的信息都在全網廣播,任何記賬的節點都有權選擇記錄,同時,比特幣使用價值激勵去誘使記賬節點去爭取隨機性的激勵。隨機性激勵與UTXO記賬方式使得單次攻擊的成功概率與所得收益非常低,以此保證系統穩定性。

目前看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比特幣建立的可靠牢固的信任機制的代價是基本上放棄了交易效率。但是,區塊鏈可以建立非人為控制的信任系統已經被證實。

工信部指導發佈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給出的具體定義是: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和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

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你相信區塊鏈嗎?

如果區塊鏈技術背後的規則能夠“創造信任”,為什麼談及區塊鏈社會大眾普遍保持懷疑態度?

因為“被騙”!

1、被收割的恐懼:數字貨幣(區塊鏈的孿生兄弟)交易市場“創造財富”的傳說收割了一批又一批投機者,花團錦簇的虛幻簇擁著投機者走向深淵;

2、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問題:交易所繫統被攻擊,數字資產被盜在行業內成了隔三差五的頭條。2019 年11月27日下午1點06分韓國交易所 Upbit確認丟失34.2萬ETH。

3、數字資產交易數據造假:2019年3月,Bitwise Asset Management向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提交了關於設計比特幣ETF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比特幣市場真實交易量遠小於大眾認知,真實交易規模是交易所報告交易總量的4.5%。

4、從業者倉皇出逃:過於頻繁的“高層離職,項目跑路,出逃海外,疑似砸盤”等行業負面信息。

5、區塊鏈項目正在放棄“信任機制”:目前,市場上所有號稱高TPS的項目,他們是以放棄“機器構建信任”為代價的。

建立信任談何容易,社會學家彼得·什託姆普卡說:“信任是相信他們未來可能行動的賭博”。大眾只能根據當下的發展來判定區塊鏈的未來,所以,清理偷盜信任的掘墓者是發展的當務之急。最近,從中央到地方的強力監管成為行業人人關心的重中之重,“肅清”會讓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的發展。

近日,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回訪了曾就職於區塊鏈媒體的同行,竟然從他的口中聽到了“都是吹牛,區塊鏈就如空中樓閣一般,太虛無縹緲。”這或許也是大眾對區塊鏈技術的普遍認知,區塊鏈到底是否是無法觸摸的海市蜃樓呢?

如何解決信任危機?

2018年,奔跑財經推出的項目價值評估模型FEMPV(FinaceRun’s Evaluation Model of Project Value)是以“不以創造價值為目的項目都是偽創新”為評估宗旨。正如此一般,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是否能夠解決社會信任問題,這才重要。

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統計了區塊鏈在公益、溯源、票據、司法、版權、教育領域的具體落地應用,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驗證交易合法、共識機制等搭建的信任系統,解決一直困擾某領域高效運行的信任危機。

例如,網上購物成為社會購物必備選擇的今天,大眾對網購商品的質量好壞、產品真假、商家優良仍舊心存疑慮。而今年雙11,在消費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已有4億件天貓海淘商品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溯源認證,通過技術手段為每一位網上購物消費者加上“火眼金睛”。

你還在懷疑?區塊鏈正在“飛入百姓尋常家”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之時就自帶金融屬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較為複雜。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資產證券化、跨境支付等方面。據新華社報道:2019年10月末,參與推廣應用的銀行達29家、網點485家,發生業務的企業1898家,實現業務上鍊3萬餘筆,業務發生筆數5000餘筆,業務量約合750億元。

目前,區塊鏈+金融的應用落地絕大多數以小範圍試用為主,大規模應用案例較少,且以銀行和金融集團為主。同時,為了實現區塊鏈技術更大規模的應用,亟待規範行業技術標準。2019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發文稱: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已經立項,正在加緊研製。重點開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相關標準研製,強化標準引領,助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區塊鏈”並不“黑”,也不是“萬能鑰匙”。

客觀而言,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操作與應用中,只能在是某些特定領域部分解決信任問題,並且一定程度上是以效率與成品為代價。不管是金融領域,還是票據存證、公益慈善等其他領域,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能夠增加交互多方之間的信任,提高造假成本,讓客戶以更低的價格獲取相應服務。

正所謂,潤物無聲,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